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揭秘》秦兵马俑密码之谜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10-23 09:17
标题: 《揭秘》秦兵马俑密码之谜
2007年4月,英国人摩利斯·科特罗的新书《秦俑密码》在国内问世。作者认为,兵马俑从总体数量、阵型排列,再到每个兵俑的手势、脸型、发型等诸多细节处都隐藏着许多神秘的数字密码,那这么多的数字和汉字都代表着什么呢?作者又是怎样揭开那个遥远年代的层层谜团的?他的发现和推算到底有何依据呢?针对洋作者大胆而独到的言论,国内众多考古学家提出强烈反对,双方观点针锋相对、水火难容….…9月1日早7:30分辽宁卫星频道《揭秘》--《秦俑密码之争》
揭秘一 秦俑密码之谜
《秦俑密码》英文原名为《兵马俑——秦始皇的秘密军队》,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秦始皇兵马俑从总体数量、阵型排列,再到每个兵俑的手势、脸型、发型等诸多细节处都隐藏着许多神秘的数字密码,而这些数字密码是以往国内外考古界从未发现的。
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西安市临潼县东5公里的下河村。1974年当地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神秘军队惊现于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作为秦始皇陵墓的陪葬坑,中、外考古界对兵马俑已经有了一个基本定位和认识,而有关内藏数字密码的说法,之前却闻所未闻。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书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他又为何写这样一本书?书中的说法究竟有何依据?《秦俑密码》的作者是来自英国的摩利斯·科特罗,55岁。这本书2004年出版于英国,然后又在美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多国出版。在英国,它成为最畅销书,并且上了《每日邮报》的中心位置,现在每个人都知道兵马俑。
脸型和汉字比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10-23 09:18

表示数字九
秦俑密码
根据该书的内容,兵马俑里充满着数字秘密。在庞大的俑坑中,到处都能找到隐藏的神秘数字“9”,兵马俑坑处处与这个“9”字密切相连。比如一号坑中兵俑数量为7029个,俑坑中所有兵马俑总的数量一共为8099个。从兵俑的手势来看,里面也隐藏着许多数字,比如,攥紧的拳头表示数字0,从拇指开始展开的手指,依次代表的数字为1、2、3、4、5,一只平展的手等于数字5。这样,将每个兵俑两只不同形态的手的数字相加,就会得出一个新数字,也就是说,每个兵俑的双手都能够相加得出一个新的个位数。而其中最高级别的兵俑,也就是将军俑的手势数字相加后,得出了数字“9”。另外,众多兵俑一共分为10种脸型,而这十种脸型恰好与10个汉字的形状一致,它们分别是:日、甲、由、申、用、自、目、风、田和国。这十个汉字中,“申”字在中国的黄道十二宫图中是第9个。书的作者认为,这么多的数字9存在于兵马俑中,绝对不仅仅是个巧合,一定有更深层的意义隐含其中。
许多古代文明都认为,9是在和神灵成为一体数字10之前能够达到的最高的数字。因此,古代的诸多太阳崇拜文明都用9这个数字来代表神灵,9是人们最为崇拜和敬仰的数字。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10-23 09:20
兵马俑
兵马俑
也就是说,在兵马俑坑中之所以暗藏着这么多的数字9,那是因为当年秦国和秦始皇崇拜太阳,太阳是那个年代最高膜拜和信仰。秦始皇有太阳崇拜的说法我们也是第一次听说,这又是一个有关兵马俑和秦代历史的重大发现。
揭秘二 秦俑密码无根据
2007年4月,中文版的《秦俑密码》在国内问世后,很快在读者和媒体中间引起较大反响的同时,也引起了相关专家的注意。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身为考古界资深专家的刘庆柱对于《秦俑密码》所述内容提出了强烈反对。
首先,对于兵俑数量而言,一是两千多年来损坏、丢失的一些兵俑数量已无从知晓;二来出于保护考虑,还有很大一部分兵俑目前没有挖掘出土,现在面世于众的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将兵俑数字精确到了个位数,让人觉得有些啼笑皆非。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10-23 09:21

兵马俑发型
兵马俑手势
对于不同兵俑手势代表不同数字的说法,刘庆柱更是不能认同,他认为,兵俑各异的手势只是手握各种兵器的不同姿势而已。
还有,兵俑的等级、身份不可能由脸型特征决定,首先是应该通过每个兵俑的服装来判断。判断兵俑等级、身份的另一参照是看它们当时出土的具体位置。
另外,关于数字9隐藏于兵马俑中的说法,刘庆柱觉得十分牵强。《史记》中的记载是,秦人崇尚的数字不是9,而是6。
再有,从现在掌握的遗迹和文字材料来看,当时秦人崇拜的是鸟,而并非太阳。《秦俑密码》这本书从最初的引进到后来的出版、发行、热销,其间,关于它的种种争议和质疑声就一直没有间断过。现在,包括考古学家在内的许多人都觉得书中的内容有不严谨、不合理甚至荒唐的地方。为什么在多个欧美国家极为畅销、倍受推崇的同一本书,来到中国后却得不到广泛认同呢?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10-23 09:22

兵马俑手势
兵马俑手势
揭秘三 秦俑密码的新思维
在得知自己的书在中国遭受众多反对意见后,书的作者摩利斯·科特罗先生特地从英国打来电话。
他认为他的这些思想都是非常新的,新的想法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因为新想法很有威胁力,他们威胁社会已有的秩序,所以当一些新想法出现时,每个人都说他们不是正确的,所以要考古界接受,可能要等100年。
作者的一番话再次引起更多人对于《秦俑密码》的极大关注和深入思考。虽然作者的话还无法真正说服更多人赞同他的观点,但从其言语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作者对学术的态度和对世界的真诚。
北京大学博士刘军,经过反复研读此书后,从文化融合与学术拓展的角度来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在这样一种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西方学者可能对我们有一些误读,那么这种误读有一些可能是不一致的。而有一些呢,恰恰是开启了一种新的解释的可能性,那么这种新的解释的可能性呢,可能恰恰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有启发性的东西。而我们对文化交流的过程来说,并不是我们对别人的阐释,或者别人对我们的阐释就是完全一致的,恰恰可能是在一种含有丰富可能性的这种空间,增加了这种解读的可能,打开了这种想象的空间。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10-23 09:23

兵马俑手势

兵马俑手势
北京大学博士王文革,也从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看问题角度的差异中,寻找到了外国作者一家之言的可贵之处。
现在在整个的学术创新、教育创新、文化创新上,我们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胆量、缺乏想象力。所以这本书价值主要在于转换我们的视角,开拓我们的思维空间。《秦俑密码》在国内的热卖与争议,也引起了许多在中国生活、工作的西方人的极大关注。
卢克是一所语言学校的校长,美国人,已经在中国生活了5年时间。卢克在分别阅读了中、英文两个版本的《秦俑密码》后认为,中国人与西方人看待问题的态度差别很大,这才是这本书不能在国内得到普遍认同的主要原因。
举个例子,中国人在请客吃饭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诚意和尊重,经常要为客人斟酒、夹菜。而西方人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每个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10-23 09:26

兵马俑手势

将军俑
礼仪如此,学术亦然。首先东、西方*人在思维上存在着差异;兵马俑以巨大的神奇谜幻色彩吸引着西方*人,也极大地激发着他们对这个东方古国的无限遐想。没准儿,西方*人心中的兵马俑有一天会演变成哈利波特的魔法城堡……我想,关于《秦俑密码》的种种争议,我们不妨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来看待,让一个复杂而严谨的学术问题变成*人类历史想象空间的一种变换游戏。《秦俑密码》这本书在中国的问世至少带来了西方*人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带来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探索的角度和方法。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10-23 09:32
秦兵马俑密码之谜
作者: 孤飞鹤 时间: 2008-10-23 09:33
学习学习!
作者: 一轮明月 时间: 2008-10-26 17:52
QTMD
作者: 迎风大唱 时间: 2008-10-26 18:39
来看看什么谜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