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杨过何以自创“黯然销魂掌”?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4-6-14 10:23
标题:
杨过何以自创“黯然销魂掌”?
[paragraph]
“黯然销魂”之出处
杨过的黯然销魂掌
假如有读过金庸的《神雕侠侣》,或看过相关的影视作品,相信你一定忘不了杨过的“黯然销魂掌”。他曾凭此神功在襄阳城外击败金轮法王,救出郭襄,连后来被列为“五绝之首”的老顽童也对此自创武功拍手称赞。
那么,“黯然销魂掌”是如何问世的?武功的效用与发挥需要怎样的条件?弄懂这些问题,皆是理解“黯然销魂掌”的关键所在。
“黯然销魂”的名称,出自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黯然销魂”的状态从何而来,这一句便清晰明了地回答:来自刻骨铭心的离情别绪。离别,包括生离与死别,皆会牵动人性之至情,因此而致的“黯然销魂”也不难理解。
对此句原文的理解,李善注曰:“黯,失色将败之貌。言黯然魂将离散者,唯别而然也。夫人魂以守形,魂散则形毙。今别而散,明恨深也。”《说文》曰:“黯,深黑也。”可见,“黯”指的是衰颓之状,暗淡无光,如残花败柳、落叶枯木,了无生气。黯然至魂魄也即将离散、销解,而连魂魄也溃散不复存在了,形体又如何守持呢?到达魂散形毙的状态,全因一个“别”字,可见怨恨之深,如何痛彻心扉。
“有别必怨,有怨必盈,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电视剧《神雕侠侣》剧照
《别赋》最后一段如是说:“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不论离别是出于何种原因,只要在不愿别离之时别离,必有怨恨生于心间,继而充溢心胸,影响人的意志、精神,在心理、生理上给人造成震惊与创痛,心神不安,心惊肉跳。不论是擅为辞赋的王褒、杨雄,还是撰述精深的严安、徐乐,不论怀有怎样的绝世奇才、能写出如何华美卓著的辞章,面对这种“别离”的感觉,皆会发现语言之苍白。因而,江淹在最后一句中叹道:“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由于小龙女的不辞而别,并在崖壁上刻字:“十六年后,在此重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小龙女嘱夫君杨郎,珍重万千,务求相聚”,杨过便孑然一人,痴痴地苦等十六年,为求与爱妻重聚。等待日子之漫长与凄苦,可由其自创的“黯然销魂掌”中的招式名称窥探一二:魂牵梦萦,废寝忘食,孤形只影,饮恨吞声,六神不安,穷途末路,面无人色,想入非非,呆若木鸡……招式的名称,恰是对经历着生离死别的杨过心神状态的精准描述,也正是倪匡所说的“男女情爱之中最失意的境界”----黯然销魂。
老顽童周伯通每每见到新奇的武功都要好好见识、琢磨一番,他对杨过“黯然销魂掌”的评价是“近年来最好的武功”。只是,公认武功位列“五绝之首”的他,总参不透“黯然销魂掌”当中的一些精髓,全因其心无牵挂,快乐逍遥,杨过“黯然销魂”、心急如焚之感,他怕是无从领悟的了。
黯然销魂之情之深 在于与心意、心性相通
电视剧《神雕侠侣》剧照
“黯然销魂掌”的精妙之处正在于此,它与心意、心性相通相连,只有在心怀“黯然销魂”之情时,才能将此武功的威力有效发挥出来。不仅像周伯通这样不识情苦之人无法领略,就是像杨过饱尝生离死别的“黯然销魂”之情,假如当时当刻这份苦情缺位,仍是无法将掌法之效用发挥出来。
就在杨过与小龙女重聚后,他的“黯然销魂”之情登时化作云烟,内心满足喜乐,以致在襄阳城外救郭襄之时,无法将此掌法威力使出。直至他身临险境,生命受到威胁,同时看到小龙女、想到将要和爱妻永诀,在“哀痛欲绝之际”,才不知不觉地将“黯然销魂掌”的巨大威力调动出来,势不可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杨过在跳下断肠崖前、绝望之时想到的苏轼悼念亡妻的词作,由此更能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何谓“黯然销魂”。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