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高僧慧远劝人珍惜光阴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2-3-9 19:01
标题: 高僧慧远劝人珍惜光阴



高僧慧远



  东晋时的大和尚慧远俗家姓贾,名君孝,一说名君平。出身于仕宦之家,是个从小就喜欢读书的好孩子,十岁前就接受了传统的儒家道家教育,在中原地区游历,增加了许多的实践知识。年少时就名闻天下,当时的许多大学问家大学者都很佩服他的渊博的学识,可谓才子。

  晋穆帝永和十年的时候,大才子贾君孝仍然怀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但是动乱的东晋社会让他无法安然实现心中的大志,所以,准备南下隐居去。期间,因为中原地区混战,加上机缘缘巧合,爱学习的慧远就向当时佛图的大弟子释道安学习佛法。这个天才,真是学一行爱一行,听过道安一堂课,马上明白一个真理:“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从此和弟弟做上和尚了。
  
  慧远由少年成名学儒家,青年立志成和尚的过程其实是有原因的。如果时代能朝着正常的情况发展下去,我们的史书上就会多一个有渊博学识的好官,但历史给年轻的慧远开了个玩笑,他没有机会走上这条康庄大道。政治动乱,无法走上仕途,远渡江东隐居,却未能南下,恰巧此时的释道安就又在太行恒山宣扬佛法,倍受打击的慧远真的是很有慧根,一点就通,从此就看破红尘,当和尚去,不忘带着自己的弟弟,也不知九泉之下的贾家先人作何想法。
  
  成了和尚的慧远,依然是个穷和尚,但是始终刻苦学习,精心思考,深得老师的赞许:“要让佛道能在中国兴盛,难道会远吗?”言下之意,慧远即是中国传播佛法第一人。果然,多年后的慧远派弟子法净、法领等西行取经,得到诸多梵本佛经,弥补东晋时佛界书籍不全的缺憾。他在庐山设置般若台译经,成为我国翻译史上私立译场的第一人。
  
  慧远和尚在庐山修行,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是却仍然坚持年轻时的习惯:宣讲佛法不止,所谓生命不息,佛法不断。弟子中也偶有些个懒人,不愿学习的。慧远和尚就教育他说:“我好比是桑榆晚景,光照得不是很远了,而你们呢。我只希望你们年轻人能如同朝阳一样,放射出青春的光辉。”看着眉毛都白了的老师,想想有哪个学生敢真的去违背老师的好意?
  
  慧远和尚自己也是珍惜时间的典型,哪怕就是到人生的晚年,他除了劝还自己亲自上台手拿经书,登上讲坛,用宏亮而流畅的声音讲述着那万年不变的真理。他说地十分吃力,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才让那些个高才弟子,无不肃然起敬,也让千百年后的我们,想起那绿树掩映,烟雾缭绕的讲经台旁飘动的长眉,那苍老而不屈的声音,无限动容。
  
  生命是何其短暂,所谓人生百年,也不过就如朝露。凡有志于事业者,无不珍惜光阴,热爱生命。孔子说“逝者如斯夫”,曹操也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岳飞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都向我们这些后人昭示着珍惜光阴就是珍惜生命。慧远和尚也用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坚强地生命力,向后人发出了珍惜生命的热情召唤。“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如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他是如此深情,如此依恋人生。透过此句,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一个智者顽强搏动的心!
  

作者: 京城晓苏    时间: 2012-3-9 19:55
一瞬间的存在,永远的消失,珍惜时光!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