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名牌大学的四个必备条件--歪论~
[打印本页]
作者:
liwei
时间:
2008-7-23 09:53
标题:
名牌大学的四个必备条件--歪论~
十年前当我和别人谈起名牌大学的四个必备条件时,许多人都以为那不过是歪论而付诸一笑,于我也只是玩笑而已。
而十年后的今天,许多事情都不幸言中,可我却再也笑不起来了。
曾经开玩笑地总结了名牌大学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没有固定教室,不接待新生,老师不认识学生,学生不认识老师。
一、名校一般都是没有固定教室的。
究其原因大抵是教室座位不够所致,但不可否认的是,流动教室的好处是很多的,比如新鲜感啦,跑教室可以锻炼身体啦,身边相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有利于学习啦(嘿嘿~~当然也利于其他任何你想做的事)。总之是好处多多,所以啦各大学也纷纷仿效名校取消固定教室。
可现如今取消了固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而受到损害的却远远不只是饱受笔墨甚至刀钉凌辱之苦的课桌墙壁之类。那么,有没有人认真地思考一下,学生到底失去了什么?
二、名校一般不接新生。
这里所说的不接不是不去车站接新生,而是大客车到车站接来新生后扔到校园就没人管了。看到许多院校接待新生都是非常非常的热情,来了之后有老师、同学领着完成报到手续以及安排生活食宿简直是无微不至。而曾经从电视上看到S大新生被甩在校园太阳地里暴晒,再回想当年本人刚进P大时,在火车上站了一宿到了京城穿着很土气的厚厚的呢子衣服迷迷糊糊地在举目无亲的校园到处奔走去找什么30楼43楼的,其凄惨之象现在仍记忆忧新。
不过后来曾经见到一篇报道说是某大学女生上街和同学走散因为找不到回校的路只好哭着去求助警察被好心的人民警察送回去了,想想也就释然了。
现在学校扩招了,新生数量之众多使得学校想接新生也难以做到。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和提倡人性化管理等,使得新生入校后还是不会举步维艰的。
但我还是在考虑自理自立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还是想不清楚到底是让学生到大学第一天就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还是让他体会到跨入社会的艰难(或许还有冷漠)哪个更重要!
三、名校的老师是不会认识所有教过的学生的。
这自然是桃李满天下数不过来的缘故。而普通学校的老师常常是以熟悉每一个学生而自豪的,当然啦现在各校都已扩招,原来面对一个班三四十人可以很轻松地熟悉学生,现如今下面是三个、四个甚至五六个班,黑压压的一大片一两百人哪个能认得过来呀?
下了课拍拍粉尘走人,也许颇有些名校名师之风范。可是才华学识呢,毕竟不能也是可以与时俱进的吧?
四、名校的学生大概也不会认识所有教过他们的老师。
一个原因是名校生自然是傲气十足不会把那些没什么本事的老师放在眼里,另一个原因也是学校大老师多认不过来也是正常的。再有学生是喜欢逃课的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据说当年比尔·盖茨就从来不上计算机课,所以尽管他该课程考了全班第一也只能得个良好),当然逃课的目的是各不相同的。P大曾经有句名言:课可以不上,但讲座不能不听。说的就是逃课是正常的。试想学生不去听课怎么会认识老师呢!名校名师奉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上课是从来不点名的,这客观上给学生逃课提供了方便。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的学生已经不再记得他们的老师。听说某学校研究生面试时就提问本科时哪些课程是哪些老师讲授,而那些只是拼命复习考研很少走入教室听课的学生当然是无从做答的啦。
也有一些学生一点愧疚没有地说,大学四年记不得一个老师!
综上所述名牌大学必须具备这四个条件。当然啦,这只是本人的歪论,况且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现在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具备了这四个条件,可名牌大学的数量当然并没有增多!
而最令人担忧的是后面两条,现在的老师不认识学生,学生也不认识老师。
都说教学相长,教育是需要互相交流的。以前的电视大学现在的网络大学为什么不能成大气候,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无论电视还是网络都是不能取代课堂教学的。
而师生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加之现在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感明显减弱,这一切都使得如今的大学教育举步维艰。
到底名牌大学应该怎么做?普通学校又该向名校学些什么?毕竟本文只是歪论,做不得数的。
但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
黑白
时间:
2008-7-23 09:55
[s:7] 名牌大学必须具备的! [s:3]
作者:
迎风大唱
时间:
2008-9-5 13:36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