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食有肉与居有竹 [打印本页]

作者: 一鹤在天    时间: 2008-12-17 10:54
标题: 食有肉与居有竹

    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竹,作为寻常植物,因为自身的生理原因,“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也虚心”,被文人骚客们赋予了高风亮节的意象,于是竹变得高贵起来,成了一种精神追求的象征。真文人用来淘性怡情,伪文人用来做显摆自己学问大的道具。

    肉,来自动物躯体,因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受到人类青睐。人类或饲养、或猎杀,利用种种手段,把动物的肉变成自己的盘中餐,以饱口腹之欲。

    曹刿论战的时候,有人劝他说:“只有吃肉的人才去管这些破事儿,你跟着瞎起什么哄啊!”可见当时只有王公大臣掌握国家命脉的人才能吃的上肉,平民百姓则只有犒劳眼珠子的份儿。苏东坡说这话的时候,肉似乎还是一种奢侈品,每天吃肉的,肯定是腐败分子,与今天讲究饮食营养科学搭配的局面大有不同。于是“食有肉”便成了物质生活丰裕的象征。

    没有肉吃自然是很令人不爽的,若是没有饭吃,那么情况会更加糟糕。传说六零年生活困难,某夫妻夜间做爱,丈夫刚刚爬到老婆身上,老婆说:“孩儿他爹,明天早晨还没有吃的,怎么办啊!”丈夫立马疲软,game over了。古人云:食色性也。没有饭吃的时候想色一把而不可得,还谈什么精神追求呢?

    姑且把“居有竹”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的确,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或宗教或艺术或科学或政治,总是因为有了一点精神,指引着人生价值取向,然后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起来。反之,缺乏精神追求,整个人便直如行尸走肉一般,不过是作为当年父母一时冲动制造出来的副产品,枉活一世罢了。

    “食有肉”与“居有竹”之间并不是成比例的关系,有些人“食有肉”了,穷得只剩下了钱;有些人并不富有,却能做到“居有竹”。 但是,“居有竹”却必须建立在吃饱肚子的基础之上,为生计而奔波是一件很毁人的事情,其中的力量足够摧毁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相对而言,“食有肉”易,“居有竹”难。要做到“食有肉”,只需拥有足够积极的态度,并能把握住机遇。而要达到精神上的高境界,却要经历十年寒窗,吞下大量的书籍。作为文化载体的书籍,其中含有精神食粮,也含有剧毒,那么服毒以后,还要再吃下解药方能成得正果。只服毒而不解毒者,事实上并不能理解传统的真正含义,徒具皮毛,是之谓伪传统,离真正意义上的“居有竹”相距甚远。生活中不乏这样一类人:自称搞艺术的,以清贫自居(与孔乙己所说的“君子固穷”异曲同工),窃以为这不是在搞艺术,而是被艺术搞了。

    所以苏东坡在后面又接着说:“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作者: 晋京    时间: 2008-12-17 11:44

  剖的细.精神追求是物质追求的高境界.是雅俗的分水岭.达到一定境界才能超凡脱俗.
  
作者: 守信如节    时间: 2008-12-17 12:17
够精!!!
作者: 天地之剑    时间: 2008-12-17 13:19
欣赏,学习!!!!
作者: 宇轩    时间: 2008-12-17 15:29
欣赏,学习!!!!
作者: 一轮明月    时间: 2008-12-17 15:52
属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范畴.诗人说的对,
作者: 干一杯    时间: 2008-12-17 17:47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作者: 鸟、虫    时间: 2008-12-17 18:27
雅!!!     
作者: 峡山散人    时间: 2008-12-17 19:29
欣赏,学习!!!!
作者: 鸟之光    时间: 2008-12-17 19:36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作者: wwzfkj    时间: 2008-12-17 21:29
简单精辟。精神与物质历来都是常人所共欲攫取的,之所以成为圣人、伟人、高人、闲人、凡人不同结果,其根源是取舍,舍什么?得什么?舍多少?得多少?
作者: 一鹤在天    时间: 2008-12-22 13:30
引用第10楼wwzfkj于2008-12-17 21:29发表的  :
简单精辟。精神与物质历来都是常人所共欲攫取的,之所以成为圣人、伟人、高人、闲人、凡人不同结果,其根源是取舍,舍什么?得什么?舍多少?得多少?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作者: 一鹤在天    时间: 2008-12-22 13:31
谢谢各位朋友的赏析与鼓励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