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兰苑记事》 [打印本页]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7 20:35
标题: 《兰苑记事》
          作者:顾树桀

                                       序

    兰花为我国传统名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兰蕙姿态秀雅,幽香袭人,因而历代诗人墨客,吟于诗词,形于丹青,盆养兰蕙成为雅事。留传久远,苏州素为文物之邦,滋兰树蕙,蔚然成风,在中国兰苑独具风采。顾树桀先生生于兰花世家,自幼喜爱兰花。数十年来,在业余之暇,悉心养兰,搜集甚丰,江浙一带的传统春兰、蕙兰兼收并蓄,蔚然可观。顾老养兰皆亲自动手,积累了丰富经验,且博览群书,吸收前人心得体会,知识广博,在江南一带享有盛名;顾老为人谦虚有礼,和蔼可亲,对后辈前来求教,热情相告,从不保守,对学习他人经验,则虚怀若谷;广交朋友,兰友遍及全国各地,与苏杭沪一带兰花前贤如姚轩宇、诸友仁、沈渊如等友善,时相过从,顾老不愧为苏州兰界一位巨匠。顾老在退休之后,耄耋之年,仍继献余热。自1992年起,在台湾《中国兰》杂志上不断发表文章,题为“兰坛忆旧”,在“兰坛忆旧”中搜集了江浙一带养兰历史、名人事迹、栽兰经验、养兰技术、典故、趣事……,对我国的兰花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对养兰事业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顾老在江苏省和苏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的帮助下,将“兰坛忆旧”各篇文章修改和补充,并征得《中国兰》杂志卜金震先生的同意,集印成册,易名为《兰苑纪事》。并收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和袁忆江的《兰言述略》两本兰花专著附录在书后。朱克柔为清嘉庆年间艺兰大师,所著《第一香笔记》阐述了艺兰各方面的经验,为海内珍本,后清袁世俊的《兰言述略》亦为兰学珍本,这两个珍本一并传世,实为我国兰友一大喜讯,也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好书。在出版之际,衷心祝愿顾老健康长寿,为我国的兰花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吴应祥94.8.7
        (时任中国兰花协会理事长)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7 20:36
标题: 《兰苑记事》续
                     自序

我出生于一个耕读传家的旧家庭,先祖翠岚公,一生酷爱书画金石,筑有"小石山房"三楹,作藏书之用,但几经变迁,常熟东门外的老宅早已荡然无存。后迁居城西环秀小园,中有亭台楼阁,一泓清水,假石玲珑,花草宜人,风景幽静。我在这个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时代。我因父辈早逝,由祖父兰田公和嗣母养育,曾就读于姑父李君兰处的私塾。就读时印象较深的,是那里花草四时不衰,环境优美。姑丈与兰界前辈沈若怀经常往来,他们同嗜兰花,讨论花品培养等,引起了我的兴趣,对兰花有了一些认识。后就读于沪上同德医学院时,为了爱兰,曾结识了张园的诸涨富师傅,诸师傅系绍兴漓渚乡人,艺兰好手,朱德委员长曾邀他到北京中山植物园兰室工作,一九六八年病殁,其子孙均操艺兰业,在绍兴有“三代祖传兰园”。我在与他交往中,学到了很多有关兰花方面的知识,在工作后,亲友给我试种兰花,结果失败了。经过多次反复试植,终于成活开花,心中异常兴奋,我的艺兰生涯从此开始,但因为工作忙,只能业余栽植一点,消遣而已。解放后,艺兰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有时一阵风来,兰蕙摧折殆尽,但爱兰之心不息,经过多方关注,重新种起来,还结交了各地兰友,相互交流,吸取他们的宝贵意见,才慢慢掌握了种兰的具体要点。因为养兰确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除了翻阅古今书籍外,实践经验也是非常宝贵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在五十多个岁月里,体会到真知的价值。退休后,有了充分的时间,艺兰以为消遣时间一乐也。兰友往来更多,艺兰知识也丰富了,特别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栽兰方面,应用了科学方法,同时台湾兰友的来访,更增添了艺兰方面的信息,如举办兰展,海峡两岸兰友观摩交流,弘扬祖国兰文化。为了保存传统老种和繁殖新品种,各市县相继成立了兰花协会,团结了兰友,探讨兰艺,使祖国幽兰香飘四海,实是令人欣慰。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7 20:38
标题: 《兰苑记事》续
                        前言

  余艺兰五十余载,历经坎坷道路,其中颇多奇闻怪事,凡耳所闻,目所见,有关艺兰诸友的逸事趣闻,就回忆所及,一一笔之于下,藉以广见识,增兴趣,不实之处,幸予批评指教。

           花会

  花会是兰花爱好者组织,始于乾隆年间,每年举行一次,四月初五日(农历)为花会期,兰花爱好者约三十人左右,每人出银洋壹圆,供花会期开销,各地兰友如期参展,摆花会。凡与会者,便将名花剪下,配以假叶,旁置蜜水一瓶,将花插入瓶中,不易枯萎。花会期间由主持人组织评比,得首座奖则荣耀无比。故花会期间,各家均以选出名兰,争妍斗丽,互相竞争首座,气氛热烈,观者如堵。花会期间,亦可买卖,或互相交换。

  花会最多在上海老城隍庙内举行,有时在杭州城隍山海会寺举行,或在苏州浒关,上海半淞园内,花会地址均由主持人决定,但上海老城隍庙则是每年必定举行。

  上海半淞园有次兰展,有浙江义乌人陈彬携来一株新梅参展。因其花形端庄秀丽,夺得魁首,故命名为"冠淞梅",以示纪念。

  到五十年代,无锡艺兰家沈渊如经常举行家庭花展。春季开始,以春兰为主,间以山茶、月季、木桃等,及至夏初以夏兰(即蕙兰)为主,缀以杜鹃和洋鹃,真是万紫千红,香气四溢,百花齐放,蔚为大观,城中人士,参观者络绎不绝。

  上海中山公园曾举办一次兰展,由于花少,向沈渊如商借各种兰蕙数十盆,以壮花展阵容,曾包一节车皮将花运往申城,轰动一时。

  六十年代初,苏州园林处在沧浪亭连展兰花三年,先是春兰,继则蕙兰,由姑苏艺兰家姚轩宇前辈主持,作者曾以二十多盆兰蕙参展,亦极一时之盛。

  八十年代后期,中国兰花学会、中国兰花协会先后成立,在全国各地举办兰展,是集全国各地兰花的大成展览。首次在无锡鼋头渚公园内的“江南兰苑”,新老名种数百,荟萃一堂。前来参观者甚多,国外友人及台湾兰友亦前来欣赏,规模空前,热闹非常,后又在厦门、绍兴、广州等地相继展出。

  我邑爱兰者严际云,曾培养“鸳鸯梅”蕙兰在上海花会上展出,以花色嫩绿,花朵不同,俏丽丰韵独绝,得到广大艺兰者首肯,获首座殊荣,而此花惜后为猫溺所萎。另外我邑“虞山梅”参展亦被誉为“梅门精品”而传为佳话。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7 20:39
标题: 《兰苑记事》续
                         兰价

    名兰不易多得,爱兰人士,往往不惜重金以求之,兹略举数例,以窥一斑。
    清代嘉善胡少棋,酷爱蕙兰“大一品”,以三千金,向富商周伯庭易得一盆。
    太仓木商陈秋涛,买一盆绿蕙,草二筒,出价一千元,名之为“秋字”,名花也。

    民国初年,绍兴棠棣乡兰农胡某,于上虞县大舌埠山掘得一株三瓣结圆之花,其色为绿、红、黄相间,后售予上海郁孔照,以八百银元成交,当时兰界视为珍品,即现在之“环球荷鼎”也。余如余姚魏筠谷以八百元易得绿水仙一盆;常熟王济民(后定居台北,现已逝世)极爱兰,曾以一件纱换回一盆“江南新极品”;无锡沈渊如以金条易得举世无双的“翠蝶”名花;最富奇趣的是嘉兴许霁楼所著《兰蕙同心录》中所载富阳山有樵叟插花荷担归,王村张姓老者见之,诘其原委,许以重酬,复往山中遍寻此花不可得,次年谷雨嘱叟再访.历五日得于山隈松下,花八萼,张大悦,买舟携花寄于许氏种植。出二百金,并嘱不得与人知,三年已有七八筒草。后惜于庚乱之祸而萎,此即名蕙“圣林素梅”也。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7 20:41
标题: 《兰苑记事》续
                     兰盆

    艺兰者爱兰如同嗜痴,不惜重金,然莳兰之盆钵亦极讲究,均为定烧专用,盆底钤印,然现时不可多得,而为文物矣。沈渊如兰盆为乳黄白砂,一套大小三只,镬底形,如意脚,盆底孔较大,惜大部散佚。作者藏有苏州姚姓定烧兰盆,盆底钤有“平江姚氏艺兰”一印,一套三只,白泥白釉,百余年物。邑中程建新定烧白泥白釉喇叭口盆,李君兰亦定烧白泥圆碳形盆,可惜时久,大部损坏和失散了。高玉记碗店,旧时亦专营兰盆,均为白泥制品,盆底有金钱样孔,其旁有小孔三个,底部钤“高玉记”印。以上各种兰盆,因年久已无火气,皆莳兰盆中之精品,现时已为凤毛麟角也。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7 20:43
标题: 《兰苑记事》续
               苏州兰花街
记得作家周瘦鹃有句诗叫“千红万紫盈花市”,这是指广州、四川等地一年一度的花卉交流盛会,历数百年不衰,相传为唐宋二代以来之遗风。但随着人们对兰蕙热的掀起,以兰花为节也颇盛行,但只能说圈了一个范围,或称兰花市场,或称兰花角,而未闻有以兰花命名为街也。姑苏是文化名城,深院小巷,黑瓦朱门,园林宅第,其街巷显得多姿秀美,其命名也耐人寻味,以花卉树木命名的有:桃花坞、柳巷、香花桥巷、桐芳里、腊梅里、莲花斗、幽兰巷、兰花街。自明末清初以来,苏州爱兰者颇多,尤以一般文人雅士、富商巨贾均以广为搜罗兰蕙名花为乐事,互相攀比,以抬高身价,光耀门店。当时浙东山区农民以贩兰为生者不少,为适应爱兰蕙人士的需求,便在冬季,农闲时节,上山挖掘兰草,然后携往苏沪等地出售。在苏州观前街之南,约摸四、五十米长的小巷内,兰贩租屋专营兰蕙或出售兰花花朵,因而成了当地嗜兰者经常光顾之地,各地爱兰者亦纷至沓来,热闹非凡,真是花香不伯巷深,久而久之,这条小巷便似成了专营兰花的场所,名声日隆,遂命名为兰花街。人们直呼为兰花街至今,未更名也。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7 20:45
标题: 《兰苑记事》续
               几架
我国传统艺兰,除考究盆钵之外,亦讲究盆架,所谓珍奇的花,名贵的盆,玲珑精美的花架,是赏花三者不可缺少的联合体,能增添花的风韵和欣赏情趣,特别在摆花会时,以苏杭一带为最。民国初年,苏城艺兰之文人巨贾,足有数十家,种植细种名兰逾千盆。著名者为恬园主人顾翔霄,巨户有姚君玉、张孔修、谢瑞山、费若英、吴彤等,年年在留园摆会。留园为刘氏寒碧山庄旧址,此时所陈列之花架种类,高低错落,多种多样,雕刻玲珑,斗奢争奇。取材红木居多,间有楠木、紫檀、枣木、黄杨等材,这些盆架做工极精细,不少出自名匠之手,名兰配以古旧名贵之套盆和盆架,使兰花更显得高雅古朴。笔者曾见到梁溪沈渊如先生家中摆会的配座,一套十只红木桥几,和高架盆几,雕楼极精,有花鸟,玲珑剔透,使人一饱眼福。有人专事搜集这些珍贵红木几架,时下几架是风流云散,已是不可多得的工艺珍品。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7 20:51
标题: 《兰苑记事》续
       名人莳兰
  兰蕙之被誉为王者香,既可观花又可赏叶,为文人墨客所称赞和推崇。以兰入画,自古至今,书之不尽,而以名人业余莳兰者亦有不少。唐代诗人王摩诘艺兰为世人所共知,用黄磁斗,养以绮石,累年弥盛。民国以来,名人莳养兰蕙,略举数例,亦足资助谈。
  如北京著名画家于照,除绘画之外,专门莳养兰花,并颇有研究,他在北京学习艺兰的经过和心得,均写入他的专著《都门艺兰记》中。
  前清末年,徐禄山在沪市唐家弄买地.构筑“徐园”,但他尚不满足,又在华山路建造“铭园”,又称“小西湖”。后在曹家渡沿吴淞江筑“水云乡”,对江又辟“桃李园”,其中建有“小兰亭”,四周遍植兰蕙,绽放时节真是幽香四溢,令人神清气爽。
  熊佛西为江西丰城人,肆业于燕京大学,从事戏剧活动,创作大量剧本及小说,为著名戏剧作家。他在闲暇嗜养兰蕙,并种得非常好,兰叶茂盛,着花亦勤,每于兰花盛开时,邀请友好畅聚,享受幽香,为一乐也。
  吴门周瘦鹃为文人兼园艺家,除创作盆景之外,四周植紫罗兰,名其斋曰"紫罗兰斋",亦喜蓄兰,有名种“西神”,其余多数为剑兰秋素,花开时节,总是香溢满庭。朱德曾赠送四川名兰一盆,一时传为佳话。
  清末常熟沈石友,字公周,工诗兼善书画,与名画家吴昌硕论交三十多年,诗文酬唱,总不间断,性好收藏,金石书画,无所不收,晚年更专于砚,为著名砚石收藏家,所爱者一百六十余方,藏砚于“笛在月明楼”。但世人罕知者,他亦嗜养兰花,有“龙字”、“代梅”等数十盆名种,盖爱其幽香也。其子承遗爱,莳养更多,常与挚友李君兰探讨如何控制兰盆干湿,后找到一种小草植盆中可检验盆中干湿,若遇干时,则草叶下垂,经浇水后,则渐渐直立,如此则可以掌握盆内干湿矣。另外对施肥方面,恐肥液浇得不匀,乃用一缸,倾放肥液于缸中,将兰盆放入肥液中,使肥液由盆底孔渗入,待盆面泥湿时,将盆取出,如此则肥可均匀,因而所荷兰草,均茂盛勤花,惜乎人亡花亦萎矣。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7 20:53
标题: 《兰苑记事》续
       花篓
  花篓者,即贮藏兰草用的竹编篓子,略呈方形,上有圆帽形盖,因其有保温透风又不易伤及兰草之优点,故兰贩喜用之。花篓有湖州篓、富阳篓等,每一竹篓可贮蕙兰一百个左右,而春花则可至五百个之多。民国初年,艺兰人士以莳养蕙兰居多,春兰则次之,在冬季据各人喜爱独买篓件。据老一辈艺兰家谈及,每交冬季,各自设行收购兰草,按斤计值。行中由精通挑拣细花者,将收进之兰草花蕾仔细挑选,将认为有希望开细花者集中一处,以争取善价出售,余者扎成一小捆,装入竹篓,再运往各地销售。但在装篓时上面放二三块可能有望开细花之兰块,以点缀之,其余拣出之细花,待开花或看出瓣子时,再善价出售。但对珍稀品种,极难发现,仅不足万分之一,真是沙里淘金。偶然有在落山花中碰到好运气的。
  篓中出名花,在嘉庆时,嘉兴胡少梅,于富阳篓中拣出老八种之一“大一品”;清末上海复兴船行袁忆江,在篓件中拣得绿蕙名花“申顶”;一九O一年杭州吴淳白,于篓件中得“浙顶”;一九一二年上海孙文元在篓中得“文元梅”;上海林翰之于富阳篓件中得“占魁”。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7 20:55
标题: 《兰苑记事》续
       兰贩作弊种种
  珍贵的兰花,一花值千金,在古书上屡有记载。兰价骤升,而兰贩作弊行为亦层出不穷,在大陆与台湾兰界中均有发生。虽然少数,危害甚烈,此乡古已有之,至清代兰界弊端甚多,兹略举数例,可见其丑恶面貌也。
  (一)薰舌。兰贩中谋利者,将象细花之蕊待花开放而怡人,用硫磺薰舌,变素舌,可冒充素心,待买回后复开仍为晕心。
  (二)插吊。即以真花插进假草中,以假乱真,待花开方知上当。
  (三)拼叶。有用极少真花之草,再以相似之普通草拼成块,用细竹签插入二芦头之间,人工拼之成块,一般不易使人发觉。
  (四)粘贴。道光年间,嘉兴高某嗜兰,欲求上品。有富阳客知之,将金奥素之舌取下,粘贴在上海梅的舌部,以鱼胶为之,售银五百两,及后始知其伪。
  (五)假冒。余姚魏某贾于沪,喜爱兰惠,以八百金购绿惠水仙一盆,时适蕊开,见花甚好,但惜是十景假冒货也。
  (六)烘叶。同治庚午春,蒋姓花铺有素蕙一盆,在烘窖受热,其色变黄,遂以“金蕙”名之,参展时被司事识破,但仍厚颜另设一台,标明“金蕙”以炫耀,但未几即萎。
  (七)盗窃。道光乙丑年,沪城张姓家中兰蕙佳种颇多,而引起刘某的觊觎,乞购不得,即夜窃三十盆名兰。案发引起诉讼,起赃判归原主,刘某以爱兰故,几乎身败名裂。
  凡此种种,自古至今,以兰作弊者,同出一檄,实为兰界之败类也。为弘扬国兰,引起共识,以判其真伪,使作弊者不得售其奸矣。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7 20:57
标题: 《兰苑记事》续
       兰花雅名集锦
  爱兰者,觅得一株新花,总是十分喜爱,为了纪念此花,须题一个名字,以别于其他品种。题名要显出兰的精神和形态,因此有的以姓氏命名,有的以地方或产地命名,有的以虫鸟禽兽为代表命名,兹略记如下:
  (一)以姓氏命名为标志者:蕙有程梅、沈氏翠蝶、顾氏大魁素、叶梅、荣梅、崔梅、瑾梅、俞氏梅、庚泉梅、泮绿梅、楼梅、咸字、宪梅、刘梅、华字、丁小荷、王明阳素、永思梅、文元梅;兰有蔡梅素、宋梅、文段素、养安梅、渊蝶、范氏梅、谢氏素荷、贝氏春一品、南顶、姚梅、杨氏素蝶、张荷素、汤梅、畹香、元吉、汪字、瑞梅、万字、秦荷。
  (二)以地域命名为标志者:浙顶、西湖梅、申顶、梁溪素、东山梅、上海梅、关顶、江南新极品、洞庭荷素、温州素、虞山梅、鸳湖第一梅、湖州第一梅、余姚第一梅、江山素、衢梅、苏州荷、松江大荷、常熟素、武林仙、浙江第一梅、秦淮素、朱埠梅、宜兴新梅。
  (三)以虫鸟禽兽命名作标志者:蜂巧、娥蜂梅、翠蟾、翠蝶、醒狮、翠鹤、小龙、余蝴蝶、小凤、鹦哥梅、海鸥、松鸥素、龙素、仙蝶、金龙素、雪鸥、翠桃、娇龙、文鸾、凤凰梅、雪莲素、蟾影、翡翠、鹤龄仙、金蟾梅、翠荷素、黑猫蕊蝶。




未完待续
作者: 一鹤在天    时间: 2008-8-9 09:36
谢谢,学习了。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9 18:29
《兰苑记事》续

以兰为斋名
古时文人墨客,均雅爱兰花,以兰为斋名者甚多,举不胜举。现将艺兰家以兰命名斋号者略举一二,足资助谈。光绪年间嘉兴许羹梅先生,收藏金石文词极多,富甲一郡,平生尤嗜兰蕙,与富阳张圣林、常熟叶畹香等艺兰前辈为总角交,他每遇稀珍兰蕙,必着意描绘其形态,同时题咏诗文,将平生心得搜集成册,著《兰惠同心录》二卷。其中述载养兰经验,如对种植、取泥、栽盆、翻种分盆、浇水施肥、避雨霜雪、防治病害,均一一详述,对花形、包壳、筋纹等均极详尽,此外描绘花样与真花相仿。书中左宗棠题词为“质秀气清,王者香草,翰墨留香,我赏而宝”,额其斋为“滋兰树蕙堂”,盖取屈原“滋兰之九畹,树惠之百亩”之意,确为九畹芳葩。
三十年代无锡沈渊如先生,因患咯血症,弃商在家休养,幼即喜爱园艺,尤嗜兰花,孜孜不倦,潜心研究兰花,五十多年如一日。在迎迓亭家中,辟地二方,前植蕙后养兰,蓄有名贵兰蕙数千盆,其中有“顾氏大魁”、“涵碧”、“沈氏翠蝶”等稀世奇珍,作者有幸曾一睹其风采,盛放时,宛如翠蝶飞舞,诚极品也。沈额其斋为“千兰室”,别号千兰室主,真是名符其实矣。
周瘦鹃是著名的作家和园艺家,他是南社唯一的园艺家,一生爱盆景艺术,盆景佳作甚多,然亦喜兰,种得极佳,年年香溢“爱莲堂”。但他蓄兰蕙不多,仅有名种春兰“西神”一盆、“秋素”三盆、“建兰”四盆。朱德曾光临其家,赠送两盆兰花,一盆是四川的“雪兰”,一盆是四川的“夏蕙”。他以花为斋名很多,如紫罗兰斋、花延年阁和爱莲堂等,且还有以兰为斋的雅室,如“兰庵”、“怀兰室”,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吴门朱屏园先生,宅第不大,但有园林风味,生平喜爱兰蕙,其宅第门额为名人所书,曰“兰石小筑”。其爱兰如珍,惜兰如宝。有一次兰友赠以名花,手携兰盆回家,中途遇大雨,朱老为了保护兰花不被大雨冲淋,以身挡雨,遮护兰草,并停步不走,宁可身被雨淋,待雨止,则衣巾全湿矣,一时传为佳话。


未完待续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9 18:31
标题: 《兰苑记事》续
兰名传奇
  “顾氏魁荷素”原为嘉兴许霁楼所莳养,后由汪可敬以番六百尊,向许老分得一部分,转售给苏州顾翔霄。光绪壬寅秋(一九O二年)顾病殴,其兰蕙归杭州九峰阁主吴恩元。其中有一盆仅有老草三叶,据云即大魁素也,其前龙大草三筒,顾作古后,由汪可敬以六百元购去,此乃剩下后龙也,培植二十一年发草一大盆,起三蕊,迨开时果素心,三瓣放角收根,比常花大一倍,肩平,干长,与寻常素花迥异。无锡沈氏曾求得此风毛麟角之稀珍瑰宝,沈氏殁后,此花不知流落在何方。顾氏大魁素几经转辗艺兰家手,最后亦香消玉殒,可见名兰之不可多得也。
  上海朱省庵先生,嘉兴人,业律师,平时钟爱兰蕙,但对如何选择和栽植,却心中无数,乃设法与兰友多联络,请教、参观学习兰友的经验,略懂一些挑选品种的知识。后在花贩处得到细花,莳植后,排放在花架上,仔细观察其变化,如花蕊形状和色泽、苞衣、叶片的形态。如是三载,积了很多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九二O年拣得一株梅瓣花,该花三瓣圆头细收,紧边肉厚,质糯,观音兜,肩平干高,叶黑绿色,花容极好,遂名为“省庵梅”,此花流传至今。
  一九三二年无锡艺兰家蒋东孚,至姑苏春游,在花贩处,无意间拣得败蕙一株,携归置花丛间,附庸而已。迨越二年多,冬间蓦见丛草中特挺一萼,矫如鹤立鸡群,心中窃异之。越岁果放奇花,色靓肩平,质腴干细,风韵独绝。彼端崔诸梅,似不能专美于前矣,因名“胥梅”。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清康熙时上海朱家角民间发现一奇花,当时有苏州洞庭山金姓者,雄于资,开设当铺,喜兰蕙,向莳兰者求售,遭不肯,乃嘱人偷出,为此引起诉讼。据传双方不让,向官场行贿,逐级上诉,未有胜负。直至康熙皇帝前,引起了他的好奇,下令将花送京。当观赏时,恰巧有一只蜜蜂飞在花朵上,故命名为“蜂巧”。该花之特征为绿蕙,三瓣短圆,文皱,猫耳棒,上面有小红点,突出的是飞肩,所以绽放时,似蜂采蜜,极为俏丽可爱。


以兰订契约
  南京某校教师王某,平时蓄兰以消遣,后渐积有百余盆。其戚某,亦颇爱之,王某因其后辈不喜兰蕙,二人乃订立合同,今后王某因故不能莳养时,愿让给之,以免流失。次年冬,天严寒,王某果然中风,半身不遂,其子急电告某,嘱将兰蕙悉数携去,实现了生前的契约诺言。


未完待续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9 18:42
标题: 《兰苑记事》续
王叔平与艺兰佚著
  承沪上马锦荣前辈,寄赠我一册余姚艺兰家王叔平所著的《五十年艺兰经验谈》。捧读之后,知王老原浙江余姚人氏,幼时因体弱多病,未能就业,休养在家,随父栽植兰蕙,至十八岁时,便自购八盆兰草,与兄弟竞相种植,渐渐地对艺兰产生了兴趣,后罗致名兰甚多,陈列庭阶欣赏。虽已七十高龄,犹不时携杖登山。每于莳种之余,杂谈艺兰故事。书中阐述,兰为吾国特产,千百年来,幽香同好,传为佳话;内容详实丰富,指出兰花人人可种,惟必需有必要条件,即“细心耐意,勤力持久,注意湿燥,谨护晨夕晴雨”;详述了培护、场地、盆泥、干湿、浇水、寒热、剪花、虫害、病害、分植、选择、时节、剪洗、埋根、抽根、填泥、壅肥、培泥、护草等十余章节,皆五十余年艺兰之甘苦心得;并将种过的兰蕙一百五十九种,列表注明出处,评述品种的优缺点,注明来源,使人明了。此书为江浙一带艺兰者宝之,以能执一册,为乐事也,对艺兰经验,得益非浅。惜乎此书未能付印,仅有油印本传世,故历代艺兰著作,未见其经传,王老在九泉之下亦一憾事也。


未完待续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9 18:43
柳如是与题墨兰诗
  古代文人墨客,雅爱兰花,因其高标逸致,不俗之故,自古以来,吟咏者极多。如屈原的《离骚》、韩愈的《猗兰操》词赋,还有李白、刘禹锡、温庭筠、苏轼、郑板桥等诗画,都有赞美清幽的兰花。明代我邑有能诗词、善书画的柳如是,吴江人,原为盛泽名伎徐佛弟子,因慕虞山钱谦益名而从之,相得甚欢;明亡时,柳曾劝钱自尽殉国,谦益不能从,晚年居红豆山庄,曾极力支持郑成功、黄敏琪等反清复明斗争,不果。钱殁后不久,柳即自缢,著有《湖上草》、《西山唱和集》等诗稿。兹摘录柳氏为顾横波夫人题所画墨诗以供兰友欣赏。


未完待续
作者: 潍水靛客    时间: 2008-8-10 22:38
大开眼界!
作者: 一鹤在天    时间: 2008-8-11 09:49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11 20:00
标题: 《兰苑记事》续
题顾夫人横波所写墨兰

兴来泼墨满吟笺,半是张颠半米颠,俗眼迷离浑不辨,嗤它持作画图看。

暂向幽芳一写真,笔花飞落墨痕新,总然冷淡难随俗,岩谷而今有几人。

读罢离骚酒一壶,残灯照影夜犹孤,看来如梦复如幻,未审此身得似无。

眼界空华侣复真,花花叶叶净无尘,千秋琴操犹余调,半是归人现化身。

翻风解作前溪舞,泣露犹闻子夜歌,一片幽怀难领略,托根无地奈渠何。

不共青芝石上栽,肯容荆棘与霉苔,根苗洗净无尘土,好待东风送雨来。

泣露啼烟三两枝,写来真作断肠辞,怀香老去凭谁惜,独抱奇姿只自知。

闲评分说所南翁,向后人文半已空,莫讶豪偷花叶减,怕它笔墨恼春风。

晚窗梦醒系相思,静对潇湘九畹姿,世眼大都看色相,枝头何不点燕支。

嫩踏长安九陌尘,独怜空谷十分春,毫端划破虚空界,想见临池妙入神。

丙戊三月既望,偶检阅顾夫人所写墨兰一叶,清妍秀润,绰约有林下风,真堪什袭藏也,率题数绝,以识景仰。如是并跋。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11 20:02
标题: 《兰苑记事》续
芳兰作奁赠

清光绪时浙江嵊县苍岩镇,有魏姓者,素爱兰花,庭中遍植兰蕙甚多,因未能获得一荷素,引为憾事。一日魏行走至山中,忽有幽香飘来,知为兰也,乃遍寻芳踪于草丛间,久觅不得,后抬头望见有一兰草在岩石间,审视之,似素花也。不顾山路岖崎,披荆斩棘来到岩石上,慢慢掘出,携归栽植盆中。次日即见该蕊全放,萼瓣圆大,猫耳捧,大舌,清翠可爱,是梦寐以求之佳品----荷素也。魏心愿已偿,爱之逾恒,视为珍宝,题名曰“苍岩素”,不轻易示人。膝下有一娇女,在出阁时将此花作为陪嫁之奁赠,其婿家中亦莳兰,得此花后,潜心养护,世代相传不替,据云目前尚有此种。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11 20:05
标题: 《兰苑记事》续
王济民珍藏之兰折

  台胞王济民系常熟吴市人,雄于资,善经商,广交友,极嗜兰,曾以十石米易一株名兰,其爱兰之性情,可想而知也。家中藏有其记载所蓄兰花的兰折(折子)一个,均编有号码,此兰折已珍藏四十多年了,其中分为春兰类、蕙兰类、建兰类。(一)春兰类:甲、奇种部有绿云、冠蝶、绿瑚蝶;乙、梅瓣部有宋梅等老八种外,还有西神、彩云同乐梅、太原梅、紫绶金章、秦梅等佳种;丙、水仙瓣部有翠一品、新种水仙;丁、荷辨部有同和、翠盖、环球荷鼎、大魁荷、虎山绿云等:戊、素心部有萧山蔡梅、月佩、玉梅素、老文团素、魁荷素、国庆家等。(二)蕙兰类:甲、奇种部有老蜂巧、绿蝴蝶、赤蜂巧;乙、梅瓣部有程梅等老八种外,还有翠蟾、申项、庆华、端梅、蝶圆、宪梅;丙、水仙瓣部有大一品、华字、荡字、培仙、大陈字等;丁、荷瓣部有松江大荷、团子荷、丁小荷、绿荷花;戊、素花部有金奥素、温州素、王阳明素。(三)建兰类:甲、夏兰;乙、秋兰;丙、秋兰素心;丁、冬兰(寒兰)。建兰计有十八学士、十八罗汉、十三太保、永安素、龙岩素、建荷素等、共计三百余盆,林林总总,蔚为大观。真是集珍稀品种之最。莳养兰蕙数量之多,在四十年代来说,可推江南第一家矣。

  当时在沪上某处得一佳种,立即雇车携归,因恐伤其蕊,着意小心翼翼地将花放青于膝上,以防震动受伤,像子女一样的爱护,诚爱兰成癖矣。春间有时觅得许多新种,必连夜种植,甚至挑灯夜战,务必全部种好。他说,兰草应该种好,像人-样有住宿处所。在种兰的全盛时期,曾设想在桑梓构筑一兰园。迨至四十条代末,为了经商便利,出走香港,而管理兰蕙者亦离去,以致兰草乏人培养,渐渐荒芜。有知之者,曾乘机多次搬盗,所剩之少数,邻里爱者,馈赠一二盆,名兰经此折磨,存活者一二,渐尽萎去:而王老对此耿耿于怀,终难忘却一生心血所栽植之兰草,以及建兰园之愿望,未能梦想成真,尽付东流、因此郁郁不欲,后客死台湾,而珍藏之兰折为唯一之纪念物了。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11 20:12
标题: 《兰苑记事》续
记张学良将军的爱兰

  张学良将军是举世嘱目的风云人物,他晚年在台北,除了阅读明史外,最使他感兴趣的事莫过于滋兰树蕙了。每于岁尾年初,国兰盛开季节,他常偕赵一荻夫人,乘白色轿车,往返于市区及近郊的兰园,参观赏花,或兴之所至,到各处游览观赏。凡是略具规模的有名之兰园,几乎都有他们的足迹,每逢各地兰展亦不失赏花良机。当时兰界人士只知道他是"赵老先生",后来时间-长,悉"赵先生"原是半个世纪前叱咤风云的张少帅。由于他已超脱尘世,性如空谷幽兰,因而他身体极健,面色红润,身材高大,步履轻捷,气字不凡,而赵一荻夫人亦风韵依然,依稀可见昔日风华。

  张将军视养兰是幽居寂寞中的一种享受,为此买了不少有关兰花栽培的书籍和杂志,在住所莳养有二百多盆的名贵兰花,潜心研究生态、生长过程。他赏兰时很仔细,欣赏多了兴趣愈浓,经验亦丰富,对兰草的品评优劣,十分中肯。因此其随行人员,也有赏鉴兰花能力,但与他们绝不谈兰外话题。张学良将军晚年,寄情于兰蕙,体现他的高洁抱负和君子风范,诚属大智也。

  张将军已是九四高龄了,谈到兰花来,总是精神奕奕,兴趣勃勃,可见张将军的身心,已从养兰中,受益非浅。一九九三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世界兰蕙协会会长黄秀球、副会长江儒坛等应邀出席,并以名兰“达摩”、“桑原晃”、“龙凤冠”等精选的二百余盆,在第五馆中展出,张将军写了赞词,贺中国花卉博览会,以世界兰惠之友,提倡我国兰花文化交流,并祝大会成功。每日吸引数千观众,争看播放张将军的谈兰乐趣近影,和欣赏张少帅培养多年的兰花珍品。同时世界兰蕙协会会长黄秀球先生,恭请张将军为世界兰蕙协会荣誉会长。四月二十五日晚上,***主席亲临参观,并亲笔签名,还与黄秀球会长、刘秘书长,《中国兰》杂志的卜金震社长等,分别握手询问。黄秀球会长代表张少帅赠送“爱国”名兰给江主席,江主席说:“赠给我国宝”,并请黄会长转达对少帅的盛情表示感谢。此次展览是五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尤其是两岸国兰交流,以兰会友、期以新科技养兰方法,促进我国艺兰文化之发展,弘扬我兰文化。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11 20:15
朱德元帅爱兰花

  朱德元帅为我国领导人士之一,他在戎马倥偬的岁月,即酷爱兰花,常在巡视全国各地的余暇,广为搜集兰花品种,亲手精心培育,繁殖佳种后,分赠北京、上海、杭州各地园林部门及植物研究机构。他曾送龙华苗圃(今为上海植物园)的兰花有井冈山、武夷山的几个佳种,共十九盆,并参加上海中山公园兰展,让人一饱眼福,共享清芬。

  朱德元帅平易近人,广交兰友,与苏州周瘦鹃、无锡沈渊如有过诗兰交友之谊,互赠兰花,切磋兰艺。周瘦老曾书绝句两首以纪其举,其中一首云:“兰蕙争荣压群芳,滋兰树蕙不寻常,元戎心事关天下,要共群黎赏国香”。

  在十年动乱中,北京的兰园、杭州的兰室,都能安然恙,主要是在朱总的关怀和大力保护下,才有今日兰园兰草,欣欣向荣之景象。他每次参观时,总是亲切嘱咐工作人员,要精心培养兰花。

  诸涨富(原在上海张园种兰,后朱总邀往北京艺兰,成立了兰室。在中山公园内引进很多品种,使南兰北开,首次举办了北京市兰展。后诸因患癌症虽经手术,终于不治而殁。)师傅患病,送往医院治疗,朱总经常去慰问,嘱好好休养;病殁后给家属抚慰。

  朱总住中南海,生活俭朴,在宅旁隙地上种菜,又植兰花,处理公务之外,每日亲自浇灌,兰草生长极茁壮。朱总的品格,如兰花一样的清白洁美。

  一九七九年中国摄影学会,曾为纪念朱德元帅的生平摄影展览,特制了一份请柬,上面印着一丛象征元帅精神的秀丽兰花,这份带有兰花的请柬,已成了历史的见证。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11 20:19
标题: 《兰苑记事》续
专嗜郑同和的王老太大

  沪西王老太大,家富裕,年近古稀,闲居无事,甚感寂寞,时招友作方城之事战,以消遣余年。一日在李某家中,见有数盆兰花盛开,清香四溢,令人舒适,特别在雀战疲劳时,精神为之一振,因之王老太太对兰花也感兴趣,随即详询李君,如何培植兰花的要领,越日复托李君代为引进几个品种,并悉请辅导养兰知识,记录详细,逐渐入门。特别喜爱“郑同和”,不数年,已繁殖二十余盆。在培护中,诸凡翻盆、浇水、施肥等,必亲自操作,兰也茂盛,多花,一心养兰,以消遣其晚年生涯。遂以莳养“同和”而闻名兰界。五十年代初,曾来我处叙会,赏花评论,极风趣。她认为,“郑同和”叶短而阔,花瓣厚而圆,色绿,花形俏丽,有福相,且清幽香馥,故喜爱之。



未完待续
作者: 一鹤在天    时间: 2008-8-15 16:22
收藏起来慢慢品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15 19:44
标题: 《兰苑记事》续
何应钦将军的常乐轩
昔日台湾兰友来访,叙旧之余,偶谈兰事,述及何应钦将军亦爱兰花的铁事,兹略记于下。

何应钦将军在台的晚年生活中,以“健康常乐”为座右铭。一日有日本兰友,为祝他八十大寿,特命人送来一盆“芙蓉殿”的兰花助兴祝寿,当时何将军并不在意这盆极似平常的兰花,搁置门外。隔天日友亲自登门道贺,见兰置门外,非常惊异,知他对兰花是外行。后悉此花为名贵品种,价亦甚昂贵,由此何将军知兰花之出幽谷,清香高雅。乃以余暇时间来栽培兰花,研究兰花,从生疏到了解,掌握兰花培养技术,为了探研兰花、花了三年时间,并在庭院中为兰花建了三间兰房,并题额“常乐轩”。何将军在轩中安度晚年,每日早晨六时起身,亲白察看莳养在轩中的二百多盆兰花,其中拥有名种极多、如”鹤之华”、“瑞玉”、“黄道”等,还有台湾较少的春兰如“宋梅”、“大富贵”、“龙字”、“余蝴蝶”、“集团”、“如意索”等,各种名花,大多是友人馈赠的。

八十高龄的何将军,有一根极精致的拐杖,但只有在赏兰时才使用,每当见到一株亲手培养的缟草,发芽或演变成第二代趋向时,他便会精神兴奋的举起拐杖,频频含笑指着道:“此花有希望,很有希望演变”。

何将军在短短三年内,经着意培养了一株“瑞玉”,其叶片由原来的八寸长,长到了二尺,如此快速,在兰界极为少见,何将军见到这种成就,激动地说:“此乃是变不可能为可能”,他知道健康而后常乐的道理,所以享有九七高龄.旋因心肺衰竭,逝世于台北。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15 19:46
标题: 《兰苑记事》续
兰友轶闻
  曩年,我养兰以消遣自娱,为了增进艺兰知识,交流经验,与江浙沪各地兰友交往,叙首一堂,相互切磋艺兰之道,交流栽培经验,评花论叶,快慰奚如,瞬间老友先后去世,感慨万分,兰在人亡,其何以堪?昔日韵事,付之东流,前尘影事,历历在目,兹就记忆所得,略述一般,以作怀念故人,藉留雪泥鸿爪耳。

  梁溪沈渊如先生,为一代艺兰名家,五十年代始与之相交、他莳养名兰极多、举世皆知,有“江南兰王”之誉。每年春兰蕙花绽放时节,必举兰友雅集,赏花品花,我亦多次被邀参加,在迎迓亭沈宅聚首,唯兰事可谈,交流兰艺,实为平生之快事。谈到“翠蝶”时,认为此花是一生中最难得之蕙蝶,一时无双的荷蝶也,为此蝶与对方几经洽商,才以善价引进,诚蝶中之宝也,所以决意保留,将来传给后辈了。殊料“文革”时受冲,其所有珍稀名兰,悉被抄尽,后来把名兰拍卖,大者三元一盆,小者二元一公园。价廉如此,老人闻讯,怎不痛惜万分,一生心血,尽付东流水矣.后因老年痴症而殁,令人有花没人亡两不知之叹。

  苏州原康复医院院长王冠牵先生,因年老体弱,无力培护兰蕙,大都送诸亲友,我数次拜访,已是高龄,有龙钟态,行走不便,真心有余而力不足,仅存一盆“汪字”草,不愿割爱,尝云:“愿与之相伴终老”。不久因衰竭而殁、而“汪字”是年亦渐萎矣,花其有灵感耶。

  常熟屈致和,与余有同乡之谊,极友善,莳养兰花已有二十余年,经验丰富。时常指导我们兰友,如何培养,可使兰草茁壮成长,怎样越冬,何时出房,要注意哪些方面,后因家中折迁,新居场地较小,不得已分让一部兰蕙,留下几个佳种,培养消遣晚年而已,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其中“珍品”(即庚泉梅,为苏州谢瑞山所得,题名“珍品”。此花三瓣长脚圆头,肉厚,草为铁线草,呈槽形,此花小梗特长,花容秀丽。)一花,已有二蕊,因他人怂恿促使加肥,不久即萎去,原因伤于肥害,从此蓄兰兴趣顿减,原有佳种,亦渐枯萎而流失,后因闷郁而病殁。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15 19:48
席裕全莳兰有好环境
  席裕全老前辈,是常熟养兰的一代名师,家中场地空旷,屋前有荷花池,旁侧有假山一座,极玲戏,古树蔽荫,真养兰的好处所也。庭院南面,有兰台二座,大部是春花,宋、龙、汪、十等八个老品种,和一些新落山花,蕙花甚少。席老为人谦和,如询问艺兰,必详细讲解,我们获益非浅。与绍兴诸涨富极友善,经常往来,诸见此养兰之佳境,并悉席老经验丰富,随将落山新花,请席老代为培养,其中“环球荷鼎”一花,是由席老培养出开的。席老对兰蕙非常爱护,遇大风时必以细竹枝固定其叶片,勿使吹折受伤;在管理上,精细观察,详为记录,一日见到芦帘棚上一猫经过,中间留歇一下,有水滴下,即识为猫所遗溺,立即将着水之兰倒出,弃泥,用清水冲洗兰草,洗除猫溺,凉干再种,否则此花必受猫溺害而萎矣。如此保持了兰草依然青翠。所以养兰是一门极深奥的学问,不久席者即病殁。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15 19:50
标题: 《兰苑记事》续
姚轩宇继承父志
  
  五十年代,有幸识吴门姚轩宇前辈,先生家中蓄有兰蕙数百盆,大都十分名贵种,为其尊翁君五先生(姚氏乃姑苏望族,雄于资,业商,君玉先生蓄兰颇多,为此特定烧白釉白泥圆盆一套三只,底有“平江姚氏艺兰”钤记。)所遗下。惜于日寇侵占苏城时,将全部兰草等寄存于王姓花圃,埋藏于篱边,迨平定后返家,所有名种花大都被毁损,仅存“东山梅”(为苏州洞庭东山艺兰者所出,三瓣短圆分窠,叶为铁线叶,为近代蕙兰中不可多得之佳种,时下流传极少。)残草。心中非常痛惜,后逐年补进,复得“绿云”、“珍品”等,又复旧观矣。姚老待人谦和,我们一见如故,谈花论道,遂成莫逆交,后经常往来于苏常之间,惟兰事为乐。姚之大力宣传,弘扬祖国兰文化,每年春季,必奔走各地,联系兰友,集中名花,摆花会于园林,参观者极多,藉以弘扬国粹,博得好评,惜乎姚老已是耄耋之年,素有高血压,中风后半身不遂,移居沪上,因病情加剧,不治而逝,缅怀故人,兰界寂寞,令人哀思不已。

  当时还结识了谢瑞山老辈,有名种“瑞梅”、“谢荷素”、“珍品”等,均藏于后院,不轻易示人,在前庭则栽植行花及杜鹃、山茶,任人参观。

  

作者: sun-白头翁    时间: 2008-8-15 19:52
标题: 《兰苑记事》续
人人怀念的徐老
  
  徐笃恭,昆山人,在沪经商,素以信誉卓著,诚恳待人,为人称赞,身居闹市,斗室,犹有雄心,爱好花卉不舍,“文革”时房屋庭院被占,把花卉从园中上盆,迁至阳台上,尽量缩小面积,普通品种,馈送亲友,高台上放着百余盆上品月季,为老友郭龄爽自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剩六、七平方米,则安排了山茶和杜鹃,把心爱的兰草则放在盆隙中,既遮阳,又通风,所以花繁叶茂,且蕙兰如“长庆梅”、“荣梅”(上海莳兰者,大都不喜蕙花,因沪上空气污染严重,蕙叶总是短小不发,所以很少着花。)等,常能着花。我是在“文革”后期,经姚老的介绍,和应徐老的诚意邀往,于一九七二年间拜会老人,那时徐老已近八十岁了,精神尚好,坚决要我留沪盘桓几天,除了去拜访沪上的艺兰家,有夏老(无锡人,家中四周有隙地,遍种松柏梅等,盆栽西鹃品种极多,十余盆兰蕙,赠我一盆金叶松,我报以蕙花一盆。)、董老(住淮海路,书法家兼园艺家,家中布置幽雅,中悬其夫人所作兰竹画一幅,董老题词,令人爱慕。阳台上栽植大坂松极多,另有名种菊形罗汉松一株,生长极慢,仅笔粗,已栽培八年矣,董老不久病逝。)等,并告诉我,现在工资打折扣,每月仅四十元左右,但为爱兰,以私蓄引进“翠蟾”名兰一盆。徐老目力极好,犹能室内嵌接月季,赠送友人。但因年岁渐高,并有消化不良症,身体消瘦.考虑到花卉前途,先把昔日花友所赠者,逐件一一原壁归赵,并云:“我已欣赏了多时,现在应该奉还,谢谢你们”,真是君子之风令人钦佩,仅留有几盆杜鹃和心爱的兰花,杨氏素荷、蝴蝶龙、西神等八个春兰,尽力培养以遣晚晴,坚不割爱,直至西归。兰界人士无不悼念其待人和样,品德高尚,无不悲痛其言行一致,爱护后辈也。

未完待续   

作者: 一鹤在天    时间: 2008-8-16 09:35
          
作者: 我要玩水    时间: 2008-8-19 10:47
收藏了,好好学习!!!     
作者: 笑蝶    时间: 2009-4-12 13:43
是《兰苑纪事》啊!不是记事,呵呵
现在续到第24页了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