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古代少女闺房私物的亵衣香帕
[打印本页]
作者:
雪舞西风
时间:
2007-10-7 18:42
标题:
古代少女闺房私物的亵衣香帕
唐:菱花铜镜
自古以来,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一直传递着,而今天我们回头去看的时候,那些尘封着许久的女性用品,也会让我们想起在悠悠岁月中的儿女情长。
在西汉年间,人们就开始用铜镜作为男女爱情的表记、信物,取“心心相映”之寓意。生前互相赠送,“朝夕相伴”,死后随之埋入墓中,以示“生死不渝”。
铜镜在古代用以梳妆照面和照妖辟邪,现存最早的铜镜出土于殷墟的妇好墓,想必一个协夫出征的女子英雄心底也是极爱美的,更不要说世间平凡的女子了。
作者:
雪舞西风
时间:
2007-10-7 18:42
宋:银梳
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为主,尤以木料最常见。梳篦的造型,多上圆下方形似马蹄。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时期的梳篦样式,基本保持宋制。海网博
中国自古便注重礼仪,人们对自己的仪容装饰十分重视。梳篦使头发洁净无尘、丝丝相现早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有插梳的习惯。春秋以前的梳子形制复杂、装饰考究,但外形特征基本一致,都是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
作者:
雪舞西风
时间:
2007-10-7 18:43
宋:粉盒
古代的妆粉,有两种成份,一种以米粒研碎后加入香料而成,故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是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也称“铅粉”。 除米粉、铅粉外,妆粉也有用其它物质制作的。如在宋代,有以益母草、石膏粉制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有以紫茉莉花籽制成的“珍珠粉”;在清代,有用滑石及其它细软的矿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粉的颜色也从原来的白色增至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的香料,使之更具迷人魅力。古代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是胭脂。胭脂亦作“焉支”、“燕支”,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也是妆面的主要用品,类似今天我们用的腮红。
战国时期的女子已开始铅粉扑面、黛黑画眉把自己变媸为妍。宋玉之《大招》中即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长袂拂面,善留客只。”之说。《韩非子》也云:“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当然,最有名的话还是出自《战国策》中那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作者:
雪舞西风
时间:
2007-10-7 18:44
金:穿心合
《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写痴女儿小红遗帕惹相思,最终成就了一段情缘。这一块小小的方巾曾在几千年哑默无声的女性世界里传递了多少情感。漫讶青衫易湿,红绡更是沾满了泪,唐代李节度使姬的诗《书红绡帕》中写到:“囊裹真香谁见窃,绞绡滴泪染成红。 殷勤遗下轻绡意,好与情郎怀袖中。” 身心并陈的思念就是如此真切的泪如雨下,贞顺自守、寂寞无声的时光里,尺素绫帕承载了古代女性蕴籍绵长的相思和离愁,一程又一程山高水长的等待……
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女孩子用手帕了,而手帕于古代的女子是首饰一样的闺私,它通常被叠成同心方胜掖在臂钏里。手帕是体己而温暖的,因此古代女子结拜金兰姐妹也称“手帕交”。在手帕的一角缀上圆环其余三角从中穿过,即称“穿心合”,里面装着的或许就是一场女儿家的心事。
作者:
雪舞西风
时间:
2007-10-7 18:47
清:肚兜
《红楼梦》六十五回写尤三姐 “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和贾珍、贾琏两个牛黄狗宝喝花酒,洋洋洒脱、嬉笑怒骂,把两个不知耻的男人耍了个够。可等她日思夜想了五年的柳湘莲冷脸出现时,她泪如雨下却连一句辩解的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一死表明心迹,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古代女子的内衣最早被称为“亵衣”。“亵”意为“轻浮、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是回避和隐讳的。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史料见于汉朝。古代女子内衣蕴藏着不尽的昔日情怀, “前圆后方,前短后长,这是应和天地人合一的传统理念;过腰、胸、肩等分别系带,是为了在流动中达到不同的‘塑身修形’效果。袋口的拼接处,必须绣上小幅图案来遮住线的结点,保持画面完整,这便是所谓‘出境生情’”,且汇聚了绣、缝、贴、补、缀、盘、滚等几十种工艺,用以表达不同的主题。可惜有些工艺,今天已经失传。
作者:
孤飞鹤
时间:
2007-10-7 19:12
长见识!谢谢!
作者:
叶俊
时间:
2007-10-7 19:43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谢谢
作者:
成吉
时间:
2007-10-14 12:13
谢谢介绍。。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