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故宫角楼 [打印本页]

作者: bzhen    时间: 2008-9-1 11:44
标题: 故宫角楼
昨天傍晚,本来是路过,发现故宫西侧角楼,围着好多人,各个三四十岁,人人身强力壮,支着黑粗的三脚架,架着长枪短跑,拍摄故宫角楼。可不!天气秋高气爽,夕阳西下,金色阳光,涂抹在角楼上,难怪引来那么多色友。我也停住脚步,屡屡钻个空挡,手持相机拍照起来。
今天早晨醒来,发现天气仍然晴朗,我赶紧起床出门,乘早班公交车,到故宫后门是5点50分,主要是拍摄故宫北大门,和东侧的角楼。
挑几幅,请网友指正。
作者: bzhen    时间: 2008-9-1 11:45
。。。。。。。。。。。。。
作者: 一轮明月    时间: 2008-9-1 13:03
现在故宫门票多少钱?很俗,很实际!
作者: motocar    时间: 2008-9-1 14:18
角楼!角楼的粉丝--影友!!
作者: 空山鸟鸣    时间: 2008-9-1 18:57
64年到京上大学,安顿好行李,由小西天到太平庄坐22路到天安门,花5分钱参观故宫,在京六年,通用月票,地方没少跑,景致没少看,现想起来,十分怀念啊!谢谢老兄精彩作品!角楼更漂亮了!!
作者: 空山鸟鸣    时间: 2008-9-1 19:00
故宫角楼  
 故宫有四个城角,在每一个角上都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建造得十分引入注目。  
  因为北京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做燕王时候的地方,他在南京做了皇帝以后,就想迁都北京,于是就派了亲信大臣到北京盖皇宫。朱棣告诉这个大臣:要在皇宫外墙———紫禁城的四个犄角上,盖四座样子特别美丽的角楼,每座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并且命他做这个管工大臣。管工大臣领了皇帝的谕旨后,心里非常发愁,不知如何盖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厂的工头、木匠们都叫来,跟他们说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个月,叫他们一定要按期盖成这四座怪样子的角楼,并且说:“如果盖不成,皇帝自然要杀我的头,可是在没杀我的头之前,我就先把你们的头砍了,所以当心你们的脑袋。”工头和木匠们对这样的工程都没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块儿琢磨法子。  

  三个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转眼就是一个月了,工头和木匠们还没想出一点头绪、一点办法来,他们做了许多样式,都不合适。这时候,正赶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气,热得人都喘不上气来,加上心里烦闷,工头和木匠们真是坐也不合适,躺也不合适。有这么一位木匠师傅,实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闲遛去了。  

  走着走着,听见老远传来一片蝈蝈的吵叫声,接着又听见卖蝈蝈的一声声地吆喝。走近一看,是一个老头儿挑着许多大大小小秫秸编的蝈蝈笼子,在沿街叫卖。其中有一个细秫秸棍插的蝈蝈笼子,精巧得跟画里的一座楼阁一样,里头装着几只蝈蝈,木匠师傅想:反正是烦心的事,该死的活不了,买个好看的笼子,看着也有趣儿,于是就买下了。  

  这个木匠提着蝈蝈笼子,回到了工地。另一个木匠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这个笼子,开始只是觉得很好看,可是没过多久,他就觉得这笼子有点特别。他好奇地数着蝈蝈笼子的梁啊、柱啊、脊呀,一遍又一遍,很多人被他这一数,也吸引得留了神,静静地直着眼睛看着,一点声音也没有。  

  木匠数完了蝈蝈笼子,蹦起来一拍大腿说:“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么?”大伙一听都高兴了,这个接过笼子数数,那个也接过笼子数数,都说:“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楼阁啊,”大伙儿受这个笼子的启发,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楼的样子,烫出纸浆做出样型,最后修成了到现在还存在的角搂。


作者: 寒夜听竹    时间: 2008-9-1 19:30
很经典的角度!!非常美妙的光影
作者: skyguwei    时间: 2008-9-1 19:42
精彩拍摄。
作者: 老王.show    时间: 2008-9-1 22:29
用光好!拍的也沉稳!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