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族民俗] 80多年前,旗袍曾是正装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9:5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女子的衣柜里是一定有一件旗袍的,哪怕平常不穿,也是一定会有的,旗袍里藏着女子年少时的向往,成年后的成熟与氤氲。袖口间密密繁复的十八镶,是女子婉转的情思,吉祥的图案是女子对幸福的追求。看穿旗袍的女子步履轻盈地走过,总觉得是婉媚,那低眉浅笑间不经意的魅惑顷刻间盈满了心田。曾几何时,旗袍成为中华女子的美丽符号?很多人认为起源于满族旗女的袍服,然后在世易时移中掺杂了情感、时尚乃至政治而演化成今天的模样。


旗袍肇始

  晚清徐珂《清稗类钞》载:“八旗妇女衣皆连裳,不分上下,盖即古人男子有裳、妇人无裳之遗制。”旗女所穿的袍服就是最初的旗袍。

  1911年辛亥革命后,帝制被废,民国建立,社会上竞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的社会大气候也给女子服饰带来了变革气息。而1920年代的一些报刊上也登载了有关旗袍的时尚史话。1920年《解放画报》第七期有记:“不料上海妇女,现在大制旗袍。”1920年l月18日上海《时报》载:“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

  诸多史料证实,1920年代初上海、北京开始兴旗袍,很快便蔓延南下,广州和香港迅即流行。据学界专著记载,“民国十六七年(1927、1928),国民革命北伐军底定长江两岸,一切去旧布新,社会风气为之一变。青年妇女纷纷改着袍或长衫,通称‘旗袍’,于是妇女袍服之风,迅速遍及全国”。

  1929年4月,国民政府公布了《民国服制条例》,女子礼服有两款,一款是蓝上衣和黑裙,另一款是长身旗袍,旗袍正式成为国服。1930年,旗袍开始被部分中学、大学采用为校服。从此,上至政要夫人、名门闺秀,下至女学生与家庭主妇,都把旗袍视为正装。引人瞩目的宋氏三姐妹即经常身着旗袍出现在各种公众场合,乃至国际舞台上。旗袍成了具有民族象征意义的国服。


旗袍的更张

  当旗袍进入人们视野,成为中国女性的常服之后,也经历了一系列改良。

  1931年,旗袍兴起“花边运动”,四周都加上了花边。1932年,沪上名交际花薛锦园率先穿上花边旗袍,新派女性随即竞相效仿。旗袍在1933年之前多采用低衩或无衩,1933年后大衩开始出现。是年中,电影明星顾梅君经常身穿大衩旗袍出入交际场合。1935年,流行“扫地旗袍”,长至脚面,当时名闻上海滩的姊妹花陈玉梅、陈绮霞以穿这种旗袍而著名。1937年,日本人的进攻惊扰了蓬勃发展的时装业,一般人家都要辗转在战争的尘烟里,舒服便捷才是最高准则。此时的旗袍裁剪已完全西式化,抱身合体。1940年代,旗袍的式样趋向简洁,缩短了长度,减低了领高,省去了繁琐的修饰,更加轻便适体。在夏季,旗袍取消了袖子,使女士们露出雪白的臂膀,显得更加妩媚。

  民国期间对旗袍的改造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上海,旗袍的长短、开衩的高低、有袖与无袖、袖之长短等方面,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又都是跟随着西方服装变化的步伐。

  旗袍的改良发轫于1920年代中期“华洋杂处”的上海,在上海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社交名媛、电影明星、戏曲名角们对旗袍情有独钟,她们在旗袍的式样上争奇斗妍,标新立异,领导着时装的潮流。然而,在新旧冲突中,也有不少故事发生。茅盾先生的长篇小说《子夜》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三十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旗袍式样的改革过程中,抛弃了中国传统服装宽袍大袖的旧貌,吸取了西方的审美趣味,大胆地体现女性的曲线美。旗袍既不同于旧式旗女长袍的方正谨严保守,又不同于西方服饰对人体的过分夸张,用西式立体裁剪方法来收束腰身,突出胸臀,裸露腿部,但同时保留了盘扣、镶滚边饰和立领右衽等传统造型和装饰手法。旗袍线条流畅,在显扬和遮蔽之间彰显了中国女性婉约含蓄的古典美。旗袍是利用传统服饰融合中西美学标准的成功尝试。

  1947年,英国未来女王伊丽莎白公主即将举行婚礼时,收到了上海鸿翔时装公司赠送的一件贺礼——洋溢喜庆气氛和古朴风韵的漂亮旗袍,而且穿着十分合体,公主特意写了感谢信,此事引起了极大轰动。同年,鸿翔公司精制的6款旗袍在芝加哥国际博览会上又荣获了银奖,从此,旗袍走向了世界服装舞台。


又成风景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革命热潮的高涨和服装政治意义的强化,旗袍代表的闲适淑女形象在新社会氛围里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除宋庆龄、王光美等极少数人外,无人再敢穿,旗袍至“文革”前已基本绝迹。

  改革开放后,在一些礼仪场合,旗袍又成为重要的女性服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穿旗袍者多为饭店的服务员,那些往往红得滴血、衩高及臀且皱巴巴的旗袍,无力唤起大众对旗袍美好的集体记忆。

  1990年代末,服饰民族风的兴起,让爱美的中国女性再次将视线投射到旗袍之上。2000年,随着电影《花样年华》的上映,旗袍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花样年华》以浓郁的怀旧情调,展示了旗袍的美好、女子的曼妙和风情。旗袍成为东方女性古典魅力的表象符号,在世界上掀起了旗袍风。

  大约从那时起,中国人中西合璧式婚礼上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新娘在婚礼上换穿两套新婚礼服,西式洁白的婚纱和中式大红或粉红的旗袍。新娘用美丽的旗袍见证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时刻。

  灿烂辉煌的中国服饰文化,有什么可以作为女子传统服饰的最佳代表呢?旗袍下那婀娜的身姿,温婉的情致,早已在人们眼中心上留下美丽的风景。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2-22 22:55 ,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