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南京鸟艺絮谈之八——接述江南春来早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江东去    时间: 2009-2-9 20:02
标题: 南京鸟艺絮谈之八——接述江南春来早
    如何以历史的烟尘中,寻觅出南京地区豢养绣眼鸟的蛛丝马迹呢?笔者查阅了历朝历代有关鸟文化的相关史料。遗憾的是直接从正史、或野史中予以披载的文献中,几乎未见有相关的表述。然而从六朝一代有与南京相关的诗人中,却找到一些侧面的可供罗辑推论的材料,这就是公元六世纪左右,南朝(陈)诗人江总,(史称亡国宰相、后宫狎客)他的那首《夏日还山庭》诗,其诗曰:“独于幽栖地,山庭暗女萝。涧范朝暝落,池开半卷荷.........停樽无赏慰,狎鸟自经过。”
    这首情景诗的关健,在最后两句的解读。显然,关健的关健,又在于诗中的那个“狎”字。所谓“狎”者,为近距离的戏弄玩赏者也。凡有养鸟经验之人,都能想像到,江南唯一成势的把鸟捧在手上赏玩的鸟,只有绣眼鸟。显然,这是一群南朝的有闲一族,在风景如画、绿扬垂柳下乘荫息夏;且又饮酒作乐的享受田园风光并同时逗鸟遛鸟的怡然自得的场景。如果这一推论得己成立的话,那我国玩赏绣眼鸟的历史,至少可以推至公元六世纪甚至更早。
    被称为“宫庭狎客”的江总,其官声并不怎样好,当然作为皇帝身边的弄臣,也不能说他一无是处,至少他的诗还算写得尚可以,如谈其声色犬马,应该是个大玩家。故陈朝不久便被隋朝取而代之。这便是唐朝诗人金陵怀古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缘由。
    然而小小的绣眼鸟,能够身居四大名鸟之一,不是没有道理的。它活泼好动,又温文而雅,叙鸣似弱女子如怨如诉;大唱时又像大男人威武激昂。是我国著名的“书房鸟”,是文人雅士最知心的伴读者。我国长江下游三角州地带,几乎到处能听到绣眼鸟躺亮而通透并能沁人肺腑的唱鸣声。
    南京是绣眼鸟春季北向迁徙时传统的繁殖地区,北纬32度左右的温暖湿润的良好生存条件,以丘陵为主的山林地貌和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微酸性腐殖山地土壤,以及丰富温泉地热资源,给南京地区的本山绣眼鸟,提供了种群得以优化的平台。这就是极受鸟友追捧的优质南京本山绣眼鸟生成的自然因素。但是以南京紫金山为中心北至江浦、南至高淳溧水、西至安薇铜陵、东至句容宝华山,这个大生态圈,应该是泛“南京本山绣眼鸟”种群有相当的“血缘”关系的生态保护区。
    当然由于很多因爱之深而求之切的鸟友,对南京本山绣眼鸟的特别钟爱,这一谱系为大南京地区的绣眼鸟种群,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科学、合理的采集此鸟,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因为生物种群的进化与品质的优化,必须依照科学和理性的指导,这是鸟文化的课题之一。
作者: 南湖烟雨    时间: 2009-2-9 20:07
拜读...............谢楼主!
   鸟市上听到有人说"紫金山原毛"如何如何好...............
作者: 老王.show    时间: 2009-2-9 20:21
大作拜读!
作者: 宇轩    时间: 2009-2-9 20:27
拜读...............谢楼主!
作者: 三分手    时间: 2009-2-9 20:30
拜读了!
作者: 三分手    时间: 2009-2-9 20:31
到我们这里就是挑剩的了!
作者: ∴小石    时间: 2009-2-9 21:40
引用第4楼三分手于2009-02-09 20:30发表的  :
拜读了!

作者: 守信如节    时间: 2009-2-10 17:17

作者: 一寸金    时间: 2009-2-10 20:08
    
作者: laotang    时间: 2009-2-11 10:52
好帖,学习了。
作者: henry1967    时间: 2009-2-11 15:36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月圆升明夜,江南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鸟唱长干......
作者: henry1967    时间: 2009-2-17 08:19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作者: 天高风云淡    时间: 2009-3-2 02:07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