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1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理] 室内常见花卉病虫害防治

[复制链接]

744

主题

1550

帖子

9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5907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居民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14:0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散尾葵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导读】散尾葵叶枯病是由真菌侵染造成的一种常见病害,对散尾葵生长影响很大,轻者使叶片干枯,重者会导致植株整株死亡……
    叶枯病
  散尾葵叶枯病是由真菌侵染造成的一种常见病害,对散尾葵生长影响很大,轻者使叶片干枯,重者会导致植株整株死亡。现将其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发病症状病菌最先侵染叶尖和叶缘,发病初期染病处呈褐色斑点或条块状斑块,中期斑点或斑块逐渐扩大并相互连接,后期叶片呈现灰白状干枯。
    二、发病规律致病病菌在病株上或土壤中越冬,以分生孢子借风、雨、喷淋浇水传播,病菌从植株伤口侵入。高温、高湿及密不通风环境易患此病。
    三、防治方法加强疫病检查,不引进带病植株;加强通风,发病期避免雨淋和喷淋;及时将受害枝叶剪除,阻止继续浸染,修剪后伤口涂抹达科宁药膏进行处理;如有病害发生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喷洒,间隔7至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至4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如果环境干燥、通风不良,容易发生红蜘蛛和介壳虫,故应定期用800倍氧化乐果喷洒防治。
    散尾葵每天可以蒸发一升水,是最好的天然“增湿器”。此外,它绿色的棕榈叶对二甲苯和甲醛有十分有效的净化作用。经常给植物喷水不仅可以使其保持葱绿,还能清洁叶面的气孔。
    根部腐烂
  散尾葵叶尖和叶缘在生长期间出现干焦,主要原因:
    ①空气过于干燥。散尾葵喜较高的空气湿度,空气过于干燥时会引起叶片的焦尖与焦边。应在整个生长期间每天向叶面及周围环境喷水3~4次,以提高空气湿度。但休眠后应停止浇水。
    ②日照过强。散尾葵在5~9月间喜半阴的环境,阳光直射时会出现叶片发黄和焦尖、焦边等现象。在此期间应置于荫棚或大树底下,避免阳光直射。
    ③盆土过干。散尾葵在生长期间,需要供给充足的水分。盆土长期偏干时,由于植物的生长得不到所需要的充足水分,叶尖及叶缘便会干焦。
    ④盆土过湿。并非是盆土中只要有水,植物便能吸收利用。盆土过湿时,由于影响了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并导致植物体内缺水而出现叶片的焦尖与焦边。
    ⑤施肥过浓。施肥过浓会引起植物根部细胞的反渗透现象而使植物失水,程度较轻时会导致叶片的焦尖与焦边,严重时则会造成烂根死亡。
    在10℃时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6℃以下时,就需移入室内防寒保暖,室温需保持在8℃以上。移入室内后,要放置在有光照处,室内装有空调等取暖器的,应远离些。否则枝叶易被烘焦。如遇到天气转暖或出现下雨时,不要轻易搬出室外晒太阳或淋雨,以免受冷后而患“感冒”。当室温出现20~25℃以上高温时,应开启门窗,以调节温度,换气降温。如果室温过高并闷热,亦会造成部分叶片发黄并脱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4

主题

1550

帖子

9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5907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居民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14:06:02 | 只看该作者

凤梨类病害

凤梨作为观赏用的有艳风梨(Ananas comosus cv. Variegatus)又称斑叶凤梨、金边凤梨,即菠萝的花叶园艺品种,专门用作室内观叶植物,属凤梨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此外还有光萼荷(Aechmeafasciata),又称光萼凤梨,有许多园艺品种。常见的有红翅光萼荷(cv.Redwing)、亚马逊光萼荷、二列花光萼荷等;姬凤梨(Cryptanthusacaulis),又称紫锦风梨。园艺品种有红叶姬凤梨、玫瑰叶姬凤梨、斑马姬凤梨等;赪凤梨(NeoregeliaCarolinae)别名彩叶凤梨,园艺品种有:花叶赪凤梨(Neoregeliacarolinae cv. Volkaett s Favorit)、绿叶赪凤梨、三色赪凤梨、银边赪凤梨、彩叶赪凤梨等;水塔凤梨(Billbergia pyramidalis)别名红笔凤梨、水塔花等;另外还有巢凤梨(Nidularium fulgens);剑凤梨(Vriesea splenden)又称虎纹凤梨;紫凤梨(Tillandsia cyanea,)别名铁兰、紫花凤梨。同属都有很多观叶植物,其主要病害有:

铁兰(Tillandsia cyanea)叶尖枯焦



    症状病因参见吊兰叶尖枯焦。

    防治方法  (1)精心养护。铁兰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适温25℃,越冬温度16℃,要求光照充足。(2)铁兰原种生长在空气湿度很高的地方,一般每天应向植株喷水或在旁边放置湿砂盘,以增加空气湿度。喷水时不要使水分停留在叶子缝隙中,使叶片腐烂,可用纸或棉花把叶缝中水分吸干。如果供水不足,叶子皱缩卷曲,叶尖枯干,应将全株浸入水中过夜,使叶子恢复原状即可取出,照常栽培;如浸水后叶子松软变黑,说明叶子已枯死,无法救活。(3)每周浸泡一次复合肥(N:K:30:10:10)3000倍液1- 12小时,或每两周喷一次上述稀释肥水。花期停止施肥。(4)其它防治方法参见吊兰叶尖枯焦。

凤梨(Ananas cornosus)弯孢霉叶斑病

    症状苗期、成株均可染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椭圆形至长圆形,初为浅黄色小点,后渐扩展为边缘深褐色,中间浅褐色凹陷斑,大小10~30×6~10( mm)。湿度大时,病部生出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表皮与下部组织剥离成泡状。

    病原    Curvularia eragrostidis (P. Henn.) J.A.Meyer称弯孢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暗褐色,不分枝或个别分枝,几根成簇,基部膨大,顶端渐细,色浅,有多个分隔,大小69—215×5~8(μm)。产孢细胞合轴生,浅褐色,大小15~ 46×3~7(μm)。分生孢子顶侧生,椭圆形至桶形,直,两端钝,基部脐点明显,具3个分隔,中部两细胞暗褐色,两端细胞浅褐色,中央具暗褐色带,大小17—25×7~15(μm)。在PDA培养基上菌丛灰黑色,絮状。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7—8月高温高湿或多雨的季节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该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发生轻重与降雨多少及温度高低相关,气温高、湿气滞留易发病。

    防治方法(1)精心养护,及时浇水施肥,注意通风散湿,雨后严防湿气滞留。(2)必要时喷洒40%新星乳油8000倍液或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2.5%特普唑(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凤梨德氏霉叶斑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斑长椭圆形,大小35×9mm,中心灰白色,边缘淡紫褐色。病部生黑色霉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Drechslera fugax (Wallr.) Shoemaker称易露德氏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直或弯,大小81.6~102×20.4~ 25.5( μm)。分生孢子长椭圆形,直或略弯,深褐色,具假隔膜8个或9个,前者居多,分生孢子大小34.6×8.3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云南、广东一带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上或病种子上越冬。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从幼嫩组织侵入,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土温低,湿度高,天气潮湿发病重。

    防治方法于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 01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杀菌王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25%使百克乳油800倍液,防治1次或2次。





凤梨炭疽病



    症状主要为害中、下部叶片。病斑初呈绿豆大褪绿斑点,后扩展呈椭圆形浅褐色凹陷斑,边缘呈深褐色隆起,大小13~ 45×5~10( mm),常相互融合成大斑或条斑。病斑上偶生突破表皮的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

    病原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称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类真菌。有性态为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et Schrenk称围小丛壳,属子囊菌门真菌。自然条件下,凤梨上较少产生分生孢子盘,但在PDA平皿上的病组织块上很易产生。菌丛灰白色,平铺。分生孢子盘黑色至暗褐色,圆形至椭圆形。刚毛少,直立,无隔或有隔膜1~2个,暗褐色,顶端尖,基部略膨大,大小40~ 75×3.4~5(μm)。产孢细胞瓶梗型,在分生孢子盘内呈栅栏状排列。分生孢子圆筒形,有时一端略小,单胞无色,有油球1个,大小13~18×5~7(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进行初侵染,在病部呈潜伏态或非潜伏态。潜伏期形成菌丝体,后期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健株接触也可传染。湿度是决定该病流行与否的重要因素。多雨重雾或湿度大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1)精心养护,加强肥水管理,室内置于光线明亮处,不必浇过多的水,保持基质或盆土湿润即可,追施磷钾肥。(2)发病初期喷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1:1:160倍式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g甲基硫菌灵·硫磺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6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隔半个月1次,共防2~3次。

凤梨灰斑病



    症状又称凤梨蚀斑病。主要为害中下部叶片,成株期和苗期均可受害。病斑叶两面生,初为淡黄色绿豆大小的斑点,条件适宜时扩大,中央变褐,后期病斑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常愈合,边缘深褐色,有黄色晕环,中央灰白色,大小为3~ 10×5~9(mm),上生黑色刺毛状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病原    Annellolacinia dinemasporioides Sutton称刺环裂壳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盘叶面生,散生、集生或合生,位于角质层与表皮间,也穿入表皮下的组织,圆形或椭圆形,杯状,黑色,刺毛状,55~ 240μm;基部子座中等发达,由多角形细胞组织构成,细胞壁薄,浅褐色或近无色,外层细胞深褐色。刚毛简单,锥形,围生,无分隔或基部有一个分隔,偶有2~3个分隔,壁厚,光滑,褐色或深褐色,初弯曲,覆盖分生孢子盘,后直立,40~148×3.3~5(μm)。分生孢子梗淡榄色,分枝或不分枝,圆筒形,直或弯曲,有分隔。产孢细胞环痕型,圆筒形,淡榄色,壁光滑,环痕可达8个,大小为9~ 23×2.6~ 3.4(μm)。分生孢子芽殖式产生,纺锤形或椭圆形,顶端尖,基部平截,稍弯曲,单胞,淡榄色,壁光滑,有1~3个油球,多为两个,10~17×3.3~4(μm),两端各有一根管状附属丝;附属丝不分枝,弯曲,10~ 18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参见凤梨炭疽病。



凤梨黑霉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花。叶片染病叶尖或叶缘先失绿,接着形成黄色大斑,并在病部长出黑褐色霉层或霉堆,引起叶片枯萎。

    病原  Cladosporium cladosponides (Fersen.) de Vries称芽枝状枝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褐色,单生或丛生,光滑具隔,有屈膝状弯曲,不分枝或分枝少,长短不一,大小120.8~ 315×7.4~ 10.5(μm)。分生孢子着生在梗顶端或侧面,浅褐色至褐色,其形状有圆形、卵形、梭形等多种,多为单细胞,也有双胞,个别3胞,大小4.5—21.6×2.7—5.4(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子座或菌丝团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病组织中越冬。翌年遇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落到凤梨叶片上,遇适宜温度和水滴,萌发产生芽管,直接穿透表皮进入组织内部,产生分枝型吸器汲取营养。病菌生长温限10—37℃,最适为25-28℃。秋季多雨、气候潮湿,病害重;少雨干旱年份发病轻。老龄叶片发病重。

    防治方法(1)精心养护,提高寄主抗病力。(2)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 900倍液或50%苯来特(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百菌清悬浮剂(顺天星1号)600倍液(北  京顺义农药厂)、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15天一次,连防2~3次。

凤梨灰霉病

   

    症状主要为害花和叶片。花穗染病初呈湿腐状,造成不同程度腐烂,湿度大时长出灰色霉层。花萼和叶片染病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黑褐色斑,一般见不到霉层。

    病原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Fuckel=Botry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Whetzel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态为Botrytis cinerea Pers.病菌形态特征参见万寿菊灰霉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菌核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也可在寄主上营半腐生或在病残体上腐生并繁殖,其孢子借风雨、农事操作等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气温18~ 23℃,遇连阴雨或潮湿天气持续时间长,或田间积水,病情扩展迅速,为害严重,尤其密度大时发病重。一般南方发病早,广东2~3月发病,江苏、浙江一带3-4月发病,5月上旬达高峰,北方发病延迟。

    防治方法  (1)采用避雨栽培法,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发现病叶、病花穗要及时剪除,小心放入塑料袋中,集中深埋或烧毁。(2)注意加大通风量,使其远离发病条件。(3)发病初期喷洒25 %使百克(咪鲜安)乳油800~ 900倍液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0%大力水悬浮剂900倍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4

主题

1550

帖子

9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5907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居民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14:06:36 | 只看该作者
大虎纹凤梨链格孢叶斑病


    症状病斑不规则形,小,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叶面上生黑色霉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为害凤梨果实时,引起黑心病。

    病原Altemaria altemata Keissl.称链格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链生,具喙,喙长为孢身长的1/2~ 4/5。孢子具横隔膜3-7个,纵隔膜1~3个。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该菌寄生性虽不强,但寄主种类多,分布广泛,在其他寄主上形成的分生孢子,也是该病的初侵染和再侵染源。一般成熟老叶易染病,雨季或管理粗放、植株长势差,利于该病扩展。

    防治方法(1)培育、选种抗病品种。(2)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

斑马姬凤梨疫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初在外侧叶片的基部现暗绿色至浅褐色水渍状病斑,迅速向上扩展,后叶片变褐色至浅褐色,生育严重衰退,致全株枯死。

    病原  Phytophthora palmivora( Butler)  Butler称棕榈疫霉,属卵菌。孢囊梗合轴分枝或不规则分枝,粗1.5~4μm。孢子囊球形至椭圆形,乳突明显,高4-6μm,基部圆形,大小27~ 51×16~46(μm)。孢子囊脱落,有短柄,柄长1.7~5μm,萌发生芽管或游动孢子;孢囊内产生18~51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脏形,大小10~ 13×8~12(μm),侧生双鞭毛,鞭毛长16~29μm,休止孢子球形,厚垣孢子球形,顶生或间生,大小20~ 37μm。藏卵器球形,大小21~35μm。雄器近球形,单胞,少数双胞,围生,大小9~21×8~20(μm)。卵孢子球形,平滑,大小18—29μm,满器或不满器。生长适温24~28℃,最低16℃,最高30℃。此外,Phytophthoracinnamomi Rands称樟疫霉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从侧芽侵入,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易发病。棚室中浇水时从病株传到邻近植株上。露地栽培者大暴雨后湿气滞留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2)棚室中要注意通风换气,湿度不宜过高,发病季节适当减少浇水,露地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3)及时喷洒61%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 %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 900倍液、70%百德富或安泰生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视病情防治1~2次。

丽穗凤梨心腐病

         

    症状丽穗凤梨、白条波曼丽穗凤梨心腐病主要为害幼苗和成株,该菌主要破坏茎及叶片的幼嫩部分。发病初期叶色暗淡无光泽,心叶黄白色,易拔起,后渐变黄色至红黄色,叶尖变褐干枯,叶基生浅褐色水渍状腐烂,造成心部呈奶酪状组织软化。病健交界处形成一波浪形深褐色界纹。紧接其下有几毫米宽的灰色带,湿度大时受害处现白色霉层。腐生菌侵入后发出臭味,严重时全株枯死。广东3~4月和10~ 11月发病较多,为害较重,常造成苗成堆腐烂。

    病原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r.parasitica(Dast.)  Waterh.称烟草疫霉或寄生疫霉,属卵菌。在V。汁培养基上菌丛絮状,气生菌丝中等茂盛。菌丝形态简单,分枝也少。厚垣孢子球形,顶生或间生,大小15~ 36μm。孢囊梗分枝形状不规则,孢子囊顶生或间生,卵圆形,基部圆形,大小18-43×17~ 33(μm),乳突明显,1个,极少2个,孢子囊不具柄,成熟后释放出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大小6.6~ 10×5~8(μm),休止时球形,萌发时卵形至椭圆形。藏卵器球形,直径15-28μm,柄棍棒状;雄器球形,围生,单胞,大小8~17×9~14(μm),卵孢子球形,壁光滑,满器或不满器,黄褐色,直径13.2~ 24.8μm。在凤梨等寄主上孢囊梗明显假单轴式分枝,孢子囊顶生,长卵形,大部分脱落,在风梨叶片上潜育期7天。国外报道凤梨心腐病疫霉有6个种,但我国在广州和海南只发现1种,可能还有别的种,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台湾报道Phytophthora nicotia7naevan Breda de Haan称烟草疫霉,在台湾也可引起凤梨心腐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病残体和病肥成为本病的初侵染源。在温暖地区,游动孢子囊及其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借雨水溅射和灌溉水洒75 %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 15天1次,防治2~3次。

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通常日暖夜凉的天气和植地低洼积水、湿气滞留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由于本病由腐霉、疫霉菌侵染所致,故药剂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即选用对病菌毒性专一的选择性杀菌剂,进行种苗处理时先剥去基部几片叶子,用25 %甲霜灵或61%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苗基部10~ 15分钟,倒置晾干后栽植。(2)精心养护,中耕时宜小心,以免造成伤口。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切忌偏施过施氮肥。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发现病苗及时挖除,再在病穴撒生石灰消毒。(3)发病初期喷洒61%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百德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沈阳化工研究院)、69%安克锰锌(烯酰吗琳)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上海·美国氰胺公司),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4

主题

1550

帖子

9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5907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居民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14:07:24 | 只看该作者
凤梨凋萎病



    症状  又称凤梨粉蚧凋萎病,是由凤梨粉蚧传播的凤梨凋萎病毒病。染病株根系生长停止,后逐渐腐烂或枯死。其典型症状初叶尖开始失水皱缩,叶片逐渐褪绿变色,先为黄色后转为红色,整株叶片凋萎,整个凤梨田呈现一片红色,叶缘向下反卷,病株明显矮缩,后渐枯死,叶片基部和根系上可见很多白色粉蚧。

    病原  目前一直认为是一种经凤梨粉蚧(Dysmicoccu,s brevipes)传播的病毒,因此凤梨粉蚧成为重要的害虫。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初侵染源来自带有凤梨粉蚧成、若虫及卵越冬的田间病株和别的寄主植物、有虫的病苗等。凤梨粉蚧行动较慢,田间传播主要靠几种蚂蚁。当凤梨植株染病接近枯死之前,凤梨粉蚧由蚂蚁从病株上搬到附近的健株上取食和传病。当冬季来临时,凤梨粉蚧又在菠萝(凤梨)植株基部或根上越冬。该病发生季节性明显,高温干旱季节利于发病,多在秋季流行。在冷凉及多雨季节发病轻。幼株发病轻,生长势旺盛及接近结果期的植株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栽植无病种苗,选用无病苗,定栽前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浸泡种苗,几分钟后把苗倒置24小时,使药液积留在叶基部杀灭残存的粉蚧,然后种植。(2)发现病株马上拔除烧毁。(3)发现凤梨粉蚧为害严重时,要及时喷药防治控制粉蚧和蚂蚁,用药种类见本书凤梨粉蚧。在夏威夷,每公顷用灭蚁灵(Dechlorane Mirex) 2.24kg有效成分0.3%诱饵或撒施2.24kg有效成分的七氯,基本上杀灭了蚂蚁,防除了凋萎病。

花叶赪凤梨(Neoregelia carolinae cv. Volkaerts)焦腐病



    症状  主要为害中下部叶片。叶缘或叶上初生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半圆形至长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沿脉扩展,边缘具褐色线,较宽,中央淡褐色略凹陷。病斑表皮下埋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叶背面色浅。

    病原  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称可可毛色二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异名Lasiodiplodiatheobromae (Pat.) Criff.et Maubl.、Botryosphaeria thodina (Cke.) Arx。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黑色、集生,大小150~ 400μ_m,具乳突状孔口,突破表皮,黑色,大小39~77μm。无分生孢子梗,产孢细胞圆筒形,无色,常有无色的侧丝,与产孢细胞间生。分生孢子椭圆形,两端钝,有时一端较小,成熟慢,初单胞无色,后中央产生1个隔膜,变为暗褐色,同时在外壁上产生纵向条纹,大小18。33×12~17(μm)。在广东除为害凤梨(菠萝)外,还为害可可、柑桔、香蕉、番石榴、番木瓜、柚子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病株上或随病残体越冬,条件适宜时在这些组织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  (1)注意清除病残体。(2)发病初期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4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杀菌王(氯溴异氰脲酸)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

红藻凤梨(Billbergia pyramidalis)叶斑病



    症状又称水塔花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斑长椭圆形或不定形,黄褐色,边缘色略深,病健分界明显,后斑面变成灰褐色或灰白色。后期病斑上现黑色小粒点。

    病原  Dinemasporium sp.称一种刺杯毛孢菌,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上有纤毛,分生孢子两端各具纤毛1根。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病部存活或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病菌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温暖多湿的天气利其发病。

    防治方法(1)发现病叶及时剪除,集中深埋或烧毁。(2)精心养护,、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防止偏施、过施氮肥,防止湿气滞留。(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5%苯菌灵·环己锌乳油800倍液、25%腈菌唑乳油6000倍液、40 %福星乳油7000倍液、50 %施保功或使百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3-4次。

凤梨花叶病毒病



    症状  系统侵染,整株现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叶,植株朽住不长,影响观赏。

    病原  Pineapple chlorotic leaf streak virus称菠萝褪绿叶线条病毒,属病毒。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参见朱顶红病毒病。

滴水观音别名海芋、痕芋头,天南星科,海芋属。

产地及习性:原产中国华南、西南及台湾,东南亚也有分布。性喜高温多湿和半阴的环境,耐寒、畏干旱,忌阳光曝晒、畏盐碱、喜偏酸,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栽培为宜。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稍肉质。茎长、柔细光滑,攀缘状。叶状枝纤细,多数,6-12枚成束簇生,水平排列,茎粗壮。叶大、阔箭形,佛焰苞黄绿色,夏季开花,肉穗花序,似根棒状。根状茎肉质粗壮,圆柱形,大者长可达30cm,粗达10cm,外皮茶褐色。

养护:对土壤要求不严,盆栽培养土可用腐叶土、泥炭土、河沙加少量沤透的饼肥混合配制。每年换盆一次,时间可安排在早春或秋末。因长时间浇水淋水,易导致盆土板结,可每月松土一次,保持盆土处于通透良好的状态。生长适温为20度至30度,要保持土壤湿润,经常喷水,遮阴。耐阴,仲春到仲秋,要始终给予搭棚遮阴,以免植株出现大面积灼伤。喜湿,不定时给叶面喷水,否则造成叶片枯边。比较喜肥,尤其加大氮肥的施用量。

观赏价值:滴水观音,有清除空气灰尘的功效。是一种喜温暖、潮湿和充足的阳光的,一般中小盆可布置客厅、书房、卧室、会议室等,可供较长期观赏。在较阴暗的室内连续观赏1-2个月,仍可保持较好的观赏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4

主题

1550

帖子

9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5907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居民

5#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14:09:35 | 只看该作者
滴水观音花

1、生长温度为20-30℃,最低可耐8℃低温,夏季高温时只要保持土壤潮湿、经常喷水、遮阴仍能正常生长,冬季室温不可低于5℃。滴水观音是热带雨林的林下植物,故其生长需高湿度,散射光才好。

  2、为耐阴植物喜欢半阴环境,应放置在既能遮阴又可通风的环境中。

  3、特别喜湿,生长季节不仅要求盆土潮湿,而且要求空气湿度不低于60%。夏季高温时要加强喷水,为其创造一个相对凉爽湿润的环境,置放于室内空调大厅中的,既要保证盆土湿润,又要不时给叶面喷水。若冬季室温不能达到15℃时应控制浇水,否则易导致植株烂根,一般情况下每周喷1次温水即可保持其叶色浓绿。

  4、可用腐叶土、泥炭土、河沙加少量沤透的饼肥混合配制的营养土栽培,另也可水培,但要注意防烂根和添加营养液。通常每年春季换盆1次,可每月松土1次保持盆土处于通透良好的状态。

  5、比较喜肥,3至10月应每隔半月追施1次液体肥料,其中氮元素比例可适当增高,如能加入一点硫酸亚铁更好这样叶片会长的大如荷叶、光洁可人。温度低于15℃时应停止施肥。

  6、因为滴水观音是观叶植物,在某种饲养不当的情况下,最大的叶片会出现发黄、干枯的现象,此时应连同茎部一起用刀削掉,不然会影响其他叶子的生长和观赏性。

  7、滴水观音茎内的白色汁液有毒,滴下的水也有毒,误碰或误食其汁液,就会引起咽部和口部不适,严重的还会窒息,导致心脏麻痹死亡。皮肤接触它的汁液会发生瘙痒或强烈刺激,眼睛接触汁液可引起严重的结膜炎,甚至失明,故应尽量减少接触滴水观音,有小孩的家庭最好不要种植。

  “滴水观音属天南星科,这一科中的大多数植物都有毒性,如居民家中常见的万年青、龟背竹和绿萝等,但是它们同样能净化空气。对待这些冬季普遍养植的花卉,没有必要狂砸,只要不轻易入口,就可以安全相处。”本报报道《花友忍痛狂砸“滴水观音”》。

  铁西区居民陈一民说,“滴水观音”绿意葱茏,水滴在叶子上面不滚落,一直是她的最爱。她养了15年,“滴水观音”已经有两米多高了。但她听说“滴水观音”是有毒的花,就想把它放到阳台上,可又怕它被冻死,不知如何是好?于洪区的关红女士表示,“‘滴水观音’有毒性:我8岁的儿子,看‘滴水观音’的块状茎很白,水灵灵的,好奇里面的汁液是什么味儿,就忍不住舔了一下,几秒钟后,儿子咽喉疼痛难忍,嘴唇肿得厉害,舌头也麻木得不听使唤了!”

  辽宁省风景园林学会专家组负责人李作文教授回答了这些质疑,他认为,对“滴水观音”的担心是多余的,它并不在促癌植物里。它虽有毒性,但可以放心养。其实居民家中好多花都有毒性。龟背竹是天然的清道夫,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但是它也是毒花。绿萝四季常青且能吸收有毒气体,但是绿萝的液汁有毒,碰到皮肤会引起红痒,误食也会造成喉咙疼痛;万年青是百合科,有毒部位在根茎,误食根茎会出现恶心、腹痛、四肢发冷甚至昏迷的症状。而斑马万年青,叶子的汁液竟可以使人变哑。沈阳农业大学林学系教授郭锡昌老师认为,大戟科和瑞香科的植物也都有毒,比如像52种促癌植物之一的麒麟冠,家中还是不要养殖。但是像滴水观音、绿萝等可以净化家中空气的有毒花卉,完全没有必要砸烂。

  专家认为对待有毒植物应有的态度是:保持适当距离,不随意玩弄抚摸;不能将枝叶果实含在口中。

  专家还总结出10种花应尽量避免在卧室摆放:如兰花香气会引起失眠;含羞草有可能引起脱发;紫荆花花粉会引发哮喘和加重咳嗽;夜来香可引起头晕目眩;百合花香气能引起失眠;月季花香气令人郁闷;夹竹桃分泌的乳白色液体会令人中毒;松柏芳香会令人食欲不振;绣球花易致人过敏;郁金香花朵会引起人脱发。

  对于冬季室内养什么花好,两位教授也提了一些建议:室内养花并非越多越好。15平方米左右的居屋,只宜放2盆中型、大型植物,而小型植物可以放三四盆。

养殖条件
  滴水观音是非常普遍的家养绿色盆栽,但因为它是热带的植物,所以在北方一般不会开花。但是如果家里的温度等条件适宜,也会开花的。

  它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在排水良好、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中生长最好。由于滴水观音生性喜爱温暖湿润及半阴的环境,不耐寒,因此在生长季节里,一定要保持盆土湿润。但也耐得一点旱,也别太虐待了。

  夏季应该将花盆放在半阴通风处,并经常向周围及叶面喷水,以加大空气湿度,降低叶片温度,保持叶片清洁。

  由于滴水观音生长非常快,所以比较喜肥,每月施1-2次氮、磷、钾复合肥(其中氮素比例可适当高一些),如能施一点硫酸亚铁会使叶片更大更绿,长期缺肥容易造成滴水观音茎部下端空秃,影响观赏价值。当气温降低进入休眠期后可以减少或不施肥。

  如果您想要养在室内的滴水观音小巧玲珑,那么只需等到它的幼苗生长到一尺许、适合家庭摆放的时候,立即用2%的多效唑溶液喷洒全株,之后再长出的茎叶都高不过40厘米,且叶片肥厚,观赏价值很高。半年左右喷药一次就能起到良好的控高作用。

繁殖
  分株、播种

   每逢夏、秋季节,海芋块茎都会萌发出带叶的小海芋,可结合翻盆换土进行分株。秋后果熟时,采收桔红色的种子,随采随播,或晾干贮藏,在翌年春后播种。

  截干

   是针对多年生的老株而言,可结合植株的更新,自株体基部离出土面约5厘米处截干,进行茎干扦插繁殖。

  海芋截干其利有二:

  一是由于植株失去顶端生长优势,使养分蓄积基部促使根部及茎基大量萌芽,有助于繁殖速度和繁殖量;

  二是截取的老茎干可切成长度约15厘米左右枝条,置荫处阴晾半天即可插入沙壤土中培植。尤其是顶端正在生长的这一段,剪除所有成型叶片后直接独株上盆,扦插与培植同步进行,经两个月培养即成一盆叶硕、分枝紧密、矮壮矫健的成型株,置于室内颇有几分雅韵。海芋截干扦插于春、夏、秋三季皆宜。扦插期间应保持基质(沙6份∶园土4份)水分,同时要加大空气湿度,约7-10天即可长出许多粗壮的根。在老株培植期间,因环境荫湿或夏、秋季每天早、晚对叶面进行喷水养护,老茎干上偶尔会萌生少许新株(尤其是截干处理后留下的茎基上),并且附生许多气根,可以自子株与母株交接处掰下上盆种植。

  注意事项

   要提醒花友们的是,滴水观音茎内的白色汁液有毒,滴下的水也是有毒的,误碰或误食其汁液,就会引起咽部和口部的不适,胃里有灼痛感。应当特别注意防止幼儿误食。但是滴水观音并不属于致癌植物。

  专家告诉记者,正因为滴水观音有毒,所以皮肤接触它的汁液就会发生瘙痒或强烈刺激,眼睛接触汁液可引起严重的结膜炎,甚至失明。误吃茎叶就会有恶心、疼痛的症状,严重的还会窒息,导致心脏麻痹死亡。故应尽量减少接触滴水观音,有小孩的家庭最好不要种植。

编辑本段病虫害防治
  滴水观音的病害反应在叶片上,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叶斑病,一种是炭疽病。叶斑病可用百菌清或多菌灵800倍液叶面喷雾,连续2-3次既可,每次隔7天。炭疽病则须用75%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叶面喷雾,每隔7天一次,连续2-3次,基本可以控制。因为滴氺观音是观叶植物,叶片一旦生病,必然影响其观赏效果,所以应以预防为主。

  反应在茎干上,有一种枯萎病,是细菌感染所致,这种病初时不易被发现,一旦发现便会很严重了。如发现茎杆向一侧歪,或是有蔫萎处,就一定是生了枯萎病,可以用小刀将病处切除,病处与非病处界限非常明显,一般用手就可以掰掉。如病处不足茎杆的三分之一,可以将未生病处涂一层百菌清药液,并保持干燥,隔十天再涂一遍,20天后基本可以痊愈。

  滴水观音虫害最严重的是螨,即通常所说的红蜘蛛。红蜘蛛一般生于叶背,它不但吸食叶的营养,还传播各种病毒。极大的影响植物的生长,所以一定要经常检查,一旦发现,立即治疗。可用螨虫清,扫螨净,吡虫啉等药物进行治疗。

天南星科植物病害防治

细菌性叶枯病:

病原菌为 XanthomonasCampestrispv.dieffembachiae,几乎危害所有天南星科观叶植物,28—32℃为发病适温。病症初期为水浸状,随后形成淡黄褐色坏死病斑,周围有明显黄色晕环,叶片局部或全部黄化,后期转为暗褐色病斑,渐干枯,病势扩展至叶柄,蔓延至基部造成落叶,最后整株死亡。病菌经水孔、气孔及伤口侵入,可借雨水、灌溉水介质等传播。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喷农用链霉素、克菌丹(盖普丹)、铜高尚、可杀得2000、王铜等防治,一旦发生必须清除病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4

主题

1550

帖子

9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5907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居民

6#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14:12:34 | 只看该作者
心叶绿萝、绿萝病害
心叶绿萝(Philodendron scandens)、绿萝炭疽病

    症状 盆栽心叶绿萝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上或叶缘处产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深褐色,略隆起,中间灰褐色至灰白色,后期病部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

病原  Colletorichum sp.称一种刺盘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形态特征、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参见蜘蛛抱蛋炭疽病。

心叶绿萝叶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面上生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灰褐色斑点,病斑大小3~ 14x2~5(mm)。后期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白色,病部生有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

    病原  有两种:Phyllosticta aricola和P.pothicola系两种叶点霉,均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圆形。产孢细胞圆柱形,全壁芽生式产孢。分生孢子近卵形,单胞无色,具油球。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寄主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一般7~11月发生。

    防治方法  (1)发现病叶及时剪除。  (2)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防治1次或2次。

绿萝(Scindapsus aureus)叶霉病



    症状 绿萝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面上现褪绿无明显边缘的淡绿色斑,后逐渐呈不规则形,病斑散生,具紫褐色细边缘,中间浅褐色至暗褐色,上生墨绿色小霉点,大的22 x12 mm,小的4x3 mm,病斑外圈有宽窄不一的浅绿色褪色区;叶背面病斑浅褐色,近边缘处深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斑面上生有暗色隐约可见的稀薄霉层,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致叶片黄枯。

    病原  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Fres.)de Vries称芽枝状枝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直或弯,少数有隔膜,褐色,大小53.6×2.6μm;分生孢子生在梗顶端,易脱落,多为单胞,卵形或纺锤形,淡褐色,大小5.1~6.4x2.6~3.8(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寄生性弱,多是第二寄生物,常发生在衰老叶片上,除绿萝外,还可引起马蹄莲、棕榈、唐菖蒲、可拉、腊梅、葡萄、石竹、芭蕉、山玉兰等叶霉病。

    防治方法 参见花烛叶霉病。

绿萝细菌性叶斑病



    症状 初在叶片上生水渍状坏死点;后迅速扩展成具明暗相间的同心轮纹状褐色斑,病斑外围具黄色晕圈,是该病重要特征。

    病原 Pseudomomnas cichorii(Swingle) Stapp.称菊苣假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杆状,有单极生鞭毛l~4根,大小0.2~3.5×0.8  (μm),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反应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  金氏B平板上产生黄绿色荧光色素,菌落圆形,白色,不透明,边缘整齐,微凸,粘稠。不产生果聚糖,能引起烟草过敏反应,不能使马铃薯腐烂,生长适温30℃,41℃不生长,具硝酸还原作用.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可在寄主上或杂草上越冬,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除为害绿萝外,还可为害油菜、苋菜、龙葵、马齿苋等。4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盛期,该病发生与湿度密切相关,棚室或田间湿度大易发病和扩展。据观察,该病的发生可能需借助风雨冲刷、,叶片呈水渍状利于病原细菌侵入、繁殖而发病。

    防治方法  (1)棚室养护的绿萝可采用生态防治法,及时放风排湿,降低养护环境湿度。(2)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600~8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

绿萝根腐病
     

    症状 染病株矮化,植株基部呈水渍状,浅褐色至黑褐色,凹陷缢缩,严重时茎基或细根腐烂,致地上叶片逐渐萎蔫,在病部或附近土表常有白色棉絮状菌丝层,即病原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原Pythium splendens Braun称华丽腐霉,属卵菌。谢焕儒1978年从台湾土壤中分离到,病原形态特征参见天竺葵黑胫病。此外有报道Pellicullaria sp.也可引起绿根腐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华丽腐霉是土壤真菌,以卵孢子越冬。当植株遇有低温高湿条件时,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染绿萝根部或根颈处,造成发病。是典型的土传害。

    防治方法  (1)精心养护。绿萝喜高温多湿及半阴环境,夜间生长适温为14~16℃,白天21~27℃,每天光照8~10小时为宜,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从春到秋每日从株顶向下充分浇水,入冬后控制浇水,越冬温度应高于10℃。低温或过于干燥会导致落叶,但只要茎不出现水渍状,  翌春即可恢复生机。  (2)发病初期喷淋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80%绿亨2号(多·福·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杀菌王(氯溴异氰脲酸)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4

主题

1550

帖子

9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5907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居民

7#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14:13:33 | 只看该作者
苏铁常见病害






      苏铁羽状叶光亮,颜色浓绿,是颇受人们欢迎的一种观叶植物,但在其生长过程中,常由于环境条件不适或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而产生病害,现介绍几种常见病害。
   
     日照不足。苏铁为喜光植物,四季均需放在室内外阳光充足处养护,若日照不足,则会使萌发新叶柔弱细长,长度可达正常叶2倍,小叶变宽、变长、变薄,反卷不明显,降低观赏效果,在养护过程中应给予充足光照。对于萌发的柔弱细长叶可及早剪除,促使其再次萌发新叶。修剪应越早越好,否则出叶太迟,影响嫩叶越冬。

     失绿黄化。由于植物生长受多个因素影响,引起黄化的原因也较多,如缺铁黄化,日灼黄化,缺光、缺肥、低温黄化等。(1)缺铁黄化。南方土壤为偏酸性,北方土酸为偏碱性,铁元素溶解状态低,使苏铁得不到充足铁元素,可在土壤中直接放入硫酸亚铁,或浇灌、喷施500倍硫酸亚铁水溶液。经常使用可使苏铁叶子浓绿而光亮。(2)日灼黄化。北方夏季气温高,空气干燥,强烈阳光很容易使苏铁叶片灼伤,特别对于家庭种植苏铁,水泥地面温度更高,发生几率也更大。日灼轻时只是叶片发黄,严重时小叶中部变成灰白色。发病时应移阴凉处或减少光照时间,特别是避开中午强光,同时可在地面、叶面喷水,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度。该病发生较轻时尚可恢复,严重时则无法恢复。(3)缺肥、缺光、低温黄化。苏铁在布置宾馆、会场时,由于长时间摆放,光线不足,温度低,缺肥或浇水太多等原因,而使下部叶片逐渐枯黄死亡,甚至根部腐烂。这时应将苏铁下部老叶剪除,同时移到温度较高上,逐渐增强光照,并施入薄肥,增强树势。对于根部已经腐烂的苏铁,应将叶片全部剪除重新扦插。

     叶斑病。又分为白斑病(斑点病)与叶枯病(炭疽病)两种。白斑病症状是:苏铁叶片上的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5毫米,病斑中央为暗褐色至灰白色,边缘呈红褐色。多发生于小叶的中下部。叶枯病症状是苏铁小叶被侵染后,出现成段枯死,或全部叶发生枯死。引起苏铁白斑病,叶枯病的病原均为真菌。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注意冬季防寒,保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适当施入腐熟有机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在新叶萌发前应将植株下部有病的老叶、病枯叶剪除;(2)药剂防治。入窖前出窖后及新叶展开后喷70%甲基托布津 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等杀菌剂,7至10天一次,连续2至3次,加以预防和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5-24 22:50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