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最后的帝国 清东陵、紫禁城[带你游 清东陵、紫禁城]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37
标题:
最后的帝国 清东陵、紫禁城[带你游 清东陵、紫禁城]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镇以西,在那里,每一座陵寝都记载着或辉煌或衰败的历史,每一座陵寝都传承着或动人或神秘的故事。入关第一位皇帝顺治,开创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文武兼备的十全老人乾隆,辅佐顺治、康熙的杰出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两度垂帘听政的慈安、慈禧,给人以扑朔迷离的香妃,还有咸丰、同治……这些曾主宰过国家命运,在清王朝政治舞台上扮演极为重要角色的人物,如今都长眠于此,任由自然的洗礼,历史的评说。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39
第一站是埋葬孝庄皇后的昭西陵,奇怪的是这座陵墓孤零零地建在清东陵的风水围墙外,大红门的东南侧。是什么原因,使得孝庄皇后没有葬入陵内?是因为传说中的孝庄,因为政治原因,曾经下嫁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是为了以示惩处,就把她的陵寝建在了陵区之外,大红门东侧,罚她世世代代为子孙看守陵门?另一种说法更玄,孝庄皇后死后,本来是要与皇太极合葬沈阳市郊的昭陵的。途经此地时,棺木突然沉重,竟至抬不动。她托梦给其孙圣祖康熙,叮瞩将其在棺木停放处安葬???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41
昭西陵处处都透出了沧桑、荒凉。不知是何年月,碑亭已被焚毁,硕大的碑身上碑文已经不见,成了一座无字碑,这难道又是一种天意?让谜一样的孝庄更增添了一份神秘??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41
同清代其他皇后陵相比,昭西陵建筑规制非常独特:⒈其它陵园的隆恩殿均为歇山顶,而昭西陵隆恩殿是庑殿顶。⒉其它陵寝隆恩殿前仅一道门户,而昭西陵却建有两道门,相应陵园也构筑了内、外两道围墙。⒊陵前未开挖马槽沟,未建三孔拱桥。
这是陵内的第二道门,三座琉璃花门。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42
隆恩殿、陵寝门业已被焚毁,过了琉璃花门,视野反而一片开阔,石五供、方城、明楼和宝城,尽在一览之间。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43
东西配殿均已被焚毁,陵园内一片荒芜。
孝庄文皇后13岁时,就嫁给了清太宗皇太极为侧福晋。皇太极死时,孝庄32岁,她六岁的儿子福临继承了皇位,而顺治24岁就死了,她又辅佐了8岁的康熙。而她本人,却饱受流言蜚语,被说成是不守本分的风流皇太后:不忍寂寞,与小叔子多尔衮有染,对皇室丢了脸;使美人记,劝降洪承畴,即所谓“庄妃劝畴”,云云。
眼前此景不正是她坎坷一生的写照吗?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44
焚毁的燎炉。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44
焚毁的隆恩殿(即享殿)的汉白玉栏杆已然断裂,是因为孝庄未像皇太极一样火化??遥想孝庄又叫大玉儿,不知玉石俱焚、玉碎之际,她可否浴火重生?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45
享殿的石供台。
关于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说,仅见于野史,理由为当时多尔衮受封为皇父摄政王,其实,大臣被皇帝称父者古来有之,如姜尚为尚父、管仲为仲父。清史中对太后下嫁之事,并无只文片字记录,且当时与大清不睦的高丽(朝鲜)史中,也无片言记载,且多尔衮死后不久,即被指谋反,被毁其陵,平其坟,当时孝庄尚健在,若当真太后下嫁,岂能坐视,又有谁敢动多尔衮陵墓?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45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文皇后病死,遗命将其葬在孝陵附近,按祖制家法,孝庄文皇后应与皇太极合葬,入葬盛京(沈阳)昭陵。康熙既不想破坏祖制,又不愿意违背祖母遗嘱,只得在此处建暂安奉殿,并将祖母生前喜爱的寝宫,紫城内慈宁宫东侧的一座庑殿顶的殿堂拆运到这里建暂安奉殿,以停放棺椁,终康熙一朝,也未能解决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46
至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以孝庄文皇后暂安以来国家昌盛,康熙在位历数绵长、子孙繁衍为由,认为此地颇吉,故将暂安奉殿改为昭西陵,雍正三年初二月初三日动工,同年十二月初十日将孝庄文皇后葬入地宫。
这就是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为孝庄文皇后的地宫。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48
明楼前的石供台与石五供。
至于孝庄未与皇太极合葬,主要是皇太极奉安已久,不可惊扰;且皇太极按清人入关前习俗,为火化,此时大清入关已久,受汉化影响,大多为土葬,康熙与祖母感情甚笃,不忍将其火葬;至于如何葬于风水墙之外,主要是因为当时顺治孝陵已建,为清东陵之主陵,孝庄文皇后辈分又高,葬在何处都不合适。但爱新觉罗的后世子孙对她非常尊重。每次皇帝到东陵,都要先到这里拜祭,然后再去其它陵园。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49
、“你在那万人中央,感受无上荣光;看不清你的眼睛,是否也藏着泪光。。。。。。”
在离开昭西陵之前,回望在东陵风水墙外凄然伫立的孝庄陵明楼,对这位被史学家评价甚高、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位幼主,为清初的繁荣和稳定立下汗马功劳的女政治家表达一份敬意。
谜一样的昭西陵,谜一样的孝庄文皇后,而其中谜底,恐怕只有沉睡在这里的孝庄自己知道了。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50
从昭西陵出来,沿着以前皇帝祭祀时的路线进入整个陵区,迎面的一座五间六拄十一楼的建筑,便是清东陵的总门户“石牌坊”,整座石牌坊挺拔高耸,华美壮观,虽历经300多年依然岿然矗立。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50
石牌坊的石雕图案非常精美,堪为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51
接下来看到的是“大红门”,它是一座庑殿顶建筑,与陵区的风水墙相连,进入此门,则正式进入陵区。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52
眼前的这座矗立在神路中央的就是“神功圣德碑楼”,楼内石碑上用满汉两种文字记载着清朝入关第一帝顺治的丰功伟绩。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52
碑楼四角处分别有四根华表,在华表的顶端,各坐着一个象龙一样的小动物,名字叫“吼”,两个向北望,两个向南望,寓意:望君出、盼君归,意思是提醒皇帝即要走出深宫,去体查民情,也不要贪恋青山秀水,不思国事。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53
进入大红门后是孝陵神路,将孝陵几十座形制各异,大小不一的建筑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气势宏伟、层次丰富、极为壮观的陵区中轴线。孝陵神路是清代陵寝中最长、最壮观、最富艺术感染力的神路。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0:54
神路两边的雕像就是孝陵石象生,是清陵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全长870米,共有18对,狮子、狻猊、骆驼、象、麒麟、马、一立一卧,错落有致,文臣、武将各3对,忠心耿耿的守卫着皇帝的陵墓。每座石雕像均用整块石料雕成,古朴粗犷,突出写意风格,与苍松翠柏相映,使神道圣洁、庄严气势非凡。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1:05
、回头望去,眼前这座山叫做“影壁山”,皇帝座在昌瑞山这个龙椅上,面前这个影壁山是龙案,而金星山就是一个上朝奏本的大臣?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当年顺治皇帝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从此这里便成了大清皇帝“万年龙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万年吉壤。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1:09
想大清凭弓马得了江山,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忘祖先的弓马生涯,皇帝每年在木兰围场进行狩猎比赛,胜者为“巴图鲁”,在此皇陵神道,马自是不可忽缺。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1:15
凭心而论,清孝陵的石象生远不及南京明孝陵翁仲道的武将高大与英武,若将二陵的石像放在一起PK,清东陵的武将简直就是个娃娃,然大明几百年的江山,就是被这样的“娃娃”夺取,再高大威武,又济得何用?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1:17
几百年来,在这条近一公里长的神道上,走过了多少谒陵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甚至盗墓的窃贼?也只有薄雾中伫立在神道两侧的石象生知道,他们看惯了风风雨雨、世态炎凉,早已荣辱不惊了。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1:18
穿过石象生往北,看见的就是龙凤门了,它是按照神话中的南天门修建的,皇帝之灵柩经过此门就可以进入天堂?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1:18
走近龙风门,但见六根门柱用青白石雕刻而成,形似华表但柱身为正方形,上端有云板,每个柱顶蹲着一只望天吼,石质额枋上雕有火焰宝珠,所以又称“火焰牌楼”。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1:18
、再往前就是孝陵的七孔桥,此桥最具特色,它长过百米,型似长虹,最奇妙的是它两侧的栏板是用一种特殊质料的汉白玉雕砌而成,可按石料所发声音,依古韵律“宫、商、角、微、羽”的次序排列,只要轻轻敲击栏板,铿锵和谐的声音就会奏响。于是又被称为“五音桥”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1:19
前方便是大清入关第一帝——顺治皇帝的孝陵了。
据说当年顺治帝打猎来到前方的昌瑞山上,放眼南眺,发现此处竟是风水绝佳之地,口中虔诚默念,从马鞍上解下一只佩饰,抛掷于山脚之下,言道:“佩饰落处定为朕之万年吉穴”,众随从循踪找到并打桩为记,之后,清东陵第一陵——孝陵便在此处而建。大清的万年吉地竟取决于福临的一掷,是天意?是偶然?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1:20
取中路谒陵,正前方是碑亭。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1:59
孝陵的陵址是由顺治皇帝生前择定的。但由于定鼎之初,战事不断,国库空虚,加之顺治帝正当英年,并未急于兴建。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崩逝后才开始兴工,到康熙三年(1664年)十一月十九日,主体工程告峻。该陵是清朝统治者在关内修建的第一座陵寝,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作者:
宝宝维维
时间:
2008-7-2 11:59
[s:2] 妈妈最喜欢古代的故事,她一定想去看看。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2:06
绕过隆恩殿向北,便是琉璃花门,可惜未对游人开放。不过清东陵所有帝陵建制均参照孝陵,从南至北,依次为下马牌、三路三孔拱桥及东平桥、神功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花门、二柱门、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乾隆陵是全部开放的。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2:10
景陵石像生的布置有别于清代所有帝陵,自五孔桥至牌楼门段的神路由于地形的影响而呈弯环的曲线,无法像其它陵寝那样对称布置,于是当时的建筑设计人员就根据神路走向因地制宜随曲就弯地进行设置,一改其呆板的模式而呈现出灵活多变、步移景换的效果,体现了当时人们的聪明和才智。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2:12
最后的帝国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2:21
标题:
Re: 清东陵、紫禁城
最后的帝国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2:34
标题:
Re: 最后的帝国 清东陵、紫禁城
最后的帝国 !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2:51
最后的帝国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00
最后的帝国!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06
最后的帝国 !!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07
最后的帝国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10
最后的帝国 由此向上,可达明楼。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11
此宝城也,一圈为城,其上为宝顶,其下为地宫。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15
明楼!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19
向南可看陵寝园全景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21
裕陵的地宫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22
最后的帝国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24
地宫内布满了精美的佛教题材的雕刻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29
最后的帝国 !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31
清东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33
碑亭里的石碑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41
隆恩殿!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43
陵寝园没有开放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45
最后的帝国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46
最后的帝国!!!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51
最后的帝国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53
最后的帝国 !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54
先去慈禧陵,这是普陀峪定东陵碑亭。东为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西为慈安的普祥峪定东陵。
西太后慈禧生前居住在紫禁城西六宫的储秀宫、长春宫;东太后慈安居住在东六宫的钟粹宫。她们俩死后都葬在了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她们俩的陵墓都叫定东陵,而且她们俩的陵墓规制相同,并排建立,中间只隔一条马槽沟。然而令人不禁生出疑问的是:为什么西太后葬在了东边,东太后倒葬在了西边?她们俩死后的葬埋方位竟与她们生前的居住方位完全相反!是当时葬错了位置吗?是我们把她们的陵名搞颠倒了吗?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54
、据说,在东太后死前,西太后不动声色。在东太后死后,西太后一人垂帘听政,独揽大权,无人敢惹,因此西太后硬是下令把东太后葬在了西边的那座陵内,东边的陵就留给了自己。还有一种说法:西太后为了夺取东太后的陵寝,使用了玩棋打赌的诡计,西太后玩棋得胜,公然占据了东边的陵墓。
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清代,死于皇帝以后的皇后不能与皇帝合葬于一陵内,只能在皇帝陵的左边或右边另建陵墓。皇后陵没有自己的名称,是根据皇帝陵的名称和所处的方位而定。慈安、慈禧的陵在定陵东边,所以她们的陵都称定东陵。虽然同是太后,但在身份、地位、资历上,西太后逊于东太后,尽管西太后比东太后年长两岁,也得叫东太后为姐姐,在日常行走、称道、书写时东太后都在前。正因为这样,东太后的陵墓要靠定陵近些,西太后陵相对要远些,所以形成了西太后陵在东太后陵东边的局面。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3:57
最后的帝国 !!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01
隆恩殿内金龙和玺彩画,在原木上直接沥粉贴金。殿内外彩画分为行龙、卧龙、降龙,千姿百态、光彩夺目。代表皇权最高威严的紫禁城金銮殿(太和殿)内只有六根贴金明柱;而慈禧陵三大殿64根柱上都缠绕一条半立体铜鎏金的盘龙,金饰的豪华堪称一绝。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03
最后的帝国 清东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05
这便是宝顶了,一方黄土,已是杂草丛生,想那慈禧生前一手遮天,飞扬跋扈,死后也是以一杯黄土为冢,更想不到死后20年即被孙殿英盗陵,劈棺扬尸。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11
最后的帝国!!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12
金券正中汉白玉棺床上安放着慈禧太后的棺椁,棺椁分两层,里为棺、外为椁,均由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现在棺椁内保存的是慈禧太后的一具干尸。如今,楠木棺椁华丽可辨,但棺内含恨吞辱的慈禧却永远无法“安卧”。
当年东陵大盗进入墓室后,棺盖掀开,再掀开一层子盖,满棺珍宝光芒大放,夺去了手电筒的亮光,众匪无不惊叹。孙殿英自供说:“老佛爷象睡觉一样,只是见了风,脸才发了黑,衣服也拿不上手了。”他又讲;“慈禧尸体为什么不烂?因为她的口中含有一颗很大的夜明珠。这颗珠子分开是两块,合拢就是一个圆球;分开时透明无光,合拢起来则透出一道绿色的寒光,夜间在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 当盗陵之后,溥仪派遣清朝遗臣载泽、耆龄、宝熙、陈毅等人前往清东陵重新安葬,地官内空空如也,残破棺木和碎衣烂衫扔满地,慈禧的尸体被仍在西北角,伏在破棺椁盖上。她脸朝下,手反转搭在背上,长发散而不乱,扎辫子的红头绳犹在。当反转她的尸身时,遍体长满白毛,口角处确有残破。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13
而东陵大盗所盗宝物的去向不明,2001年,新浪网披露,当年孙殿英将相当一部分宝物,献给了他的上司,集团军司令徐源泉,徐1949年去台湾,1960年亡,宝物极有可能藏匿在现在武汉的徐公馆地下。徐公馆是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武汉市、区曾花20万元维修过。徐公馆目前应以保护为主,不能随便挖掘。说徐公馆“藏宝”必须要拿出全部证据,否则开掘之事就不会提上日程。即使有证据,也要经过国家批准才能挖掘。
清东陵,总是给世人留下一个又一个的谜!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14
、慈安陵的隆恩殿。东太后慈安,咸丰帝的孝贞显皇后(1837-1887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貌岸然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比咸丰小6岁。初入宫侍文宗咸丰帝潜邸,咸丰帝登基后于咸丰二年二月封贞妃,五月晋贞贵妃,六月奉旨立为皇后,时年月16岁。咸丰十年八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皇后随咸丰帝自圆明圆逃径热河行宫,翌看七月咸丰帝崩,此时皇后25岁。因皇后无子,便于懿贵妃(慈禧)六岁的儿子载淳承继皇位,尊皇后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为“慈安”,尊其生母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徽号为“慈禧”。因慈安居信在紫禁城东路的钟粹宫,故称“东太后”。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14
慈安陵隆恩殿前的丹陛石与慈禧陵一样,也是风在上龙在下,建筑是一定时期历史的反映,是一定政治形势的折射,所以慈安、慈禧陵丹陛石的构图,正是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政治格局在陵寝建筑上的反映,若只是片面地苛责慈禧一人,是有失于公允的。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21
香妃的故事历来非常迷人。传说她“玉容未近,芳香袭来,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是新疆回部酋长霍集占的王妃,回部叛乱,霍集占被清延诛杀,将军兆惠将香妃生擒送与乾隆。但香妃胸怀“国破群亡,情愿一死”之志,始终不从乾隆,最后被太后赐死。死后,将其运回家乡安葬,故新疆喀什有香妃墓。
裕妃陵寝园的明楼,地宫已经发掘,从明楼边侧孔可进入地宫。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22
而令人费解的是,旁边竟是乾隆皇后的棺椁,为什么一位皇后会被葬在妃陵?
这位皇后,便是《还珠格格》中那位皇后乌喇那拉氏,原来,风流天子乾隆巡行各地期间,有些事情引起了皇后的不满,她在进谏时言语失礼,受到了乾隆的责骂,乌喇那拉氏一怒之下,竟自剪了头发(这倒与还珠格格中的情节相同),犯了忌讳,死后名号虽存,却被葬入妃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26
面对此情景,不禁想起《书剑恩仇录》结尾的那首词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31
紫禁城!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34
紫禁城!!!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39
紫禁城!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42
(紫禁城)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45
紫禁城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50
紫禁城!!!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53
~~紫禁城~~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4:57
紫禁城 中和殿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03
~紫禁城~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05
紫禁城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07
乾清门西侧的这排贴墙的矮房子,和西面的养心殿只一墙之隔,那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军机处,清朝的很多重要决策都出自军机处,皇帝在此与军机大臣共商国事,建筑虽不起眼,但地位显赫。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07
这是故宫内最大的云龙石雕,这块大石头重250吨,是从距紫禁城90公里外的北京房山运来的。在冬天人们就在沿途挖井,拔水成冰,把石头放在冰上拖拉,要是在其它季节就在大石头下面铺上滚木,然后再用数百人一起拉,运到这里后再加以精雕细琢才雕成了如此精美的作品,据说,这块石雕,花去了两万多两白银,连皇帝都觉得过于奢侈了,所以,故宫里仅此一块。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11
把狮子放在门口有避邪之意,同时又象征着皇家的威严。雄狮脚下的球象征寰宇,即皇帝掌握着天下的命脉。雌狮脚下的小狮子象征皇帝子嗣兴旺,相传万代,后继有人。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11
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象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12
、在乾清宫外的露台上东侧陈列着日晷,它是古代的计时工具。西侧设有嘉量,是古代的计量器具。这两件陈设象征皇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13
乾清宫左右两侧还各有一个江山社稷金亭,象征皇帝掌握着皇家的江山、社稷。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18
在乾清宫内,正中挂着一块匾,上书“正大光明”。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匾的后面是清朝自雍正皇帝后秘密藏储的地方。清代的藏储制度是这样的,在位皇帝将选出的接班人的名字写成两份,一份封在匣内,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存在养心殿匾额后,当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分别打开两个匣子,两个匣内的人名一致,这就是新皇帝。雍正皇帝之所以想出这一招来,与他的亲身经历是分不开的,回想当年同室操戈,兄弟杀戳的情况,雍正皇帝决定建立新的藏储制度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20
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取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21
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在皇后用的正殿上书“无为”,还另有深意,是警示皇后,不要干预朝政。但是,康熙的担心不幸成了事实,咸丰死后,慈禧发动了“辛酉政变”实行垂帘听政,控制了清朝政权。交泰殿上的“无为”匾,面对慈禧的“有为”,也只能望而兴叹,徒唤无功了。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22
这里曾经是皇后的寝宫,当皇后的龙风喜轿吹吹打打地抬进宫里时,就停在这里……这是一座神秘的宫殿。歪开的大门,不对称的房间,还有吊着的窗户,无不显示着浓郁的民族色彩。当这里传出猪的嚎叫,当浓浓的肉香从这里弥漫出来时,千万不要惊讶,因为这里是——坤宁宫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23
“坤宁宫吃肉”?
原来满人信奉萨满教,祭祀时,将活猪牵到坤宁宫,在这里现场宰杀,然后剥皮、割解、再放到坤宁宫的两口大锅里水煮。每年正月初二,皇帝要钦点王公大臣“坤宁宫吃肉”,吃过的人死后出殡的队伍里,可打出一块幡,上书“坤宁宫吃肉”,哀荣倍增。然而如此荣耀之事却并非美差,因为坤宁宫的肉是用白水煮的,不加任何佐料,王公大臣吃起来实在苦不堪言,若吃不下、吃不完或者面露难色,那好事就变成坏事,皇帝知道,定加严惩!后来,官员每次去坤宁宫,给当班太监使点银子,太监便会塞给一包花椒盐,抹在肉上,吃起来就容易多了。
呵呵,这就是“坤宁宫吃肉”的掌故。
作者:
一轮明月
时间:
2008-7-2 15:24
图文并茂!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24
坤宁宫洞房。
由于许多皇帝在做皇子时已经娶妻,所以在坤宁宫大婚的除了顺治、康熙,只有同治、光绪,而逊位的溥仪是最后一个在此大婚的,这是坤宁宫东暧阁,还基本保留了溥仪和婉容大婚时场景。
作者:
王友朝
时间:
2008-7-2 15:29
学习老朋友的世界文化遺產!!!谢谢,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31
出坤宁宫进御花园,这是连理柏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32
鼎式炉。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34
亭台楼阁,水榭假山,古柏老槐,名花怪石,这里是皇宫?还是花园?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35
从御花园绛雪轩旁的琼苑东门出来,则进入东六宫,遗憾的是东宫之首的钟粹宫在维修,不开放。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36
承乾宫,这是一座神秘的宫殿,清朝初年,一位年轻的女子——董鄂妃住进了这里,引起顺治坚贞而炽热的爱恋,不幸的是,董鄂妃过早地香销玉殒,顺治皇帝痛不欲生,居然想抛弃九五之尊,从此青灯礼佛。董鄂妃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子?顺治到底出家了没有???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8-7-2 15:39
~~紫禁城~~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