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63|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华山论剑与崂山论道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09:4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岳华山因“华山论剑”的品牌扬名天下,几乎无人不晓。我想,海上崂山当然也会由于“崂山论道”的雀起而成为闻名天下的道教名山。
    所谓华山论剑,应该说是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其中两次提到过华山论剑。华山论剑是每隔25年举办一次。第一次华山论剑: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阳五人在华山顶上斗了七天七夜,争夺《九阴真经》。最终王重阳击败四人获胜。
    第二次华山论剑时,王重阳已逝,郭靖少年英杰刚过二十岁,接黄药师、洪七公三百招不败。黄药师、洪七公便默认郭靖天下第一。欧阳锋虽然武功卓绝,黄药师、洪七公都难以胜他。可他因为练了假的九阴真经,全身筋脉逆转。黄蓉伶牙俐齿,最后将欧阳锋给说疯了。至于南帝段智兴因为出家,法号一灯早已看破名利,故没有参与这次论剑。
    所以,华山论剑的原意是华山武林英雄比武,后也有引申为公开的比试或学术争鸣的,一是说明比试各方都是高手,二是表明公正较量,不耍阴谋。在射雕英雄传之《华山论剑》第20集中:黄蓉受七公所托,接管丐帮帮主之职,杨康从中作梗,最终被众人识破,郭靖黄蓉追敌误入铁掌帮,黄蓉为其帮主重伤,一灯大师不惜性命相救。伤愈后,二人重返桃花岛,却发现江南五怪死于岛上,郭靖误认是黄药师是凶手,含恨弃蓉离岛而去。郭靖与黄药师定下烟雨楼决战,双方混战中,杨康领兵围攻,黄蓉救出柯震南,在破庙中用计诱使杨康说出真相。另一方面,数年一度的华山论剑又届,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老顽童等高手云集华山之颠,誓要分出高下。
    在小说《神雕侠侣》中,“华山论剑”又一次被提及。当年五绝中仅存二人感叹世间人才凋零。重订“五绝”为:“东邪黄药师、西狂杨过、南僧一灯、北侠郭靖、中顽童周伯通。”华山派原为五岳剑派中势力最强的一派,但华山两位前辈岳肃和蔡子峰因时机巧合,得以一窥当世无上武学密籍“葵花宝典”,但却又因见解不同,一人主张以修气为本,教导弟子重修气,另一人却以为因当以剑法为主而教导弟子重剑法,华山派至此竟分裂为剑、气二宗。二宗各持己见,终于水火不容,兄弟阋墙,同门*戈!高手伤亡殆尽,华山因此式微。 华山属名门剑派,空手技能相对较弱。需要所有华山弟子能团结在一起,发扬风老前辈的侠风,共创华山威名。
    但不管怎么说,西岳华山因有关“华山论剑”传说的小说或电视剧的各种版本,已经闻名与世。舞剑者威风传世武艺高强,传奇般的比武大赛令人炫目,华山的中华第一险峻和各路英雄论剑的壮举早已昭然世界。
    话分两头说,西有华山论剑,东有崂山论道。崂山道教的气韵悠扬成就海上第一名山。2008年中国崂山论道活动10月11日至13日在崂山举行,谈经论道之声萦绕,彰显着这里悠远的道教文化精髓。“崂山论道”应该是向世界推介的突破口。如果把道教文化和名山旅游结合起来,人们不由会想起四川的青城山或南阳武荡山、西岳华山,等等,但我们更愿意想起的是山东的崂山。海上崂山因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则小故事“崂山道士”而闻名天下,其道教文化源远流长诡秘莫测很值得人们探索,但至今为止真正能掌握其道教文化的脉络仍须不断地探求和追朔。
    崂山自古以来就是以道教文化著称,小时候我就听说过崂山道士“穿墙术”的故事,后来在青岛居住就有机会多次去“太清宫”,并亲眼见到“传说”中的墙,眼见为“实”嘛。被誉为“全真道教天下第二丛林”的太清宫,香火一直挺旺,路又不是很远,再加上沿途山海相连的风光实是让人心醉。
    夏日的海风送爽,乘车行驶在环海的蜿蜒且旖旎的山路上,心情很是开朗并惬意。我的脑海里却在想,“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对于世间,运用于维空、事物、心境和万物,而从人的慧识而言,达到理性认识,再超越理性而感知,才是“道境”,“道境”是可以以感而知。这些,我也有些似懂非懂。崂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现有道观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通真宫、华楼宫、蔚竹庵、白云洞、明道观、关帝庙、百福庵、大崂观和太和观。
    崂山古称“神仙窟宅”、“灵异之府”,崂山道士更是名扬天下。纵观崂山道教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崂山气势雄伟,峰峦叠嶂,深涧幽谷,山海相连,秀雅飘逸,整个山区绵延370多平方公里。自春秋战国至秦代,一些具有道家思想的人士,进山敬仙,炼丹采药,这就是崂山道教的萌芽时期。二是初创阶段。据《太清宫志》记载:早在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曾做过上大夫的张廉夫就弃职在这里建了一座生官庙,供奉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神位。两年后又增建了三清殿,供奉三清(即太清、上清、玉清)神像,至此整个道观正式称为太清宫。三是发展阶段。东汉以后,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崂山道教总的趋势是发展的。特别是唐王朝的建立,曾一度把道教定为国教,各地道人、方士来崂山出家为道,避世隐居的人越来越多,宫观庙庵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道教文化广为传播,初步确立了崂山道教在中国北方道教中的领先地位。四是鼎盛阶段。金、元时代是中国的北方全真道大兴时期,这个时期以至后来的明、清,崂山道教达到了鼎盛阶段。南宋末至元初,以邱处机为首的王重阳的七弟子亦称“北七真”,在崂山传教,建立了七派使崂山成为中国北方的全真派中心。邱处机一生七到崂山,留下40多篇诗作和多处摩崖石刻。太清宫有他四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海雪茫茫不见涯,潮头只见浪翻花,高峰万叠连云秀,一簇围屏是道家”,他为崂山道教文化的兴盛做出了重大贡献。总之,这一时期,由于七真道派的兴起,崂山道教无论教派和庙庵道徒之众多,还是说法阐教和经文韵牌内容之丰富,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中国道教的北方活动中心。蒲松龄的小说《崂山道士》被世人传诵,为峙山道教文化增色。这个时期道观在峙山星罗棋布,初步形成了“九宫八观七十二庵”的格局,崂山道教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
    滔滔的海洋舒展胸怀,巍巍的青山拥抱真情。海上崂山山海人景溶为一体,是人与自然的亲情结合。我们一行游走在探索崂山道教文化脉络的道路上,领悟到登山游览也是一种文化,更是获得知识、欣赏艺术和品思哲理的一种特殊的空间活动。因此,道教文化就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自然景观起到渲染的作用,对旅游者更是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如太清宫诸多楹联中,有一幅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写有老子《道德经》中的两句名言:“天下有道,行马走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以郊”,充分显示老子朴素的辩证思想,令人深思,这是崂山道教文化的精品。
    坐上太清空中缆车扶摇直上到上站,然后几个人徒步沿山林间的小路朝西北走,转过药圃不多远,抬头就可见主峰棗玄武峰的半坡上绿荫如盖,绿丛中透出耀眼的黄色琉璃瓦殿檐,这里就是道教全真金山派的开山祖庭棗明霞洞了。登上青石铺成的石级路,就到了朝东的明霞洞山门外,四周围茂密的竹林在山风中摇曳,凉风吹拂在脸颊颇感惬意。山门内有两株树龄在百年以上的玉兰,花开时节花大如盘香味扑鼻。玉兰树后有两株高大的雌性银杏,与山门外的一株粗壮的雄性银杏相呼应,这3株古银杏的树龄都在700年以上,据推算,当属于宋末元初建洞时所植。该洞开凿于金大定年间,洞额“明霞洞”三字为清代书法家王序所题。据说原洞高大宽敞,明代道人孙紫阳曾静修于此。清康熙年间遭雷击,大半陷入地下。洞东巨石尚存,题刻有“天半朱霞”。洞前平崖如台,由此遥望大海空蒙浩渺,俯视崖下沟壑纵横。明霞洞虽地处陡峭的半山腰中,但我们发现,这里吃水却不困难。这里共有3个泉,俗称上泉、中泉、下泉,3泉中以位于神龛下面的上泉为最著名,庙内道士称为“神泉”。泉水终年充盈不涸,水质清冽甘醇,是道士敬茶待客时所用的上品水。
    走出明霞洞,我们稍行不远便到了上清宫。上清宫外有一银杏树参天而立,树龄已逾千年,为建上清宫时“华盖真人”刘若拙手植。母树屹立宫前道旁,在它的周围生长一圈子孙树,即从银杏发达的根系里复生出来的“树”。子孙树生成期也逾百年,银杏树干铭牌为“古树名木001号”,又称“凤凰涅磐”。树旁遗一石礅,上有花瓣图案,中间有洞,但洞没有完全穿透,应为石础。离树很近的山崖上,有“太极图”。我问了上清宫的道士,据说上清宫的出现竟与赵匡胤有关呢。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由于他在登基前后多次得到道教高人点拨,对道教心怀感激,对道教人物高看一眼。当他闻听刘若拙修道高深,便诏请他晋京。经与刘若拙谈玄论道,证实刘若拙名不虚传。留贤心切的赵匡胤,最终也难拂刘若拙回归崂山之意,除了敕封他为“华盖真人”以外,还拨款“敕建”上清宫与太平宫,作刘若拙道场。走到上清宫外的西北角,有一块形圆如丘的鳌山石,石上横镌“鳌山上清宫”,直刻丘处机“长春真人作诗十首”及十首诗全文。从诗中可以看丘处机对崂山的赞美:“陕右名山华岳稀,江南尤物九华奇。鳌山下枕东洋海,秀出山东尽不知。”石下有一崂山名泉“圣水泉”,此水南下汇入龙潭瀑,这就是圣水河。丘处机的衣冠冢就建于上清宫的南侧。
    在领略了崂山道教的博大精深以后,龙潭瀑的天然景观让我对道教的追寻稍作休憩。我仰脖痛快地喝了一阵清凉的崂山矿泉水,浑身舒畅至极,突感茅塞顿开:崂山道家为全真教,道家崇尚清净无为,自适养性,徜徉于山水之间。《易经》中有“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在一些文章中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家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崂山论道,即可谓在幽奥寻真之境中,吸取海上仙山之灵气,体味悠久道教之精髓,以达到修炼成“天人合一”之崇高境界呀。
    据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仅崂山太清宫旅游共接待游客5万人,比同期增长20%。在这其中崂山道教这一文化旅游品牌可谓功不可没。其间,崂山太清宫每天都有大量的道文化活动展示,不仅将原汁原味的崂山道教文化呈现给海内外的游人,显现出崂山道教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崂山旅游增添了不少人气,俨然已成为人们去崂山旅游的一大动机和热点。
    其实,崂山上如果没有自然景观会不美,如果没有人文景观会轻浅,如果没有人气会不灵,但如果充分彰显出深厚的道文化,就会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在漫游崂山自然风光的同时,停留在道观听听悠扬的道乐,品品芳香的茶道,与大师面对面聊聊道教文化,了解一些道教的历史掌故,听听海内外道教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道教与生态文明、道教与养生健康、道教与社会和谐3个议题进行的演讲,会使我们的心境豁然开朗许多,真正融入天人合一的美妙境地。
    毫无疑问,从海上道教崂山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不久前举行的2008中国崂山论道活动,崂山的道文化正在一步步成为整个崂山旅游的新看点,通过进一步挖掘、整理、保护崂山道教内涵,彰显崂山魅力,进而打造崂山“海上名山、道教圣地、度假天堂”的旅游文化品牌,“崂山论道”的切入点也一定会使这座道教名山很快成为扬名国内外的新品牌、新亮点。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8505 收起 理由
迎风大唱 + 1999
niuzheng + 1900
我要玩水 + 1588
近距离 + 1900
王友朝 + 1118

查看全部评分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10-22 09:51:06 | 只看该作者
论剑与论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创作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灌水大师勋章贴图大师勋章幽默大师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

QQ
板凳
发表于 2008-10-22 09:59:39 | 只看该作者
崂山论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8-10-22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再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10:59:09 | 只看该作者
,“崂山论道”的切入点也一定会使这座道教名山很快成为扬名国内外的新品牌、新亮点。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1914

帖子

563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563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6#
发表于 2008-10-22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是啊,我比较喜欢华山
人的一生就是逗逗鸟,开心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0-22 11:25:30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5楼niuzheng于2008-10-22 11:12发表的  :
是啊,我比较喜欢华山
那就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506

帖子

231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231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QQ
8#
发表于 2008-10-22 14:18:59 | 只看该作者
崂山上如果没有自然景观会不美,如果没有人文景观会轻浅,如果没有人气会不灵,但如果充分彰显出深厚的道文化,就会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在漫游崂山自然风光的同时,停留在道观听听悠扬的道乐,品品芳香的茶道,与大师面对面聊聊道教文化,了解一些道教的历史掌故,听听海内外道教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道教与生态文明、道教与养生健康、道教与社会和谐3个议题进行的演讲,会使我们的心境豁然开朗许多,真正融入天人合一的美妙境地。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审时度势,身心自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10-22 15:00:13 | 只看该作者
我扫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1914

帖子

563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563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10#
发表于 2008-10-22 15:45:02 | 只看该作者
我来勒
人的一生就是逗逗鸟,开心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2-24 06:14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