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路易十四给康熙帝的一封信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5:3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路易十四



  “获知在陛下身边与国度中有众多饱学之士倾力投入欧洲科学,我们在多年前决定派送我们的子民——6位数学家,为陛下带来我们巴黎城内著名的皇家科学院中最新奇的科学和天文观察新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在举办的“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中,这封泛黄的复印件,引来不少观众驻足、赞叹。

  渴望交流:路易十四派人来中国

  那是1686年,欧洲的中国热方兴未艾,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洪若望等多位科学家以海路方式赴中国的同时,也派遣一个科学传教团,希望借道俄国赴中国。不想,当时的俄罗斯规定,若未持有法律文件,任何人不得绕行西伯利亚前往中国。为此,路易十四分别致信给俄国彼得大帝和清朝康熙皇帝。上面这封信就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当年写给康熙皇帝的信。可惜的是,俄罗斯拒绝借道,这封康熙始终未能看到的信,现收藏于法国外交部。

  然而,路易十四对中法交流的渴望并未因此而停息,1688年,路易十四派遣的科学家历经两年的艰难行程,抵达北京。这几位科学家还身兼传教士身份,他们成为当年康熙与路易十四远隔万里的对话桥梁。其中的白晋、张诚进入清宫,成为康熙的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甚至人体科学的老师。

  一份现藏于巴黎自然史博物馆的《钦定骼体全录》,是巴多明神父改写的医学著作。在第一册里,附有巴多明神父写给法国皇家科学院的信,说明这本书是应康熙皇帝的要求而撰写。康熙认为,学习解剖学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译成他的母语满文。在康熙身边生活了5年的白晋1697年回到法国,在回来的路上,他写了一本《康熙帝传》。这本泛黄的小书也是特展展品之一,书中对康熙推崇备至。




康熙




路易十四写给康熙的信


  惺惺相惜:中法当年最强盛

  路易十四与康熙很可能是惺惺相惜。他们有太多相似的背景:都是幼年丧父、幼年登基,登基时康熙8岁,路易十四5岁;都曾感受到辅佐大臣的压力,少年康熙最后计擒鳌拜,夺回大权。路易十四则直到马萨林寿终正寝才真正执掌大位,但也因此再未设宰相。两人也同样精力充沛,路易十四每天工作6到10小时,康熙在位61年,除生病和重大节庆外,几乎无一日不听政,即使北京地震时都没有中断。当然,他们也好武、专制,但相对于帝王来说,两人都称得上明君,文功武治,使大清帝国与法兰西国都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位君主对于科学与艺术都怀有浓厚的兴趣,对本国文化发展与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康熙爱好书法、哲学,对生活万物充满好奇;路易十四有极好的音乐天赋,喜爱表演艺术,引入欧洲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使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中国与法国,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明,也因为两位帝王的个人特质,增加了相遇的机会。

  在台北展出的一件件展品,无声地诉说着中法文化的交会与碰撞——法国仿制的白瓷中国男女像,展现了18世纪欧洲对中国的憧憬与想象;法国圣克娄工坊制作的锡釉陶垂帷花卉药瓶,圆口、溜肩、长圆腹,以钴蓝彩的纹饰,正是中国人看惯的缠枝牡丹花叶……更不用说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中建造的特里亚农瓷屋,是西方人眼中神秘中国的象征。

  徜徉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回想着康熙与路易十四的风采,更令人赞叹与沉醉的是,跨越千山万水,两大文明相遇,激荡起绵延至今的涟漪。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2-24 10:01 ,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