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民间手工绝活:北京城最后的弓箭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20:1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今,现代建筑取代了宁静素美的胡同与四合院,传统手艺人和生活方式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目前,皇家弓箭铺、鬃人等几十个项目得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扶植,不少老艺人的手工艺作品陆续被博物馆展览、收藏。不论是在博物馆、庙会还是文化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喜欢上了这些民间手工绝活。

弓箭,冷兵器,中国古代战争中远距离进攻和防御的重要武器,“百步穿杨”、“万箭齐发”、“有的放矢”等成语都源于弓箭。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弓箭在战争中的作用已完全丧失,弓箭艺人与制作工艺也逐渐消失。据说,全国只有北京还保留着“聚元号”一家弓箭作坊,只有“聚元号”的第十代传人杨福喜还在为传统弓箭的传承而支撑着。

北京今天的东四十字路口西南角,历史上是一座弓箭大院,据说在明朝就已存在。清末,国库空虚,这些皇家弓箭铺子沦为民间作坊,执掌“聚元号”的第七代店主王氏只好将祖业变卖给杨福喜的祖父杨瑞林。杨瑞林掌管“聚元号”后,增加了弩弓、弹弓、弹弩、袖箭、匣箭等兵器的制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杨瑞林的“聚元号”变成了“第一体育用品合作联社”,即后来的“北京第一体育用品厂”。之后的经营开始转向,弓箭制作暂时停下来。这一停就是40年,直到1998年,“聚元号”第九代传人杨瑞林的儿子杨文通在亲属和友人的支持下,挂起牌匾,“聚元号”重新开张。整理房间时,杨文通从床下拽出一个工具箱,拿出2个锛子对儿子杨福喜说:“这2个锛子是做弓箭用的,一个是你爷爷留下的、一个是我的,这可是咱家的传家宝啊!”听了父亲的话,儿子杨福喜也辞掉工作,全身心投入弓箭制作,成为“聚元号”的第十代传人。

杨福喜做出的弓箭越来越多,可是由于无人知晓,一把把精美的弓箭只好堆放在本来就不大的房间里。就在杨福喜看着这些弓箭发愁时,中国射箭队总教练徐开才把香港知识产权署署长谢肃芳带到了“聚元号”。两位研究弓箭的专家,不仅与杨福喜探讨起了传统弓箭的技艺,并且还购买了杨福喜制作的20把弓箭。谢肃芳成了杨家最好的朋友,还为杨福喜题写了一幅“聚元号”的金字牌匾。

走出弓箭铺,杨福喜对我说,尽管有不少弓箭“发烧友”对传统弓箭制作如醉如痴,尽管北京市民委系统的领导为传统弓箭的传承与保留四处奔走游说,尽管“聚元号”弓箭制作工艺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最后弓箭铺的命运如何?仍然是个未知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沙发
发表于 2009-12-26 02:25:4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9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人生是一次没有准备的旅行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贴图大师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09-12-26 15:10: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fly] [glow=255,red,1]自在养鸟,自由表达,自己成长[/glow] [/fly][flash=260,120]http://www.75one.cn/bbsxp/images/upfile/2006-5/200652010246.gif[/flas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09-12-26 17:59:2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18 11:32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