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汉殇帝 刘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12 11:2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汉殇帝 - 生平简介

汉殇帝刘隆(105年——106年),汉和帝次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106年在位)。谥号孝殇皇帝。  

和帝和帝死时,尚未及立太子。阴皇后、邓皇后均未有子嗣,后宫嫔妃所生子,前后夭折了十几个。因此,往往视宫 邓皇后中为凶地,以后所生皇子均由奶娘抱出宫外,寄养民间。等到和帝驾崩,群臣一时也难以尽寻皇子下落。最后,由邓皇后提供线索,只找到了宫女所生的两个皇子,长者刘胜8岁,素有痼疾,未便迎立;少子刘隆,出生才百日,乃即令迎入,立为太子,当夜即位,尊邓后为邓太后,是为汉殇帝。   

不到半月,即到明年,于是改元延平。因殇帝尚在襁褓之中,只能由邓太后临朝听政。可怜的是,殇帝糊里糊涂地做了8个月的皇帝,奶还没断,命就断了。延平元年(106)八月,汉殇帝刘隆死于崇德前殿,年2岁。                                                               




汉殇帝




后人为小皇帝写的诗  

也许我,不过是一粒尘埃。  
但是我,要在历史留下名字。  
虽然我,在襁褓中就已死去,  
记住我,也是个特别的皇帝。


汉殇帝 - 政治状况

邓太后垂帘听政1.朝政非常腐败,主要表现为皇帝的昏愦,只知贪图享乐,不念百姓死活。朝政的腐败导致了184年的黄巾大起义。   

2.制度存在很大的弊端,东汉时期,特别是从和帝起,外戚、宦官势力膨胀,各自结成利益集团,互相争斗,攫取权力与财富,致使政治日益黑暗。  

3.东汉后期的七八朝皇帝,即位时都是娃娃。和帝即位时10岁,安帝即位时13岁,顺帝即位时11岁。顺帝死后冲帝即位时只2岁,到3岁时死了,继位的质帝只8岁,到9岁死了,继位的桓帝也只15岁。桓帝之后的灵帝,即位时12岁,仍是个娃娃。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后临朝,外戚掌权,作威作福。皇帝长大后,反过来要摆脱外戚控制,于是求助于宦官,通过宦官势力来消灭外戚势力;下一届小皇帝登基,外戚又得势,反过来又要消灭宦官势力。

汉殇帝 - 历史纪事


汉殇帝汉殇帝刘隆生于东汉和帝元兴年(105),为和帝与邓皇后少子。襁褓中的刘隆正式即皇帝位。邓皇后也升称邓太后,临朝听政。   

邓太后临朝听政之后,首先针对东汉的一些弊端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其一,反对淫祀。其二,邓太后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本,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延平元年(106)五月,即下诏大赦天下,犯法禁锢者一律释放为平民,以“柔道”制天下。其三,东汉自开国至殇帝80多年的时间内,宫女入宫不绝如缕,以至宫女如云,造成了“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局面,并且加重了汉廷的财政开支。邓太后自幼入宫,对此甚为了解,元年六月,一次诏免后庭宫人及羸弱老病即达五六百人。  

邓太后除对一些弊端进行调整、革除外,还十分注意节俭与劝农。延平元年六月,诏令减损膳馐、帷帐、珍玩等耗物费工之物。此后,还下令郡国贡奉仅为原额的一半,御府、尚方、织室所负责的锦绣、冰纨、绮罗、金银、珠宝、玳瑁、雕镂等玩弄之物,一律不再继续造作,从而减省了巨大的财政开支。  

但邓太后毕竟是外戚势力的总代表,在积极治国的同时,仍念念不忘巩固加强自己的统治。延平元年4月,她将哥哥邓骘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车骑将军,控制了拥有决策权的内朝机构。  

八月,在邓太后发号施令之际,仅做了8个月皇帝的刘隆悄然离世。因夭折而亡,故谥“孝殇皇帝”,葬于康陵。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2-14 10:00:11 | 只看该作者
八个月的小儿,如何能治理国家?
相识是缘分,共事做朋友! 我喜欢养鸟,爱收藏鸟笼! 开旅游客车,诚交天下朋友! 电话;13801263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2-24 05:09 ,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