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2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悠闲苏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0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州以园林著名,既多且精,遍布古城内外。不少人认为,苏州人真是有福气,可以每天游园,其实不然,本地很少有人每年游园的,我自然也不例外。今年有点特殊,有人送我一张卡,不买门票就可入园,自然也不能浪费,但只是到离家最近的沧浪亭,十年里去的不如这半年里多。有时独自去那里吃茶,有时在那里约人谈天,当夕阳西下,园子里暗淡起来,却更显得池碧山青,树老石拙,此时鸟儿归林,人影寥落,就沿着长廊,踱入厅堂,绕过老树,慢慢兜上一圈,然后走出园门,回到红尘里来。

关于沧浪亭的由来,主人苏子美写过一篇《沧浪亭记》,那是古典名作,知道的人很多。庆历四年春,他被贬黜后流寓苏州,买地造园,构亭土山之上,且以亭名园,号为沧浪。子美十分满意自己的生活,他在给韩持国的信里,说自己“三商而眠,高舂而起,静院明窗之下,罗列图史琴尊,以自愉悦;逾月不迹公门,有兴则泛小舟出盘阊,吟啸览古于江山之间;渚茶野酿,足以消忧;莼鲈稻蟹,足以适口;又多高僧隐君子,佛庙胜绝;家有园林,珍花奇石,曲池高台,鱼鸟留连,不觉日暮”。他是绝了仕途之念了,就在这里与风月相伴,活得真是够悠闲的。袁子才虽说风流倜傥,但还是官本位,说什么“大概用世之才愈大者,其出世之心愈深”,其实悠闲并非赋闲臣工的专利,平常百姓也同样可以享受。乾隆四十五年中秋夜,布衣沈三白偕芸娘来到沧浪亭中,铺毡于地,烹茶赏月,“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对清亮的月色而言,不管是朱门高第的贵人,还是陋巷蓬户的小民,它是并不区别对待的。至今在那亭子的石柱上,还镌刻着梁茝林的一副集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是欧阳永叔的诗句,“清风明月”。非贵人可买来独赏,所以是“无价”;下联则是苏子美的诗句,“近水远山”则穷人也能得受眷顾,所以是“有情”。这样来解释,大概也是说得通的。

人需要悠闲,也想着悠闲,悠闲也没有什么高低雅俗之分。我游沧浪亭时,经常看到园外池上有人垂钓,园中廊里有人下棋,我对做这两样事的人,素来佩服,不但那事的本身处于悠闲状态,做的时候更有着悠闲的心情。你看,那钓鱼的竿子久久不动,那下棋的棋子久久才动它一下,那是需要心闲气定的。鱼儿是否上钩,枰上胜负如何,固然也很要紧,但这件事的过程,似乎更有意思,那就是悠闲地做着,消遣着光阴,消遣着岁月,其中的趣味和愉悦,不去做是不能领略的。

我不会垂钓,下棋也其臭无比,因此对这两样事都没有什么兴趣。同样是消遣,我则就看看书而已。我早过了青年阶段,没有“必读书”的要求了,也不需要应付体制内的规定动作,更没有想当专家学者的念头,至多就是想多知道一点什么。因此,我看书就来得随意了,有什么书看什么书,想看什么书看什么书,什么时候看也就看了,有时一本厚书很快就翻完,有时一本小册竟消磨几个黄昏。知堂老人有个很好的比喻,说看书就像是吸烟,在我也是如此,有点小小的瘾头,既不讲究什么牌子,也不讲究什么场合,本来就是平常的事,只是借着书卷消遣罢了,与垂钓、下棋是殊途同归的。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张心斋的话来,那是《幽梦影》里的一段,说是“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二十多年前,我就将《幽梦影》抄在本子上,起先感到写得颇为隽永有味,后来就不大喜欢这类文人格言了,总觉得貌似清逸而实多教训,如今回过头来想想,这段话还是有点道理,这个“闲”字实在就是悠闲的意思,在我看来,至少读书、著书这两件事,真是需要悠闲心情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12-25 13:03:3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花鸟鱼虫,就不养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09-12-25 13:04:30 | 只看该作者
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6639

帖子

1420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1420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贴图大师勋章灌水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09-12-25 13:58:16 | 只看该作者
与我心有戚戚焉。
致虚守静、为而不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31 22:34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