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绝密档案揭秘蒋介石快速崛起过程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12-11 13:27
标题:
绝密档案揭秘蒋介石快速崛起过程
蒋介石骂宋子文“飞扬跋扈”
宋子文既是协助蒋介石成功稳定国民党政权的关键人物,又是一个深受“四大家族”惯性思维模式影响、被公众及学术界长期“误解”的悲情角色。
现存的中外学术著作,很多把宋子文描述为国民党特权分子、亲英美派代表、腐败和贪财。宋的家庭和蒋介石的密切关系使得他招来诸多责难。
整个国民党政府的财务系统是宋子文一手建立起来的,他还是中央银行的创办人。为了发展国民党经济制度,势必与许多国民党元老有冲突,有时候是利益冲突,更多的是观念的冲突。他毕业于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观念开放,务实开明,多有主见,而国民党内部很多官员对经济运作非常陌生,这种矛盾冲突因而时有发生,为此他也多次与蒋本人闹翻,而且是国民党高层中极少数敢在蒋面前拍桌子的人。
1928年———1933年,宋子文曾经先后四次辞职,几乎都与财政有关。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1930年代初期,宋曾大力鼓吹中国应当与美英等西方国家结盟,以遏制日本的军事扩张。然而蒋介石同许多国民党高官,更热衷于“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宋对此并不赞同,这也许是他为什么在1933年选择离开政治舞台的原因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宋子文就主张和美国联络,引进欧美的力量。可蒋认为中国真正的威胁不是日本,而是苏俄,所以他当时一方面希望能够延缓中日大战,保持“和谈”的渠道;另一方面则期待日本与苏俄能够一战,以减少中国战场的压力,最终的结果是,期望落空,他不得不在1940年6月,派宋子文作为特使,寻求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援助。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宋子文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再次辞职。
宋代表蒋介石长期在美国寻求政治及军事支持,不但改善了中美关系,还成功争取到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他显示出高超的外交手段和公关游说技巧,与罗斯福总统成为好友,经常见面(可以随时打电话聊天),并成为白宫的座上客;而且与美国政府军方、财政的高层官员关系密切,与财政部长摩根索交好(一起去打猎),以至于当时美国媒体质问摩根索到底是做美国的财政部长还是做中国的财政部长。
即使在此期间,蒋宋之间的冲突仍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对史迪威的去留问题上产生的矛盾直接导致宋被软禁,蒋在日记中均有记载,还多次骂宋“飞扬跋扈”。
2006年春天,蒋介石日记在胡佛研究所第一次对公众开放,蒋如何由一个中高层军官迅速崛起成为党、政、军领袖,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蒋介石最初追随孙中山时,仅仅为广东陈炯明部队中的一个参谋长,其官阶、资历均无法与许崇智、陈炯明等人相比,可在短短10年之内,就跃升为国民党最高领袖与军事统帅,而且凌驾于国民政府内部的实力派胡汉民、汪精卫等人之上,除了政治手腕的运作,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是与蒋的特殊背景有关。
蒋是同盟会中极少数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军人,无论谁主政,都要仰仗他军事上的长处。另外,蒋博得孙中山的信任,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孙对蒋有不可言传的特殊情结,1912年1月14日,蒋刺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除掉了孙中山最主要的政敌,蒋早已是孙属意的接班人选。蒋的特殊性还在于,他不是军阀,故而具有一般军阀所没有的心胸与眼界。
在日记里他经常谈论中国形势,以及与日、俄、欧、美的国际关系等等,与当时军阀只关注自己地盘与势力的内斗相比,更具现代意识。另外,蒋还得到宋子文、孔祥熙的大力协助,尤其稳定了江浙地方财团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这让其政治对手汪精卫、冯玉祥、阎锡山等无法与之抗衡。这些因素都是蒋能够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
在准备出版的《蒋介石与宋子文电报选》中收录的1943年电报显示,当时,英国在西藏问题上对中国无理指责,对此,宋子文与丘吉尔进行了针锋相对的交涉。蒋介石闻讯后接连给宋发电报,支持宋的主张,要求他顶住英国的压力。这表明当时在西藏问题上,蒋介石、宋子文对民族利益的维护。《蒋介石日记》还记载,1943年1月中英签订的平等新约中,没有中国收回对香港主权的要求。
中方为何作这一让步呢?史学界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吴景平在蒋1942年12月30日的一篇日记里发现,蒋介石一方面对英国的态度感到“此可忍孰不可忍”,但又写道:“只要正约签订后,则九龙香港必为我军先行进占,造成事实,虽无文字之保留,亦何妨耶。”就是说,蒋介石考虑在盟军反攻时,中国及时派兵进入香港,接受日军投降,造成中国收复香港的既成事实。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08-12-11 13:46
中正原创:娘希吡。
作者:
玩股不花
时间:
2008-12-11 14:03
蒋介石快速崛起的过程~~~~到底是什么呢?
作者:
盛京鸟迷
时间:
2008-12-17 15:47
中国收复香港的既成事实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