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6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中国丝绸:元代丝绸生产与技术发展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09:4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元代丝绸生产与技术发展

元代(公元1206-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其统治势力曾经向西达到黑海南北和波斯湾地区。元朝官府鼓励各国商人在境内经商,进入中原后,注意发展蚕丝生产,丝绸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

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初进入中国,在他的游记里记载了20多个地方盛产丝绸。从全国来看,黄河下游的丝织生产较前代开始回升,长江下游(主要是江浙一带)在元代继续保持兴盛,而巴蜀地区则逐步衰落,在全国丝绸生产中的地位明显降低。《马可•波罗游记》中曾描述杭州地区“大多数人总是浑身绫绢、遍体锦绣”,甚至达官贵人的葬礼中,也要将大量的“金线织成的绸缎”投入火中焚化。

元代官方和民间都编辑了不少蚕桑丝绸生产方面的技术书籍,尤其《农桑辑要》是元政府的农业管理部门司农司所编,仅在浙江就印发了一万部,普及甚广。其他如王祯的《农书》,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织染类的有《梓人遗制》、《多能鄙事》等,都对栽桑,养蚕、制丝、织机工具等做了详细而系统的总结。如王祯《农书》总结出了六种常用的桑树嫁接方法。

又如制丝方面,鲜茧杀蛹干燥处理除了日晒、盐浥外,元代还出现了笼蒸法,《农桑直说》认为“笼蒸最好”,并对蒸茧和缫丝的关系有所认识,《农书》中说:“不要蒸过,过则软了丝头,亦不得蒸得不及,不及则蚕必钻了”。缫丝技术在宋代南北两地有所区别,北方缫车车架较低,机件较完整,丝的导程较短。在缫丝方法上,南方用冷盘,北方用釜,冷盆速度虽慢,但质量却高,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南北缫丝技术的融合,到明朝基本上形成北缫车与南冷盆结合,成为后代缫丝技术的主要形制。

在染色工艺方面,元代新增了不少染料,如产于西北地区的优质回回茜根,用于染绛色;产于东北地区的鼠李,用于染绿色,后成为“中国绿”;此外还有大量民间的土染料,也得到了利用,如农村中的桑皮、茶叶、莲子壳、黑豆、榛皮等。其次,用于媒染的助剂种类也有所增加,如黄丹。由于染色技术的提高,元朝丝绸染色的色名已极为丰富,据史料中出现的色名,如红色类计有12种,黄色类7种、青绿类12种,褐色类更高达30种,要在同一种色调中明确地区分出这么多种色彩,有赖于染料的组合、配方、染色工艺的创新,和染色过程的准确控制。元代丝绸色名的丰富,正是染色技术发达的结果。

元代染色工艺多为媒染(红花、靛青等除外),根据染料种类分为单色染和复色染,根据媒染助剂种类分为单媒法、同媒法和后媒法。当时的单色染一般采用明矾预媒、绿矾后染的多媒工艺,也有用同媒法的。复色染一般多用于套染法,很少用拼色法。

元代丝绸欣赏: 元代的花鸟绣夹衫



内蒙古自治区元代集宁路遗址出土的棕色罗花鸟绣夹衫,是目前所知元代刺绣服饰中最为重要的佳作。这件夹衫为对襟直领,前襟长60厘米,后背长62厘米,通长65.5厘米。袖为广袖直筒,袖长43厘米,袖口宽54厘米。该夹衫虽然为元代制品,但其形制仍具有南宋服饰的风格,与北方元墓出土的具有游牧民族风情的衣物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件夹衫的主要面料是褐色四经绞素罗。四经绞罗在汉唐遗址中多有发现,是我国传统的一种罗织物,需要用特殊的罗机子来织造,元代这种罗织物已逐渐少用。有趣的是,这件衣服的衣领和前襟处所用的却是另一种有固定绞组的绞经组织,在这种绞经组织中还插入了挖花工艺,挖花则与后期流行的妆花工艺有着直接联系。因此,这件夹衫在织造技术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夹衫的前襟还有丙个用于系带的花形钮,衬里则为米黄色的绢。



夹衫表面的刺绣是这件衣服最为精彩之处。其刺绣针法有些类似于现今的苏绣,采用了平绣针法,以平针为主,并结合打籽针、辫针、戗针、鱼鳞针等针法。夹衫上刺绣的花纹图案极为丰富,多达99个,花型均为散点排列,大小不同,绝大多数为5~8厘米的散点花鸟纹样,当时称为“散搭子”。其题材有凤凰、野兔、双鱼、飞雁以及各种花卉纹样等,其中以牡丹纹样最多变化又最为生动。其中,最大的花型分布在两肩及前胸部分,最大的一组为37×30厘米,位于两肩袖之上,其主题是一对仙鹤。

一鹤伫立于水中央,一鹤飞翔于祥云之间,相望而呼应。鹤旁衬以水波、荷叶以及野菊、水草、云朵等,显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衣服上还有表现人物故事的图案,非常引人注目,其中有:一女子盘坐于莲池旁树下,凝视池中戏水的鸳鸯;一女子骑驴扬鞭在山间枫树林中行走;一戴幞头的男子倚坐枫树下,悠悠自得;一戴帽撑伞人物荡舟于湖上。这些造型设计特别富于江南风味,因此,我们推测该夹衫可能为江南地区所生产,或是由北方官营作坊中的江南织工巧手所制。

元代的织金与印金

元代织金锦袍与半袖 图为织金锦半袖展示图


元代丝绸中最重要的是流行织金技术,织金锦大行其道。元朝统治者都喜以织金来表现富贵,织金锦的消费量甚大,元政府在弘州(今河北阳原)和大都(今北京)都设有专局制造。元朝的织金锦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用金箔捻成金丝同丝线交织而成,称为圆金法。这种锦光泽比较暗淡,但是牢固耐用。另一种是用片金法织成,即将切成长条的金泊夹在丝线中,这种锦由于金片较丝线阔粗,因此显得金光闪闪,十分艳丽。新疆乌鲁木齐南效盐湖南岸一号古墓曾在1970年出土过一件油绢袄子,用织金锦作镶边,其中有片金锦,也有捻金锦。

元朝称织金锦为纳石矢或金搭子,均为重纬组织,通常由金线、纹纬、地纬三组纬线组成,称为地结类组织结构。这种组织方法一直沿用直今。迄今为止,缎的最早出土实物为元代所产,而且织金技术在缎织物上也得到了应用,如苏州出土有织金缎,在五枚正反缎地上再以圆金织入,呈现出菱花纹。

元代还流行印金织物,而且施行于整件衣服,宋代虽也出现了印金,但主要用于衣襟局部。蒙古元代的集宁路故城、甘肃漳县元代汪氏家族墓就出土过大量印金的素罗和素绫织物。印金的方法据史料记载有多种,如贴金、泥金、销金、铺金等,一般都以罗或绫做底。漳县汪氏墓的织物大多为贴金法印成,即先用凸版印上粘合剂调和直接印刷。销金可能是在印完粘合剂后撒金粉,然后抖去剩余金粉。当时的印金工艺已十分成熟,如汪氏墓中出土的一件泥金罗衫,采用镂空版印制,是先缝制成衣后再进行印花,接版交接处一般很难发现。


但总的来讲,元朝因将丝绸工匠大多纳入官方丝织业,成为奴隶或工奴,民间丝织不甚发达,丝绸生产和贸易都相对较受限制。但是元代后期,官营手工业逐渐衰落,民营丝织业大大发展,出现了雇佣劳动力。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9037

帖子

3139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3139

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财富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10-12-12 09:51:5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谢谢分享。
[fly]人生如梦一瞬间,乐在花香鸟语时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

板凳
发表于 2010-12-12 10:02:42 | 只看该作者
那时花纹暗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10-12-12 10:11:16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一下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3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5#
发表于 2010-12-12 19:02:4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解了
QQ群107643903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2-26 05:06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