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山雀科大全 [打印本页]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19:55
标题: 山雀科大全
黄颊山雀基本资料
中 文 名 黄颊山雀
俗名别名  
英 文 名 Yellow-cheeked Tit
拉丁学名 Parus spilonotus
命名者,年份  
参考文献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品  种  
地理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东段至中国南方及印度支那。

-------------------------

黄颊山雀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体大(14厘米)的山雀。冠羽显著,头部具黑色及黄色斑纹。体羽余部于亚种rex为黑、灰及白色,指名亚种上背及下体沾黄。雌鸟:多绿黄色,具两道黄色的翼纹。亚成鸟下体黑色较少。
  虹膜-褐色;嘴-深灰或黑色;脚-蓝灰。
  分布状况:常见于中国西藏南部及云南极西部(spilinotus)和南方省份(rex)的开阔林,高可至海拔2400米

体形尺寸  
习  性 似大山雀。

叫声描述 似大山雀。沙哑的颤鸣;尖叫声si-si-si;tee cher;tsee tsee-chi chi chi;咬舌音witch-a-witch-a-witch-a。鸣声为重复的清脆三音节主调chee-chee-piu。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19:56
标题: 黄腹山雀
黄腹山雀基本资料
中 文 名 黄腹山雀
俗名别名  
英 文 名 Yellow-bellied Tit
拉丁学名 Parus venustulus
命名者,年份  
参考文献  
品  种  
地理分布 中国东南部的特有种。
---------------------

黄腹山雀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体小(10厘米)而尾短的山雀。下体黄色,翼上具两排白色点斑,嘴甚短。雄鸟头及胸兜黑色,颊斑及颈后点斑白色,上体蓝灰,腰银白。雌鸟头部灰色较重,喉白,与颊斑之间有灰色的下颊纹,眉略具浅色点。幼鸟似雌鸟但色暗,上体多橄榄色。体型较小且无大山雀及绿背山雀胸腹部的黑色纵纹。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蓝灰。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于华南、东南、华中及华东部的落叶混交林,北可至北京;夏季高可至海拔3000米,冬季较低。
体形尺寸  
习  性 结群栖于林区。有间发性的急剧繁殖。

叫声描述 高调的鼻音si-si-si-si。鸣声为重复的单音或双音似煤山雀,但较有力
作者: 峡山散人    时间: 2009-1-21 19:56
就1种啊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19:57
标题: 沼泽山雀
沼泽山雀基本资料
中 文 名 沼泽山雀
俗名别名
红子、泥泽山雀
英 文 名 Marsh Tit
拉丁学名 Parus palustris
命名者,年份  
参考文献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品  种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华北及以南的广大地区。
濒危状态  
繁殖方式 卵生
食  性  

沼泽山雀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沼泽山雀体长约12厘米。体形比常见的白脸山雀(大山雀)稍小,头顶黑色,头侧白色,上体砂灰褐色,下体灰白色,颏喉黑而肋沾棕灰色。
  主要栖居在山脚溪河及平原河流两旁的松树林、松树和阔叶树混交林间以及城镇公园和风景区。平时成对活跃在树枝间,不停地啄食。秋冬结小群,有时与白脸山雀、煤山雀等混群。
  
  主食各种昆虫及其幼虫、卵和蛹,如直翅目的蝗虫、同翅目的角蝉、鳞翅目的斑蛾、膜翅目的蚁和蜂、双翅目的蝇等,仅吃少量植物种子。

  3—5月繁殖,营巢在树洞、石垣和墙壁缝隙中,巢外围以地衣和苔藓,内衬兽毛、棉花等柔软物质,每巢4—6卵,呈乳白色,上有多数棕红色斑环绕在钝端。雌、雄亲鸟轮流孵卵,约12—14天孵化,育雏期14—16天。
  1、鸟的选择 北方笼鸟,南方很少饲养.头顶黑,头侧白;上体褐灰,下体灰白;是一种小型山雀。它那细柔婉转、多变的鸣叫,仔细琢磨十分有趣,令人陶醉。叫口有唧唧棍、汲汲水、伊得水、呛呛水,旗格呛等。在鸟市上选购时,除了解产地外,还应注意鸟的健康情况,是否真正认食等。

  2、笼的特点 方笼、圆笼都有,大小也不一。比较讲究的是似黄雀笼的封底圆竹笼,只是条间距要小(l厘米),除食、水罐各两个外,还有一软食缸(食抹)。

  3、饲料和喂法 平时可喂黄雀的粉料搓鸡蛋黄(约占1/5),常给些昆虫幼虫、叶菜和水果。夏季是换羽期,宜捕蝉剪开喂,喂蝉蜕粉有助于换羽和羽毛的生长。

  4、管理和调教 胆小怕惊,新捕来时应捆膀放入笼中,罩上笼套置安静处,并以昆虫幼虫或瓜子仁放软食中诱食.平时应避免惊吓,否则会仰头、摆头(俗称“颤头”)。有熟鸟“带食”最好,只要把两笼置食抹的一面相靠近即可,因好斗,故决不能放同一笼内饲养。通常人们喜欢喂花生、核桃,葵花籽、苏子等脂肪性饲料,以促其鸣叫。

  雏鸟(约10日龄,已长羽芽)可用竹蓖挑食填喂,白天每隔1.5小时喂一次,长大后驯熟。两周龄时就应让它跟成鸟学叫,否则失去欣赏价值。

  为了“教”其它歌鸟,需要把笼挂高处,并定时打开笼套使其鸣叫,此时应把歌鸟的笼罩上,以便倾听。


体形尺寸 12cm
习  性 一般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加入混合群。喜栎树林及其他落叶林、密丛、树篱、河边林地及果园。

叫声描述 爆破音的pitchou而有别于褐头山雀。重复的哨音chiu-chiu-chiu及山雀的典型叫声tseet。鸣声为重复的单音节或双音节调。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19:57
绿背山雀基本资料
中 文 名 绿背山雀
俗名别名  
英 文 名 Green-backed Tit
拉丁学名 Parus monticolus
命名者,年份  
参考文献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品  种  
地理分布 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方、老挝中部、越南及缅甸。
濒危状态  
繁殖方式  
食  性  

绿背山雀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体型略大(13厘米)的山雀。似腹部黄色的大山雀亚种,但区别在上背绿色且具两道白色翼纹。在中国其分布仅与白腹的大山雀亚种有重叠。亚种yunnanensis较指名亚种上体绿色更为鲜亮。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青石灰色。
  分布状况:常见于中国中部、西南(yunnanensis)、西藏南部(monticolus)和台湾(insperatus)海拔1100~4000米山区森林及林缘。 习性:似大山雀。冬季成群。 

体形尺寸  
习  性 似大山雀。冬季成群。
叫声描述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19:57
黑冠山雀基本资料
中 文 名 黑冠山雀
俗名别名  
英 文 名 Rufous-vented Tit
拉丁学名 Parus rubidiventris
命名者,年份  
参考文献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品  种  
地理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及中国中西部。
濒危状态  
繁殖方式  
食  性  

黑冠山雀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体小(12厘米)而具羽冠的山雀。特征为冠羽及胸兜黑色,脸颊白,上体灰色,无翼斑,下体灰,臀棕色。与棕枕山雀的区别在黑色的胸兜较小,飞羽灰色。幼鸟色暗而羽冠较短。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蓝灰。
分布状况:亚种beavani罕见于海拔2500米至针叶林上线,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及青藏高原东部相接的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及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秦岭)、青海。

体形尺寸  
习  性 成对或结小群,常加入混合鸟群。

叫声描述 细而高的seet声,尖chit声,似抱怨的责骂声chit'it'it'it及较复杂的短句声。磬音嘟声chip, chip, chip, chip…及含糊的哨音及颤音。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19:57
大山雀基本资料
中 文 名 大山雀
俗名别名 白脸山雀、白面公、白面只、灰山雀
英 文 名 Great Tit
拉丁学名 Parus major
命名者,年份  
参考文献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品  种  
地理分布 古北界、印度、中国、日本、东南亚至大巽他群岛。
濒危状态  
繁殖方式  
食  性  

大山雀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体大(14厘米)而结实的黑、灰及白色山雀。头及喉辉黑,与脸侧白斑及颈背块斑成强对比;翼上具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雄鸟胸带较宽,幼鸟胸带减为胸兜。6个亚种略有差别,见于中国极北地区的亚种 kapustini下体偏黄而背偏绿。此亚种易与绿背山雀混淆,但分布上无重叠且绿背山雀具两道白色翼纹。
  分布状况:6亚种分为3组,常见于开阔林地及林园:major组--kapustini于中国极东
北及西北;minor组--minor于华中、华东、华北及东北,tibetanus于青藏高原,subtibetanus
于西南及西藏东南部,comixtus于华南、东南及台湾;cinereus组--hainanus于海南岛。
体形尺寸  
习  性 常光顾红树林、林园及开阔林。性活跃,多技能,时在树顶时在地面。成对或成小群。

叫声描述 极喜鸣叫。联络叫声为欢快的pink tche-che-che变奏。鸣声为吵嚷的哨音chee-weet或chee-chee-choo。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19:58
红头长尾山雀基本资料
中 文 名 红头长尾山雀
俗名别名  
英 文 名 Black-throated Tit
拉丁学名 Aegithalos concinnus
命名者,年份  
参考文献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品  种  
地理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缅甸、印度支那、中国华南及华中。
濒危状态  
繁殖方式  
食  性  

红头长尾山雀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体小(10厘米)的活泼优雅山雀。各亚种有别。头顶及颈背棕色,过眼纹宽而黑,颏及喉白且具黑色圆形胸兜,下体白而具不同程度的栗色。亚种talifuensis及concinnus的下胸及腹部白色,胸带及两胁浓栗色;前者略显深。亚种iredalei 下体多皮黄色,胸及两胁沾黄褐,上背及两翼灰色,尾近黑而缘白。幼鸟头顶色浅,喉白,具狭窄的黑色项纹。

  虹膜-黄色;嘴-黑色;脚-橘黄。
  分布状况:常见于海拔1400~3200米的开阔林、松林及阔叶林。亚种iredalei于西藏南部,talifuensis于西南,concinnus于华中、华南、东南及台湾。头顶灰色的亚种pulchellus可能出现在云南西南部西双版纳澜沧江以西。

体形尺寸  
习  性 性活泼,结大群,常与其他种类混群。
叫声描述 似银喉长尾山雀。尖细的联络声psip, psip;低颤鸣声chrr, trrt, trrt;嘶嘶声si-si-si-si-li-u及高音啭鸣。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19:58
高山旋木雀基本资料
中 文 名 高山旋木雀
俗名别名  
英 文 名 Bar-tailed Tree
拉丁学名 Certhia himalayana
命名者,年份  
参考文献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品  种  
地理分布 中亚至阿富汗北部、喜马拉雅山脉、缅甸及中国西南。
濒危状态  
繁殖方式  
食  性  

高山旋木雀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中等体型(14厘米)而深灰色斑驳的旋木雀。以其腰或下体无棕色、尾多灰色、尾上具明显横斑而易与所有其他旋木雀相区别。喉白色,胸腹部烟黄色,嘴较其他旋木雀显长而下弯。
虹膜-褐色;嘴-褐色,下颚色浅;脚-近褐。
  分布状况:亚种yunnanensis为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北部及西部、贵州西南部、云南北部及西部、西藏东南部的不常见鸟,栖于2000~3700米较高海拔的落叶混交林及针叶林。

体形尺寸  
习  性 有时加入混合鸟群。

叫声描述 尖细的下降音tsiu,有时为一连串下降音,细薄的tsee或上扬的tseet。鸣声为轻快有节奏的颤音。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19:58
红额金翅雀基本资料
中 文 名 红额金翅雀
俗名别名  
英 文 名 European Goldfinch
拉丁学名 Carduelis carduelis
命名者,年份  
参考文献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品  种  
地理分布 欧洲、中东至中亚及中国西部。
濒危状态  
繁殖方式  
食  性  

红额金翅雀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体略小(14.5厘米)的雀鸟。嘴细,额及胸兜红色,具醒目的黑、白及黄色翼斑。中国的亚种比欧洲的亚种灰色较重且头无黑色。叉形的尾黑色,尾端有狭窄白色。幼鸟褐色较重,头顶、背及胸具纵纹,头无红色但具黄色的宽阔翼斑。

  虹膜-深褐;嘴-粉橙;脚-粉褐。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亚种caniceps为留鸟于西藏极西南部(札达-普兰一线)。亚种paropansi为留鸟于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山及天山。


体形尺寸  
习  性 栖于针叶林及混交林的林间空地及林缘或果园,高可至海拔4250米。成对或结小群活动。喜食药草种子。

叫声描述 叫声为尖声pee-uu及音有起伏的联络声。鸣声为混合唧啾声杂以重复的tew-tew-tew及tewee-it声。为颇受欢迎的笼鸟。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19:59
黄雀基本资料
中 文 名 黄雀
俗名别名 黄鸟、金雀、芦花黄雀
英 文 名 Eurasian Siskin
拉丁学名 Carduelis spinus
命名者,年份  
参考文献  
品  种  
地理分布 在东北大小兴安岭繁殖,迁徙时经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在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地越冬。
濒危状态  
繁殖方式 巢呈深杯状,由蜘蛛网、苔藓、野蚕茧及一些嫩草茎、草根、各种植物纤维缠绕而成,内衬兽毛、散絮、羽毛等柔软物质。每巢4—6卵,呈浅蓝白色,缀以褐色、紫色斑,多集中在钝端。雌鸟孵卵,雄鸟喂雄,孵化期I2—14天。雌雄共同育雏。但以雌鸟为主。
食  性 主食赤杨、桦木、榆树、松树、及裸子植物的果实、种子及嫩芽,也吃作物和蓟草、中葵、茵草等杂草种子以及少量昆虫。

黄雀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黄雀体长约12厘米。大体呈绿黄色,具褐黑色羽干纹,翅有鲜黄色花斑。雄鸟头顶大部黑色,颏部及喉中央黑色。
  1、鸟的选择
  黄雀是北方笼鸟,尤其是北京地区,饲养得很多。因为它容易驯熟,省事,除换羽期外,整天鸣叫,每年歌唱可长达8个月。一般认为,嘴尖细、身腰长、尾长的健美且善鸣叫的较好。也有的依下体羽色选择,有青色、白色、黄色之分。还有人喜欢红脚(俗称“红爪。)或头、颈、胸染红的。实际上这些颜色与食物有关,一般自然界的黄雀都是黑脚的,经人工养一段时期就变成肉色的,春季迁过的黄雀羽毛常呈红色,但一换羽红色就消失了,其原因尚不清楚。
  成年黄雀雌、雄很容易区分。雄鸟身体的黄绿色较浓,羽干纹少,头顶或颏部有黑斑。但刚离巢不久的雄性幼鸟与雌性成鸟较难辨别。这种幼黄雀俗称“麻鸟”,是养鸟者最珍爱的。价格要比雄性成鸟高2—3倍。一方面由于幼鸟易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刚离巢不久,还未学会老鸟的鸣叫,即没有“野口”。
  2、笼的特点
  黄雀每年春、秋两次迁徙时途经我国北方,常可捕获,容易饲养和驯熟。黄雀笼有多种多样,但比较讲究的是漆竹圆笼,宜为封闭底,内铺薄布垫,因为其主食粉料或干粉料,粪便少面干,不易污湿笼底。还应有较高底圈,防止粒料壳乱飞以及鸟糟踏食物。为教以技艺,或做“囿子”,有的人把雌黄雀用架养,多数为直架。
  3、饲料和喂法
  黄雀在野外主吃针叶树种子,故在家养情况下喜欢吃苏子、花生、核桃、葵花籽等油料作物种子。新捕来的黄雀可用苏子诱食,但不能长期饲喂,否则容易过肥。一般是改喂谷子、黍子、稗子和少量苏子的混合物。黄雀吃食时,常拣苏子吃,其他种子全剔出,造成浪费,不如喂混合粉料好。可把玉米、花生米、苏子(3:1:1)研磨成粉状,再加少量砂粒,并经常给些叶菜(白菜、菠菜、油菜、马齿苋)。另外,也有喂鸡蛋小米的,但冬季需加喂些油料作物的籽实。
  4、管理和调教
  笼鸟中,饲养黄雀是最省事的,管理只要保证食水充足、新鲜,每周清理1—2次笼子就可以了。秋、冬、春三季常让黄雀晒太阳,夏季将笼子挂凉爽地方。换羽期多给叶菜、补充些苏子。黄雀羽毛换得快,“开叫”早,羽毛闪银灰色光,显得十分漂亮。
  北京地区对黄雀的鸣叫要求很严格,讲究“三大口”,即叫喜鹊、油葫芦。如杂有其他鸟的叫声,常被认为是“杂口”,特别忌讳有太平鸟、金翅雀、燕雀的叫声。因而培养一只真正“三大口”的黄雀是很困难的,除能得到“麻鸟”并严格隔离外,须经常早起窜入小笼到有灰喜鹊栖息的树林中去遛。途中要藏在书包里,听到灰喜鹊叫时再拿出,并打开笼套。如此经过两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学会。让其学油葫芦叫口,一般是在自家养油葫芦,晚上油葫芦喜鸣,就把黄雀置灯下听。
  至于黄雀的技艺,无非是“叫远”、“撞钟”、“抽签”(过去算命先生常用)等简单动作,全是用苏子引诱形成的简单条件反射。黄雀在人工饲养下的繁殖问题,应引起养鸟爱好者的广泛注意。人工繁殖能得到满意的“麻鸟”,不必去野外捕捉,也有利于保护自然界的种群。国内已有繁殖成功的,须先在大笼中饲养几对,细心观察,发现有亲密成对的,放进繁殖笼内,安上草巢,就有可能产卵。

体形尺寸  
习  性 黄雀在山区、平原均可见到。山区多见于松、杉等针叶树上,平原则多栖大柳树、榆树、白杨等树冠,常结群活动、觅食。
叫声描述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19:59
黑尾蜡嘴雀基本资料
中 文 名 黑尾蜡嘴雀
俗名别名  
英 文 名 Yellow-billed Grosbeak
拉丁学名 Eophona migratoria
命名者,年份  
参考文献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品  种  
地理分布 西伯利亚东部、朝鲜、日本南部及中国东部,越冬至中国南方。
濒危状态  
繁殖方式  
食  性  

黑尾蜡嘴雀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体型略大(17厘米)而墩实的雀鸟。黄色的嘴硕大而端黑。繁殖期雄鸟外形极似有黑色头罩的大型灰雀,体灰,两翼近黑。与黑头蜡嘴雀的区别在嘴端黑色,初级飞羽、三级飞羽及初级覆羽羽端白色,臀黄褐。雌鸟似雄鸟但头部黑色少。幼鸟似雌鸟但褐色较重。
  
      虹膜-褐色;嘴-深黄而端黑;脚-粉褐。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的落叶林及混交林,至中国南方及台湾越冬。亚种sowerbyi繁殖于华中及华东尤其是长江下游的集水处,向西可抵四川;越冬在西南。

体形尺寸  
习  性 利用林地及果园,从不见于密林。

叫声描述 鸣声为一连串的哨音和颤音,似赤胸朱顶雀。叫声为响亮而沙哑的tek-tek。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19:59
黑头蜡嘴雀基本资料
中 文 名 黑头蜡嘴雀
俗名别名 梧桐、大蜡嘴、铜嘴
英 文 名 Japanese Grosbeak
拉丁学名 Eophona personata
命名者,年份  
参考文献  
品  种  
地理分布  
濒危状态  
繁殖方式  
食  性  

黑头蜡嘴雀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黑头蜡嘴雀又叫梧桐、大蜡嘴、铜嘴。属雀形目雀科。属候鸟,繁殖在我国东北地区,迁徙到南方过冬。这种鸟叫声好听、宏亮。经过训练后可以学会叼吻、打弹等技艺。在北方的春节庙会上可以看到这种表演。

  【形态特征】
  黑头蜡嘴雀体长约21厘米,全身羽毛灰褐色,头部、翅膀尖、尾部黑色。由于嘴巴呈黄色的粗大圆锥型,顾得名“蜡嘴”。雌雄鸟区别不大。
  
      【生活习性】
  在春秋季节结群飞行,在各种地形环境都可见到。由于飞行速度快,在飞过时可听到翅膀振颤的声音。鸣叫似哨音,求偶期更高昂。以野生植物的种子、果实、嫩芽为食。

  【饲养管理】
  黑头蜡嘴雀的笼子没特殊要求,只要不影响跳跃即可。如作为训练用,可用脖链栓着,放在鸟架上。一般用的鸟架为制的,长约40~50厘米,直径1.5厘米,中间一段缠上棉线,便于鸟栖息。 黑头蜡嘴雀喜欢吃麻籽、葵花籽、苏子等油料作物的种子。这些食物在训练时可作为奖励用,平时不可喂多,以鸡蛋米和蔬菜、水果为主。 刚买来的鸟,性情比较急躁;所以上架一定要注意脖链的长度,以免缠颈死亡。如果鸟的情绪无法稳定,上下翻飞,可用水将羽毛淋湿,控制使其活动;也可喂给用葵花籽。

体形尺寸  
习  性  
叫声描述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19:59
黄颈拟蜡嘴雀基本资料
中 文 名 黄颈拟蜡嘴雀
俗名别名  
英 文 名 Collared Grosbeak
拉丁学名 Mycerobas affinis
命名者,年份  
参考文献  
品  种  
地理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及西南。
濒危状态  
繁殖方式  
食  性  

黄颈拟蜡嘴雀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体大(22厘米)且头大的黑黄色雀鸟。嘴特大。成年雄鸟头、喉、两翼及尾黑色,其余部位黄色。雌鸟头及喉灰,覆羽、肩及上背暗灰黄。雄性幼鸟似成鸟但色暗。与所有其他中国的蜡嘴雀的区别为颈背及领环黄色。

  虹膜-深褐;嘴-绿黄;脚-橘黄。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于海拔2700~4000米的亚高山林;冬季移往较低处。留鸟于西藏东南部、云南东北部、四川西部及甘肃西南部。
体形尺寸  
习  性 栖于沿林线附近的有矮小栎树及杜鹃和桧树灌丛的针叶林及混交林。冬季结群活动。飞行径直而迅速。
叫声描述 鸣声为5~7个音节的清晰响亮哨音ti-di-li-ti-di-li-um,也有吱嘎的鸣声不时地插入鹎样的叫声。叫声为一连串快速圆润的pip声,告警时发出kurr 的似击石之声。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20:06
红翅旋壁雀 Wallcreeper
鸟种描述:描述:体型略小(16厘米)的优雅灰色鸟。尾短而嘴长,翼具醒目的绯红色斑纹。繁殖期雄鸟脸及喉黑色,雌鸟黑色较少。非繁殖期成鸟喉偏白,头顶及脸颊沾褐。飞羽黑色,外侧尾羽羽端白色显著,初级飞羽两排白色点斑飞行时成带状。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棕黑。叫声:尖细的管笛音及哨音,不似?的叫声沙哑。鸣声为一连串多变而重复的高哨音ti-tiu-tree。声速加快。分布范围:西班牙、南欧至中亚、印度北部、中国及蒙古南部。分布状况:亚种nepalensis罕见或无规律地见于中国极西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及北部。越冬鸟见于华南及华东的大部地区。习性:在岩崖峭壁上攀爬,两翼轻展显露红色翼斑。冬季下至较低海拔,甚至于建筑物上取食。
作者: 宇轩    时间: 2009-1-21 20:27
欣赏了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20:50
黄眉林雀 Yellow-browed Tit
  雀形目 > 山雀科 > 林雀属
  PASSERIFORMES > Paridae > Sylviparus modestus
  描述:体小(10厘米)而异型的山雀。外形似柳莺或啄花鸟。体羽大致橄榄色,羽冠短,狭窄的黄色眼圈,浅黄色短眉纹有时被覆盖;腿甚显粗壮。与火冠雀的区别在具冠羽而腰部无浅色反差。
  虹膜-深褐;嘴-角质色,基部偏灰;脚-蓝灰。
  叫声:高调颤音si-si-si-si-si;圆润的哨音piu-piu-piu…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支那及中国南方。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四川、贵州及东南部武夷山的针叶、常绿及落叶混交林。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活跃,行动似山雀。示警时或兴奋时冠羽耸立、浅色眉纹显出。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20:55
银喉长尾山雀
  拉丁名:Aegithalos caudatus
  英文名:Long-tailed Tit
  雀形目:Passeriformes
  山雀科:Paridae
  长尾山雀属:Aegithalos
  形态特征:全长约14cm。头顶黑色具浅色纵纹,头和颈侧呈葡萄棕色(指名亚种头部纯白),背灰尾长,黑色并具白边,下体淡葡萄红色,喉部中央具银灰色斑。
  银喉长尾山雀习性:栖息于山地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繁殖期外结成小群至大群,常见于树冠或灌丛顶部,捕食空中的昆虫。
  繁殖:3~4月开始繁殖,多营巢于落叶松的枝杈间,每窝产卵6~8枚或9~10枚,白色缀以淡红褐色小斑,钝端尤密集。雌鸟孵卵。雏鸟离巢后由亲鸟在巢区内领飞多次后,才随亲鸟离开巢区。
  分布:为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及西南地区的留鸟,较常见 。
  保护级别: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20:57
黑眉[长尾]山雀 Black-browed Tit
  雀形目 > 山雀科 > 长尾山雀属
  PASSERIFORMES > Paridae > Aegithalos bonvalotis
  描述:体型纤小(11厘米)的山雀。似黑头长尾山雀但色淡,额及胸兜边缘白色,下胸及腹部白色。亚种obscuratus似指名亚种但色暗而深且褐色较重。
  虹膜-黄色;嘴-黑色;脚-褐色。
  叫声:似银喉长尾山雀。
  分布范围:青藏高原东南部、缅甸西部及北部、中国华中及西南。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于西藏东南部、西南(bonvaloti)及四川中北部(obscuratus)。
  习性:似黑头长尾山雀。
  注:过去曾作为黑头长尾山雀的亚种(参见郑作新,1987),但据Wunderlich(1991) 及Inskipp et al.(1996)而分作独立一种。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20:59
银脸[长尾]山雀 White-necklaced Tit
鸟种描述:描述:体小(12厘米)的山雀。灰色的喉与白色上胸对比而成项纹;顶冠两侧及脸银灰,颈背皮黄褐色,头顶及上体褐色;尾褐色而侧缘白色,具灰褐色领环,两胁棕色;下体余部白色。幼鸟色浅,额及顶冠纹白色。 虹膜-黄色;嘴-黑色;脚-偏粉色至近黑。 叫声:本属的典型特征。尖细的sit声;银铃般高音si-si-si, si-si;啭音sirrrup及生硬的 chrrrr嘟叫声。 分布范围:中国中西部特有种。 分布状况:留鸟于湖北西南部(神农架)、陕西南部(秦岭)、甘肃南部(白水江)并南至四川岷山、雅砻江中游及马边(县)大风顶。海拔1000~2600米的罕见鸟。 习性:群栖于落叶阔叶林及多荆棘的栎树林。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21:01
冕雀 Sultan Tit,俗名:黄鬃鸟(陵水)
  雀形目 > 山雀科 > 冕雀属
  PASSERIFORMES > Paridae > Melanochlora sultanea
  描述:不会被误认的体大(20厘米)的黄色及黑色山雀。具蓬松的黄色长型冠羽。雌鸟似雄鸟,但喉及胸深橄榄黄色,上体沾橄榄色。亚种flavocristata的冠羽较指名亚种短,尾端鲜有白色。亚种serosa的冠羽黄色不够鲜亮。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
  叫声:重复响而尖的哨音tcheery-tcheery-tcheery,告警时发出吱吱尖叫。鸣声为一连串约五个清晰的哨音chiu,间隔重复。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方、东南亚及马来半岛。
  分布状况:一般不常见于低地的常绿林。亚种sultanea于云南西南部西双版纳;flavocristata于海南岛;seorsa于华南及东南地区。
  习性:混群栖于原始林及次生林的林冠层,积极追捕大型昆虫。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21:05
鸟种:煤山雀
  学名:Parus ater
  英文名:Coal Tit
  分类: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
  描述:体小(11厘米)的山雀。头顶、颈侧、喉及上胸黑色。翼上具两道白色翼斑以及颈背部的大块白斑使之有别于褐头山雀及沼泽山雀。背灰色或橄榄灰色,白色的腹部或有或无皮黄色。多数亚种具尖状的黑色冠羽。与大山雀及绿背山雀的区别在胸中部无黑色纵纹。亚种ater及insularis冠羽甚小,rufipectus的冠羽短,pekinensis冠羽适中,aemodius及kuatunensis冠羽长,ptilosus的冠羽甚长。ater及ptilosus的下体偏白,而pekinensis,insularis及kuatunensis为黄褐色,aemodius及 rufipectus则为粉皮黄色。rufipectus的尾下覆羽黄褐。
  虹膜-褐色;嘴-黑色,边缘灰色;脚-青灰。
  
  叫声:进食时发出pseet叫声;告警为tsee see see see see声;鸣声似微弱的大山雀。
  分布范围:欧洲、北非及地中海国家,东至中国、西伯利亚及日本。
  分布状况:常见于针叶林,于中国东北(rufipectus)、中部及西藏南部(aemodius)、东北(ater)、北方的东部(pekinensis)、武夷山和东南其他山区(kuatunensis)及台湾(ptilosus)。日本亚种insularis有时在中国东北部沿海越冬。
  习性:针叶林中的耐寒山雀。储藏食物以备冬季之需。于冰雪覆盖的树枝下取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21:08
西域山雀 Turkestan Tit
鸟种描述:描述:体大(15厘米)的灰色山雀。似大山雀的灰色亚种而不易辨别,但尾较长而略楔形,上体为较单纯灰色。然此种在中国仅与腹部黄色的大山雀亚种(kapustini)在分布上有重叠,因此不易混淆。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青石灰色。 叫声:似大山雀,但较尖细而哀婉。鸣声主调似tea-cher接pid-du, pid-du, pid-du。 分布范围:中亚至中国西北及蒙古西南部。 分布状况:不常见或地区性常见于中国西北部准噶尔盆地周围及玛纳斯河上至阿尔泰山及天山山麓高至海拔2000米以上,栖于柳树丛、果园及树林。 习性:似大山雀。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21:10
台湾黄山雀 Yellow Tit
鸟种描述:描述:体小(13厘米)的山雀。冠羽长,下体柠檬黄色。雄鸟:背及翼覆羽黑色,冠羽背面白色,两翼浅蓝,尾蓝而外缘白色,眼先斑黄色,臀斑黑色。雌鸟:色暗,背橄榄绿色,无臀斑。幼鸟色浅,下体偏白。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灰色。 叫声:重复欢快的chichishui-chichishui;zijide, zijide或jijiang, jijiang, jijiang声;示警时作似责骂的叫声。 分布范围:台湾特有种。 分布状况:罕见至地方性常见于台湾山主脉海拔1000~2300米低山的温带阔叶林及针叶林。 习性:结群栖于林冠层。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21:14
灰蓝山雀 Azure Tit
鸟种描述:描述:体小(13厘米)而嘴短的毛茸茸偏白色山雀。尾略长,身体图纹似青山雀,且能与之混交,但头和下体白色,体纹灰色与紫蓝色。翼斑、次级飞羽的宽阔羽端以及尾缘白色。幼鸟下体可沾浅黄。与相似的黄胸山雀的区别在缺少胸部对比的黄色。 虹膜-深褐;嘴-深蓝灰;脚-深灰。 叫声:联络叫声为含糊的tsirrup声,鼻音tsee-tsee-dze-dze,告警叫声似责骂声 chr-r-r-r-rit。鸣声多变,包括颤音及"tea-cher"短句。 分布范围:东欧、俄罗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北部、蒙古及中国北方。 分布状况:亚种tianschanicus地区性常见于黑龙江、内蒙古东部、新疆北部及西部包括阿尔泰山及天山等地的林区。 习性:性活泼吵嚷,结群藏匿于柳树丛、矮小植被及果园的矮树和低丛。
作者: 老鸟    时间: 2009-1-21 21:16
杂色山雀 Varied Tit
鸟种描述:描述:体小(12厘米)而具特色的山雀。额、眼先及颊斑浅皮黄至棕色;胸兜及头顶暗黑,头后具浅色的顶纹;颈圈棕,上体灰色;下体栗褐色,具皮黄色臀线。台湾亚种较小而色深,头无顶纹且无浅色臀纹。幼鸟色较黯淡。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 叫声:尖细的pit,高音spit-spit-see-see及责骂声ch-chi-chi。有多种变调的"chick-a-dee" 叫声。鸣声丰富多变,包括有特色的纯哨音peee。 分布范围:留鸟于中国东北、台湾、朝鲜、日本及Kuriles。 分布状况:亚种varius罕见于辽宁东部及吉林西南部。亚种castaneoventris局限于台湾山区中等海拔至山巅。在广东省八宝山有记录,但可能是出逃之笼鸟或为新亚种。 习性:隐蔽而惧生。成对活动,偶成小群。在林冠层取食且藏匿坚果。
作者: 阿甘316    时间: 2009-1-21 21:24
长知识,谢版主,辛苦,
作者: 三分手    时间: 2009-1-21 21:42
       够全得!好几种我都没见过!
作者: 空山鸟鸣    时间: 2009-1-21 22:36
谢谢分享
作者: 南湖烟雨    时间: 2009-1-22 19:44
欣赏................楼主辛苦了!
作者: 雨中彩虹    时间: 2009-1-22 20:16
辛苦!   
作者: ming79    时间: 2009-1-22 21:53
学习了!!
作者: 霍格华滋    时间: 2009-2-12 00:30
够全辛苦学习了       
作者: 红点颏    时间: 2009-2-12 00:36
山雀科大全
作者: ljcai    时间: 2009-2-12 09:15
    
作者: 老兵    时间: 2009-2-12 11:52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09-2-17 18:15
  
作者: 花鸟情愿    时间: 2009-2-17 22:16
              
作者: 平安    时间: 2009-2-19 17:39
太好了  真漂亮   感谢楼主提供美好图片       
作者: 精明6469    时间: 2009-2-20 01:43
       学习了
作者: 人在旅途    时间: 2009-2-21 17:26
      
作者: 哇噻    时间: 2009-2-21 17:28
        
作者: 唐城    时间: 2009-2-22 23:07
感谢!,!.!   
作者: 喜鸟狂人    时间: 2009-2-26 22:40
详细,精彩,学习了,谢谢
作者: 江南人家    时间: 2009-2-26 22:43
  
作者: 空山鸟鸣    时间: 2009-3-6 07:18
再来看看
作者: 火麒麟    时间: 2009-3-7 03:28
学习了!
好漂亮啊!
作者: linhy    时间: 2009-3-25 15:12
学习了
作者: 京城晓苏    时间: 2009-3-25 15:24
      编辑的真好,看了长知识!
作者: 航行天下    时间: 2009-4-8 13:51
  
作者: jsntyjm    时间: 2009-4-17 20:02
    
作者: 老赌徒    时间: 2009-4-17 23:38
      
作者: 胡司令    时间: 2009-4-20 20:27
      
作者: 琴岛老兰    时间: 2009-4-24 21:25
  
作者: hei1216    时间: 2009-4-25 10:04

作者: gaoyujuzi    时间: 2009-4-25 13:33
    
作者: =喜欢鸟=    时间: 2009-6-11 20:32
    
作者: 京城晓苏    时间: 2009-6-11 20:41
     看帖子,增长知识!
作者: l8615970    时间: 2009-6-12 17:06
非常精彩的帖子   感谢了!
作者: 呼市老李    时间: 2009-6-15 09:18
    
作者: 京都雀影    时间: 2009-6-15 10:36
黑尾蜡嘴怎么是母的、应该来张公鸟图片!
作者: 寒山飘雪    时间: 2009-6-15 16:55
够全的,谢谢楼主的收集。   
作者: 山庄老鬼    时间: 2009-6-15 17:05
    
作者: 海宽    时间: 2009-6-16 11:49
欣赏了,谢谢楼主。
作者: 天网    时间: 2009-6-18 01:10
服。。。。。。。。。。。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6-18 06:34
学习下山雀科大全!
作者: 邢台    时间: 2009-12-9 21:49
          
作者: 风雨不了情    时间: 2009-12-11 19:26
严重学习!!!
作者: 若菡    时间: 2009-12-11 19:37

作者: 靛颏乐    时间: 2009-12-12 15:56
谢谢分享 楼主辛苦了       
作者: 星天外    时间: 2009-12-12 15:58
谢谢分享,学习了!
作者: yangliuji    时间: 2009-12-21 19:43
精辟
作者: 谭究竟    时间: 2009-12-25 19:22
見识及欣赏各类山雀‧多謝楼主献图。
作者: 远行者    时间: 2009-12-27 20:25
收藏了,谢谢楼主!
作者: 西部园林    时间: 2010-3-10 08:51
很好!欣赏了!
作者: 亦僧亦道    时间: 2010-3-18 10:52
拜读了,很好。谢谢楼主。
作者: 鸟之缘    时间: 2010-4-11 20:02
学习了!
作者: 浪漫鸟鸣    时间: 2011-12-26 14:20
真漂亮谢谢版主老鸟   
作者: freeman168    时间: 2011-12-28 04:18
谢谢!还有吗?
作者: 鉴赏    时间: 2012-5-7 21:55
好资料,
谢谢!
收藏了。
作者: yntm    时间: 2012-8-24 22:01
学习了

作者: ldektz    时间: 2012-11-14 12:40
    
作者: chunyu    时间: 2014-2-3 19:40
  
作者: chunyu    时间: 2014-2-3 19:41
    
作者: 靛绣迎春    时间: 2014-3-27 06:23
学习了
作者: 王新和    时间: 2014-4-18 11:39
学习了
作者: 我签    时间: 2014-4-20 11:54
好帖学习了!
作者: 八音盒    时间: 2014-6-22 22:50
再看好老帖,必须再顶一下!
作者: 热爱生灵    时间: 2015-9-24 15:24

作者: 明天晚上    时间: 2016-7-27 15:21
   感谢楼主,学习了。
作者: 江民    时间: 2018-11-28 13:24
霸气的知识贴,很全面,学习了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