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近代艺兰名人王叔平 [打印本页]

作者: 一鹤在天    时间: 2008-9-8 09:34
标题: 近代艺兰名人王叔平
   
                                                                                 
         近代艺兰名人王叔平简介
      王叔平(1886——1965年),名孝友,乳名仰清,以表字行世。清光绪二年出生于
      余姚开元乡瑶湖苑(今属马渚镇)。
        王家是当地望族,祖上曾在汉口开王三盛药材行,发迹后在家乡广置田产,成为姚
      西的巨富。王家兄弟四人,他排行为三,少年时在家乡私塾上学,19岁因患肺病辍学。
      他爱莳花弄草,尤喜兰花。养病期间种了几盆名兰消闲。他爱兰的幽香盈室,更爱其清
      雅、俊逸、潇洒的风度,遂从喜爱到酷爱,终成艺兰名家。三十岁左右,在姚西已小有
      名气,四乡不少爱兰者常常造访瑶湖苑,向他求兰,或赠物交换,或高价求购。
        二十年代,全国艺兰名家曾连续多次在绍兴、湖州、苏州、无锡等地举行规模宏大
      的兰花盛会。养兰日趋繁荣,兰市日益兴旺。余姚是兰花之乡,有不少名品参加展出,
      颇受行家好评,名声大振。于是外地求购名兰者纷至沓来,从而促进了余姚兰业的更快
      发展。当时,全县以艺兰闻名者达70余家,单是城区即有40多家,且有兰花公会组织。
      他家住姚西,地处较偏僻,颇感不便,遂于1927年举家迁徙县城直神弄定居。从而增加
      了与艺兰世家砌磋兰艺和与外地兰友广泛交往的机遇,为发展养兰事业创造了条件。
        姚城地处四明山北麓,每到冬春,山民就翻山越岭采掘野兰,于农历正月上旬挑到
      县城出售。此时的兰花只有根、叶和花蕾,很难辨其优劣。而他却以独有的眼力,挑选
      有培育前途的愿出高价收购,进行精心培育。久而久之,采兰山民差不多都认识他,于
      是每年春节后进城售兰山民就先到他家,让他挑拣。为培植计,他置大棚六座,花架
      六、七十具,共可容六百多盆。
        兰比其他花草娇柔,平时需要特别护理。春天翻盆须加新土一半。对土的质量,有
      他严格的要求,所以他收购的必产在海拨600米以上燕窝山顶幽谷中的,腐殖质较多、蓄
      水力较好的上等山泥。山民寻地挖土、过筛晒干,颗粒均细、干湿适度,否则,他就拒
      不购用。梅雨季节,晴雨不定,他必小心伺候。天雨,用布幔遮大棚;雨过即换盖竹
      帘,力避阳光直射。夏季温度高,水分蒸发快,需勤浇水。但不在盆温过高时浇水,这
      样易遭霉根。所在一般选在晚上十一时至次日凌晨四时为最佳时刻,从不误时。冬天要
      防止受冻,应搬入室内,若发现盆外有水珠,又须防室温过高而伤根系,宜搬至大棚
      “乘凉”。如遇寒流,气温急剧下降,以点燃大蜡烛驱寒,其间添烛或灭烛,要视气温
      变化而定,晚上值班,毫不马虎。由于他精于兰艺,亲手培育的兰花茎叶疏落有致,花
      朵飘逸成韵,清香四溢。对一些枝叶枯萎,只留少许根系的名品,也能培育成活复壮,
      如此技术,深受兰界朋友的推崇。 
        他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兰花,回报给他的是名品不断增加。著名的金岙素、太原梅、
      冠姚梅等一百五十多个品种。当年冠姚梅培育成功,他所喜异常。不但举家庆贺,还向
      亲友报喜,并请摄影师拍照留影,作为资料分送兰界朋友。几十年来,经他栽培的兰
      花,都由绍兴、杭州、上海等地的兰商上门收购,运销全国各地,直至日本、东南亚等
      地,因而他的知名度日隆,甚至有人誉他为中国三大兰将之一者。
        五十年代以后,种花养草,特别是养兰艺兰被指责为资产阶级情调。于是养兰户凋
      零,兰市场衰落。他在惋惜之余,仍望兰业来日再度振兴,所以仍然继续培育少量盆
      兰,不使名品绝种。同时,把一生积累的大量资料和丰富经验,进行系统整理总结,著
      书立说,写成了《五十年艺兰经验谈》一卷,并请著名学者杜天摩先生校审。1964年,
      海有刘姓、黄姓两位兰花爱好者慕名来姚,由城区艺兰世家的后起之秀胡孝岩先生陪同
      访了年届八秩的他,他非常高兴。为了后继有人,重兴兰业,他将历年积累的资料,包
      括标本、照片、图片、装成挂方八件,全都无偿赠予客人。为了答谢他的厚爱,刘姓客
      人(系原上海正泰橡胶厂老板)在次年他八秩寿辰时送来了一份殷实的贺礼。同年,他
      又把自己的艺兰经验油印成册,分送友人,并由其孙王家英搀扶登上龙泉山,郑重地献
      给了梨洲文献馆。记得书中的《前言》有:“余十七岁患肺结核(俗称肺痨),经友人
      劝导,广植兰蕙,精心调理,今五十年矣。晴时仍能携杖登山,健步如旧,盖得益于艺
      兰多矣”之语。他常以艺兰有益于身心健康而自慰,耄耄之年视力尚好,自云得益于洗
      刷兰叶,持之以恒,使绿色天天映入眼帘,遂延缓老花。
        他在中年以后,出入于上层社会,已是社会名流。他以兰德回报社会,洁身自好,
      热心于公益事业。1944—1945年,余姚中学选定武胜门西苗圃(原是清代校场)为新址
      建成新校舍,他就参与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由于材料取于各地拆迁废祀的旧宅,要翻
      建新楼,他费了不少心思。其规模计有礼堂1座,楼房128间,平房104间,另辟大型运动
      场一个。学校占地七十多亩,能容纳18个班级,当年可谓浩大工程。四十年代末,著名
      银行家宋汉章先生为造福桑梓,决定筹建阳明医院,他又参与其事,建成一座西式三层
      病房大楼和门诊部。新中国成立以后,又参与兴建了余姚中学大礼堂和胜归山第一公
      墓,对地方公益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9-8 09:36
艺兰名人!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9-8 21:57
标题: [转载]2006-10-17帖子《王叔平兰谱》即将面世
[转载]2006-10-17帖子《王叔平兰谱》即将面世
为迎接06年(余姚)四明兰友联谊会,现正在抓紧时间印制《王叔平兰谱》,该谱是艺兰前辈王叔平所编,全书各有春蕙品种72种,合计144种。品种之全为老兰谱之最。本书由丁永康先生撰写前言和追忆王叔平的艺兰往事,殷继山先生题写书名和题词,书后并附王叔平《五十年艺兰经验谈》。本书将用最好的纸张,绢缎封面,外盒包装,限量编号印刷。



                 得譜記
自喜蘭以來,對前人蘭譜心慕似渴。數年下來,亦已得到不少。這些蘭譜非但凝聚了前人的心得經驗,揭開了蘭界不少困惑疑問,且譜中所書,文中所言,無不透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頗有一冊在手,其心也平,其境也遠,有愴然南籬之感。
王叔平是余姚前輩藝蘭大家,日本小源榮次郎譽其爲當時世上“第一藝蘭大家”,其引領蘭界數十年,蘭德之高,蘭識之博,世未能及。自讀王叔平《五十年經驗談》後,即聞聽其另有一部《蘭蕙圖譜》,自此即四方探寻,歷經三四年,終未能果。後得知此譜原爲王叔平所藏彩繪蘭畫及文字說明,作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一九六四年十月一日,上海劉漢麟、王德培兩先生拜謁王叔平時,獲贈全部畫架六隻,是繪春蘭七十二品,蕙花七十二品,合計一百四十四品。其所集蘭蕙品種之全,時所罕有。惜此六大畫架因故不能再识。時聞此訊,甚爲歎息。
但無錫丁永康先生在二十世紀九十代編撰《中國蘭藝三百問》時,將該譜列入了參考書目中,這無疑明示該譜確有存世,惜未有機會討教此事。身爲余姚後代蘭人,無緣一睹前輩作品,甚引以爲憾。
二00四年夏,自好友處得知,太倉殷繼山冀望某品花的線描圖及說明。素聞殷先生爲當今蘭文化收藏大家,其藏品甚豐,古譜即爲其中之一,遂心存萬一。一經聯繫,果然如此。殷先生爽快表示願贈此譜,讓此譜返回故里,但其時因此譜在南京好友處,譜將於二00四年九月十八日召開的江蘇省蘭花協會理事會時獲返,故定下当年十一假期造訪殷先生,後吾因故未能成行,遲至十二月二日才從姚啓程轉杭州至太倉。
俟抵太倉,殷先生深知我心,在介紹其他藏品前,即先示該譜於我,當時心中快慰,無以復加。据殷先生紹介此譜其源自丁永康先生處,亦絕少外閱,經翻閱該譜得知:一九六四年十月一日,上海劉漢麟從王叔平處獲贈六大畫框後,上海何乃龍先先仰慕不已,於一九六五年春節前慕錄成冊,此譜即爲何先生慕錄本。
王叔平蘭蕙圖譜歷經四十年碾轉波折,其原本雖已如黄鹤,但能得一前輩之思想經驗,亦已大幸也。在此,我們不得不感謝劉漢麟、何乃龍、丁永康、殷繼山等幾位前輩,如果缺失了其中一位的努力,中國的蘭文化史就將沒失一段重要的內容。我們也將無緣一睹眼前這部凝集著前人蘭藝和蘭文化精華的著作。
吾一向以爲,養蘭讀譜乃人生快事。相信同好也多爲如此,故以得譜記與大家同樂。

                                                   
                                          余姚王力波識於二00五年一月十八日

作者: q45ch7yi15    时间: 2008-9-12 02:33
前面的文章很好,学习艺兰前辈的事迹,得益匪浅;但后面的帖子感觉不好,版主当然是开玩笑,但与前面的文章实在太不般配了,特别是墙上的标语,立马就让我们上年纪的人联想到“文革”的大字报!那可是兰花遭殃、人民遭殃、国家遭殃的恐怖岁月!
作者: 一鹤在天    时间: 2008-9-13 09:27
引用第4楼q45ch7yi15于2008-09-12 02:33发表的  :
前面的文章很好,学习艺兰前辈的事迹,得益匪浅;但后面的帖子感觉不好,版主当然是开玩笑,但与前面的文章实在太不般配了,特别是墙上的标语,立马就让我们上年纪的人联想到“文革”的大字报!那可是兰花遭殃、人民遭殃、国家遭殃的恐怖岁月!
谢谢
作者: 逍遥独行鹤    时间: 2008-9-18 13:01
他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兰花,回报给他的是名品不断增加。著名的金岙素、太原梅、
      冠姚梅等一百五十多个品种。当年冠姚梅培育成功,他所喜异常。不但举家庆贺,还向
      亲友报喜,并请摄影师拍照留影,作为资料分送兰界朋友。几十年来,经他栽培的兰
      花,都由绍兴、杭州、上海等地的兰商上门收购,运销全国各地,直至日本、东南亚等
      地,因而他的知名度日隆,甚至有人誉他为中国三大兰将之一者。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