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雅安 [打印本页]

作者: 佚名    时间: 2013-4-20 18:04
标题: 雅安
雅安市位于川藏、川滇公路交会处,距成都120公里,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过渡地带、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渡地带,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曾为西康省省会。它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旅游城,有“雨城”之称。北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与南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面有成都、眉山、乐山3市,市域呈南北较长,东西较狭的不规则图形。概括起来讲,雅安东邻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
作者: 佚名    时间: 2013-4-20 18:05
这里是国宝熊猫的故乡、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源头,还是盆地向高原过度的生态阶梯。更是沟通川、藏、滇各民族的地缘走廊。一条古老的茶马古道,不仅把历史和今天,还把高原风光、地理奇观、民族风情连成一线。这里就是北纬30度的历史名城——四川雅安。
雅安距成都120公里,国道108和318线穿城而过,雅泸高速、成雅高速与之相连,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过渡地带、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渡地带,东邻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原为西康省省会,1955年随西康撤省并入四川,设雅安地区,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全市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辖二区六县,总人口153万。
雅安历史悠久,先秦时代就已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两汉文化历史底蕴丰厚,近代更留下了"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的壮丽诗篇。雅安山川秀美,生态良好,是天然氧吧,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有雨城之称,是四川降雨量最多的区域,素有雅雨、雅鱼、雅女"三雅"美誉。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5%,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质量达到国家三类标准,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在国家二类以上。雅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CCTV"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也是全省度假旅游和自驾车旅游的热点地区有“大香格里拉驿站”之称。
雅安是一座山水相间的城市,一座碧茶飘香的城市,更是一座因大熊猫而名扬四海的城市。1869年,一个名叫阿尔芒·戴维的法国人在夹金山山麓的雅安邓池沟教堂附近发现“一个可爱的物种”、“一个最不可思议的动物”——大熊猫。这一生物界的“最伟大的发现”,使大熊猫这个从冰川时代存留下来的活化石走出雅安,走向世界。雅安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2006年,以雅安为主要核心区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雅安是世界茶文化、茶栽培的发源地,是全世界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区;雅安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野生桂花林也是国内最佳红叶观赏区之一。
2012年成为国家智慧城市,为四川省唯一地级市,目前正加快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
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作者: 佚名    时间: 2013-4-20 18:05
04月20日0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附近(北纬30.1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左右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作者: 佚名    时间: 2013-4-20 18:06
标题: 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在秦惠文王更元9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置蜀郡。在本区开青衣道,置邮传。继后,羌人沿青衣江徙入雅安,是为青羌,即青衣羌国故地。战国后期(公元前222年),秦灭
楚,迁楚遗族严道(庄道)入蜀.立严道县(治所荥经)。隶属蜀郡,这是雅安最早的建置。
西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改置沈黎郡(治所今汉源),辖严道县(王莽时改名严治,今荥经、雅安等地)、青衣县(今芦山县)、徙县(今天全始阳镇),旄牛县(今汉源九襄镇)等地。
武帝天汉4年(公元前97年)撤销沈黎郡合并于蜀郡,设置西部都尉府,一治旄牛,主管外羌(今汉源-带);一治青衣,主管汉民(今雅安、芦山一带)。
东汉安帝延光元年(公元123年)改蜀郡西部都尉为蜀郡属国,辖县未变。灵帝时(公元168年)改置汉嘉郡(治所今芦山),领辖4县,并包括今甘孜州大部及凉山州一部分。
晋初仍汉嘉郡,成汉又分置沈黎郡。东晋后汉嘉郡废,县迁地侨置。南北朝时政权荒废,公元347午后战乱不已,变革纷繁,本区建置之县,大多迁徙,附设于外地州郡。这一时期的建置辖属变化很大,公元348―552年间,本区政权荒废200多年。
西魏废帝2年(公元553年)平蜀以后,始移民垦殖,设蒙山郡(治所今雅安多营),领辖始阳(县治今雅安多营),蒙山(今名山蒙阳镇)2县。周武帝天和3年(公元568年)改蒙山郡分置黎州、沈黎郡。
隋仁寿4年(公元604年)废郡置雅州。炀帝大业3年(公元607年)废雅州置临邛郡,领有芦山、名山、始阳(州治)等县。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推行州、县两级制,复雅州,领4县(芦山、名山、严道、百丈)。武德3年(公元620年)增置荥经县。玄宗开元三年(公元758年)复为雅州,领5县  雅安
,即严道(今雅安雨城区多营乡)、芦山,名山、百丈(今名山百丈镇)、荥经。这期间由于唐王朝国势日盛,疆域日扩,为了巩固其统治和对外扩充,还设立了黎州(洪源郡)都督府,辖汉源(今汉源县清溪乡)、飞越(今宜东乡)、临溪(今名山茅河乡)等县。同时还设立了若干军镇,如灵关镇(兵镇,今宝兴灵关乡)、始阳镇(兵镇,今天全始阳镇)和川镇(兵镇,今天全县城)等,加强了这-地区的军事部署。在连年战争中,雅州已成为重要的军事、交通要道。为了对边地民族招抚内附,还设立了50多个由少数民族首领管辖的"羁摩州",以便对少数民族的治理。
五代时(公元934年)于雅州增设永平军节度使和碉门安抚司(今天全城西)。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雅川治所,由今雅安多营坪迁到苍坪山麓(今雨城区)。
元宪宗8年(公元1258年)雅州属嘉定府治,并增置天全招讨司(今天全县城和始阳镇),统属陕西行省吐番本部宜慰使司管辖。
明代地方政权实行府、州、县3级制。雅州辖芦山、名山、荥经。州治在今雨城区。
清初仍为雅州。雍正7年(公元1729年)升州为府,雅安属上川南道,辖名山、荥经、芦山、天全、清溪、雅安6县。在此期间,清庭正式收缴了天全高、杨二土司印信封号,实行改土归流,结束了760余年的土司统治。
民国初年(公元1913年)废州、府设道、县,当时的雅安,芦山、名山、天全、荥经、汉源6县,均属建昌道辖。1924年废道,1935年设四川省第17行政督察察区,治设雅安县,辖雅安、天全、芦山、荥经、汉源6县和穆坪设治局(今宝兴县城)。1939年西康建省[2],本区改设西康省第2行政督察区直至解放。1951年改称雅安专署,并以汉源、越西、冕宁各一部分新建石棉县。1955年撤销西康省,本区归划四川,并将名山县和泸定县划属本区,次年(1956)又将泸定县划归甘孜州辖。1981年改称雅安地区至2000年,管辖雅安、名山、荥经、汉源、石棉、天全、芦山、宝兴8市、县共21区、14镇、179乡。
四川省中部,川藏、川滇西公路交汇处,距成都140公里。
本市北部邛崃山南延到西部二郎山,与北部南延的夹金山会合。西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雪山伸入市域。南部和东南部有大相岭与小相岭。全市地形呈北、西、南地势高,东部地势较低的地理格局。西南、西北边缘地带的极高山(海拔超过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其中石棉与康定、九龙交界的无名山顶海拔5793米,为本市最高峰。高山(海拔3500~5000米)分布于宝兴、天全西北部和石棉西南部等地,相对高差可达1000~2000米,此两类地形占全市总面积21%。分布于各县区的中山(海拔1000~3500米)占总面积69%,范围广,面积大。低山(海拔500~1000米)仅占4%,主要在雨城区和名山一带。丘陵与平坝占总面积的6%,多集中于河谷两侧,以青衣江两岸最多。河谷东端出境处海拔627米,为全市最低点。雅安是国家水电基地,境内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占全省的10%,可建立世界罕见的阶梯式水力发电站群,2011年装机将达1000万千瓦。
气候条件
本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类型,除高寒山地外,一般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回暖旱,降水集中于夏季,多夜雨,但大相岭南北气候有显著差异。以雨城区、汉源城区为例:前者年均温16.2℃,后者18.0°C。前者的一月均温为6.1℃,后者为8.3℃。前者的七月均温为25.4℃,后者为26.0℃。前者日照1005小时,后者1451小时。全市河谷带无霜期280~310天,年降水量南北差异显著。北部多在1250~1750毫米之间,南部仅740~760毫米。雨城区、天全一带某些年份降水量可多达2000毫米,为全川多雨中心,故有“雨城”之称。
作者: 佚名    时间: 2013-4-20 18:12
.........
作者: 小鱼    时间: 2013-7-1 09:01
美丽的雅安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