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转贴]常州雕庄鸟笼 [打印本页]

作者: 申邱    时间: 2009-8-9 22:59
标题: [转贴]常州雕庄鸟笼
来源:常州晚报



[attach]290781[/attach]
鸟笼上雕刻着精致的花纹。这个角就叫小圆角。






[attach]290824[/attach]
史国荃师傅用弓锯锯竹片上的镂空花纹。






常州雕庄中村的鸟笼曾经非常有名,有名到什么个样子呢?

  传说,当年的上海滩上,黄金龙曾点名要常州的鸟笼。他手下的“马仔”——常州雕庄中村的钱志福,特地回家乡,带了几只上好的鸟笼送到黄金龙的手里。黄金龙有了,杜月笙自然也少不了。

  大亨们满足了心愿,钱志福也赢得了主人的高兴,那自然好,却没想到文革时,这件事却让钱志福挨了不少批斗。

  在现在的雕庄中村,不少人还这么说着。不过,传说也好,真事也好,都是当年事,现在的常州鸟笼,是个什么情况呢?


范遥青说,常州鸟笼已有百年历史,

他曾为李一氓和王世襄做过鸟笼,现在不做了

从市里出来,沿着新的312国道开着开着,“雕庄中村”四个大字就在右手边出现了,拐进去,没多久再右拐,往前开,就到了范遥青家。听知情人讲,范遥青是做鸟笼的高手——虽然他现在并不做鸟笼。

  到了他家,就知道了他不做鸟笼的原因了:在他三楼工作室里,一件件留青竹刻陈列在上了锁的玻璃柜里;他的工作台上,各种雕刻工具杂乱而有序地放着;启功和王世襄给他写的字,裱好了挂在墙上……他,早已是常州留青竹刻“白派”代表人了,全国著名的工艺雕刻大师。

  “我的性格不喜欢做重复简单的活儿,60年代在工场里做的时候,我就喜欢刻刻画画的,欢喜做动脑筋的活儿。要不,一会儿就烦了,做不下去了。”

  虽然范遥青已不做鸟笼,但对鸟笼的历史,他却很清楚——这些故事,他是听村上上辈老人讲的,上辈又是听上辈人讲的。

  

  民国时期一些达官贵人以及玩鸟人,以能买到常州中村鸟笼为荣。常州市区的大庙弄是鸟笼集散地。

  “还是太平天国的时候,中村人王金宝去他姐夫那里学做鸟笼。他姐夫在苏州观前街开了一个鸟笼店。姐夫叫什么,却是没有传下来,只知道他是东门采菱人,靠着中村的。姐夫在苏州观前街开的鸟笼店,前店后工场,鸟笼就是姐夫自己做的,听说每天他一个人在工场里偷偷做,不让人看,怕别人学走了技艺。

  “姐夫不教外人,但小舅子王金宝毕竟是自家人。所以,王金宝得了姐夫的‘真传’。学会了做鸟笼的他,回到了常州中村。

  “还有一种说法,说中村人乾荣、坤荣也拜师苏州的姐夫,毕竟是家乡人,姐夫也教了他们技艺。学会做鸟笼的这三个人回到中村后,慢慢的,中村会做鸟笼的就多了,做出了名气,尤其在上海名气最大,民国时期一些达官贵人以及玩鸟的人,都以能买到常州中村鸟笼为荣。解放初期,常州市区的大庙弄,就是现在的蛋糕店一带,是常州地区鸟笼的集散地,大庙弄还是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样子,都是卖鸟笼的店,许多人都去那里取中村鸟笼。

  

  最多的时候有38个人在做鸟笼。做好的鸟笼最后被销往香港。

  “1962年,那时叫中村大队,大队干部把周边地区的竹编竹雕老师傅组织起来,成立了‘中村鸟笼工场’,种完田后,大家集中在一起做鸟笼。这是属于大队的副业,每个人记工分。全大队有10多个老师傅,加上年轻人,最多的时候有38个人在做鸟笼。我也在工场做过,专门负责鸟笼上的雕刻,我从小喜欢刻刻弄弄的。最后,做成的鸟笼装在大箱子里,运到上海,再由上海进出口公司销往香港。那会儿一只鸟笼只卖几块钱。‘文革’时期,好像是1969年,上海花木公司委托我们,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整修、加工过一批馆藏鸟笼。据说,那时候在香港,鸟笼上面拷上‘乾荣’印章的要100块。   

  “‘文革’时期,鸟笼成为封资修的东西被‘革命’了,没有人来买,工场慢慢就停产了,最后就解散了。改革开放后,分田到户,大家都回家种田去了,没有人再做鸟笼了。

  

  我为李一氓和王世襄做过鸟笼的。李一氓还给我寄来了6块钱。

  “名人也喜欢常州鸟笼的。大约是80年代初吧,因为我的留青竹刻曾卖到美国的原因,王世襄知道了常州鸟笼,特别喜欢,我给他做过两只鸟笼的。他对我的竹刻艺术非常喜欢,给我写了字。后来我去北京他家看过他,房子一点点大,他那会儿还是右派呢。李一氓也曾要我帮他做一只芙蓉笼,他跟我说,他的手大,伸不进笼门,所以我专门把笼门做得比较大。后来,李一氓还从邮局给我寄来了6元钱。

  “现在老年人又多了,喜欢养鸟的人也就多了,鸟笼的市场也好起来了。一些上海的老客户还记得常州鸟笼,一心想要常州中村的鸟笼。史国荃做的都是上海的订货。”


现在,雕庄中村只有

  史国荃一个人还在做鸟笼,

  他从20多岁就开始做了。


范遥青讲,中村会做鸟笼的现在也就10人左右,现在还在做的,只有一个人了,他叫史国荃。我们起身去找他。

  离范遥青家不远,就是史国荃做鸟笼的工场,小小的一间屋子,跟老家门对门,老家现在租给外地打工者了。

  

  做鸟笼是个清苦刻实的活儿,单调枯燥,现在的年轻人耐不下这个心了。

  61岁的史国荃,矮矮的个子,瘦瘦的脸,看到我们,满脸老实巴交的笑意,他刚刚回新家吃过中午饭。“做鸟笼是个清苦刻实的活儿,单调枯燥,现在的年轻人耐不下这个心了,又做不出多少钱来。”

  跟史国荃在一起做鸟笼的,以前是他的儿子史鸿,现在儿子到厂里上班了,空闲时间也会来帮帮父亲;现在大史国荃两岁的哥哥,会帮他打打下手,“他也参加骑游队了,经常出门去骑自行车旅游的。”史国荃说的骑游队,就是“老年自行车队”,他也参加过几次,但对他来讲,做鸟笼才是正经事。可以说,他做鸟笼做了一辈子了,当年在“鸟笼工场”时,史国荃才20多岁,跟着父亲一起做的。

  史国荃的工场,小小一间屋,塞得满满当当,满眼都是做鸟笼的各种工具,大大小小,金属的、木头的;有机械化的,更多是手工的。因为长年切割竹子而扬起的竹尘,屋子里的物品上都被撒上了不薄的一层。

  

  常州的鸟笼,用了多少年,四个脚还是平的;其他地方做的,两年一过,放不平了。史国荃的鸟笼都卖到上海。

  史国荃的鸟笼都是上海的长客户订的,在花鸟市场开店的老板,每月都来订制几十只鸟笼。史国荃慢慢做,定心地做,那一道道工序,哪一个都急不来。这样,一年能做200来只。相比起当年,现在鸟笼的价钱算是翻了不知多少番了,“一般100多块钱一只,精品会更贵一些。”

  同去的摄影记者,拎起一只鸟笼,在手里转动着,细细看去,啧啧赞叹史师傅的手艺,“到上海,没有300块下不来。”当着我们的面,史师傅用弓锯锯起了手中的竹片,“吱嘎吱嘎”小小的声音,使得屋子里立刻安静了下来。   

  “常州的鸟笼,用了多少年,四个脚还是平的;其他地方做的,两年一过,就歪斜了,放不平了。拿出去,要被其他养鸟人笑的。”同去的范遥青说,“这个跟制作技艺和原材料的选取都有关。”  

  窗子外面,一大丛凤仙花,把整个窗户都挡住了,长得高高的,还有几朵在开着,白色的花,坐在工作台前做鸟笼的史师傅,做着做着,一抬头,就能看到。凤仙花结的籽已呈黄色的,熟了,采下一个握在手里,微一用力,就炸了一手心。

  采访结束告辞离开,我回头看去,凤仙花后,是窗子里史师傅埋头劳作的孤单身影。



  相关:

  雕庄竹工艺品制作技艺,

  是常州市“非遗”,

  鸟笼制作是其代表

  雕庄竹工艺品制作技艺,是常州市第二批“非遗”之一。出于对民间技艺的保护,常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为它能申报“非遗”作了不少努力。

  雕庄竹工艺品制作技艺以鸟笼制作为代表,其他还有蝈蝈笼、蟋蟀笼等鸣虫类虫笼,以及扇骨、鱼线板、麻将牌、盆景等。

  常州鸟笼以南方流派的方形笼为主,在笼门和笼架、笼圈处精工细雕,雕刻出各种式样精美的图案,其中最出名的是小圆角绣眼笼、大圆角绣眼笼和红灯笼。

  常州鸟笼的制作非常讲究,用上等的竹料,经过剖料、蒸煮、晾干、走条、刨钻、打磨、镶嵌、雕刻等等精细的手工工艺制作而成。再配以精美的鸟食罐、水罐,极具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名家制作的精品鸟笼拷上个硬印,在香港市场上的身价不菲,是收藏目标。

  文/记者 江婉平   通讯员 范炎培 余忠良

  图/记者 唐磊

作者: 老戴、daiming    时间: 2009-8-9 23:02
好帖子!可惜照片太少。
作者: jackyhu    时间: 2009-8-9 23:04
好帖!
作者: 爱绣一生    时间: 2009-8-9 23:05
好帖子,马上买对去。   
作者: 大连红箭    时间: 2009-8-9 23:05
感谢分享
作者: 上海小6    时间: 2009-8-9 23:20

作者: 6500    时间: 2009-8-10 02:21
好帖好帖!学习并收藏了!!谢谢分享!!!
作者: 京城晓苏    时间: 2009-8-10 07:55
好帖子,感谢楼主!   
作者: 狂风zow    时间: 2009-8-10 11:51
      
作者: 洲天洲地    时间: 2009-8-10 11:55

作者: 我无鸟    时间: 2009-8-10 13:43
引用第3楼爱绣一生于2009-08-09 23:05发表的  :
好帖子,马上买对去。   
全手工活。。三百块的笼子。。超值了。。
作者: 浦东闲人    时间: 2009-8-10 16:32
这样的转帖,多多益善。     
作者: jilon001    时间: 2009-8-10 18:20
好帖!
作者: 志毅    时间: 2009-8-10 20:17
十五年前我买的第一把修眼笼200元,精致啊
作者: 申邱    时间: 2009-8-10 20:54
引用第13楼小方于2009-08-10 20:17发表的  :
十五年前我买的第一把修眼笼200元,精致啊
哈哈,小方,那是你玩鸟的见证。确实代表了一个时代
作者: 枯木    时间: 2009-8-10 21:18
          
作者: 建文    时间: 2009-8-10 22:04
哈哈,喜欢这样的帖子.
作者: 申邱    时间: 2009-8-10 22:11
朋友们的肯定是我发帖的源动力!
作者: 绣痴    时间: 2009-8-10 22:30
看来要叫侬弄把笼子了
作者: 申邱    时间: 2009-8-11 00:00
引用第18楼绣痴于2009-08-10 22:30发表的  :
看来要叫侬弄把笼子了
有机会来坐坐
作者: 长毛    时间: 2009-8-11 13:33
好帖子!可惜照片太少。
作者: 爱绣一生    时间: 2009-8-11 17:58

作者: 绣痴    时间: 2009-8-12 23:10
引用第19楼申邱于2009-08-11 00:00发表的 :

有机会来坐坐

有机会一定来
顺大便学习学习那能做镶头
作者: 索@    时间: 2009-9-15 11:32
感谢分享
作者: 彪彪    时间: 2009-9-15 18:43
  
作者: 大海    时间: 2009-9-16 08:16
好帖子,感谢楼主!
作者: hjqsy    时间: 2009-9-16 08:49
能有多些这样的帖子就好了,特别是图片
作者: 球场爱好者    时间: 2009-9-20 14:44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