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梦”名扬天下汤显祖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2-3-4 11:16
标题:
“梦”名扬天下汤显祖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自署清远道人,别号玉茗堂主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汉族,江西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与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过往甚密。十九年因抨击朝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二十一年被任命为浙江遂昌知县,任职5年。二十六年眼看横行不法的税监到来,他在北京述职后辞官不做径直返回故里。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的戏曲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后人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则是他的代表作。
由于种种原因,现代人提及汤显祖,大多人只知他是我国明代著名戏曲家,却未必知道他还是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受人爱戴的好官。我们说他是文学家,因为他著的几百篇的诗文,或柔美,或铿锵,其笔墨交织而成的华彩乐章,诠释了一位真正的文人墨客的千古风流,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我们说他是好官,在于他不附权贵,爱民如子,用理想支撑起自己的信仰大厦;他穷尽一生追求的理想,是努力构筑一个“慈祥端正,弊绝风清”的美好社会;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动人故事至今仍在许多地方、尤其是浙江遂昌世代相传。
汤显祖之所以后来以“梦”名扬天下,是与他的成长履历、生活阅历、为官经历分不开的。公元1550年,汤显祖出生在江西抚州府临川县城东文昌里一个书香门第。他少年聪慧,五岁就能毫不费力地对对子,十二岁即会作诗,二十一岁中举,二十五岁就有了自己的诗集,真可谓“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
二十六岁那年,汤显祖怀揣着理想抱负从江西抚州出发,踏上了前往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道路。此时的汤显祖意气风发,神采飞扬,蟾宫折桂之门仿佛已为他洞开。然而没有想到的是,伴随整个明代社会一起堕落的科举制度已经腐朽不堪,考试成了上层统治集团营私舞弊的幕后交易,成为确定贵族子弟世袭地位的骗局。万历五年、八年两次会试,当朝炙手可热的首辅张居正为了遍招海内名士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也为使自己的儿子在进士考试中名列前茅,先后两次派人拉拢汤显祖, 声言只要肯同他合作,就让他高中状元。此时此刻年轻的汤显祖,可以说只需轻轻点一下头,前程便是一片光明。
面对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汤显祖没有低下高傲的头。“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 他把自己的名声看得比处女的贞洁还要重要,他宁愿斩断浮华也求洁身自好。结果可想而知,在张居正当权的岁月里,汤显祖两次会试,两次落第。可倔犟的他从未感到后悔,直到张居正死后,汤显祖才考中进士。不久,幸运之神再次向他招手。新一任的内阁权臣申时行、张四维又来招他入幕,承诺让他参选原无资格参选的庶吉士。汤显祖最终还是拂却了申、张的“美意”,只去南京当了个由七品到六品的闲官。平步青云的政坛之路,再次与他擦肩而过。但正是汤显祖那决然的一甩衣袖,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凛然的正气和洁白的操守。
虽然远离政治中心,但汤显祖却从未放下那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正可谓“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此时的明王朝,世风日下,官场腐败,民不聊生。汤显祖目睹官场之积弊,为之痛心疾首,更勇于无情抨击,人称之为“狂奴”。万历十七年,太湖沿岸赤地千里,“白骨蔽江下”,朝廷前后发银五十万两赈济。赈灾使臣杨文举却借机营私舞弊,收受贿赂,出卖官职。如此贪官,当朝辅臣申时行居然委以重任,对其加官晋禄。而一些忠于职守、不愿为伍、敢于揭发纠举权贵的御史均遭贬谪。汤显祖见状,愤愤不平,奋笔疾书,一气挥就《论辅臣科臣疏》,上奏朝廷。疏中直指申时行等人的误国行径,要求彻查杨文举、胡汝宁等一干贪官奸臣。
奏章在京城犹如投下一颗重磅炸弹,震动了整个朝廷。被抨击的官员,有的赌气不来上朝,有的以辞职相要挟。焦头烂额的皇上,竟不分青红皂白,指斥汤显祖“假借国事,攻击元辅”,把他贬到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做了个编外典史。一纸奏折,就这样改变了汤显祖的命运。
公元1593年3月,汤显祖在贬官两年后由于政令调整而调任遂昌知县。此时的他,经过十几年的宦海沉浮,虽已认清官场腐败,但并没有泯灭他托庇功名、大济苍生的政治理想。一到新岗位,他推行教育,捐资励学;他力行生产,奖励农事;他崇尚人道,亲民治县;他自珍“四香”,勤俭自律。这一切,在当时为官者身上极为难得。
单说他要求自己“不乱财、手香;不淫色,体香;不诳讼,口香;不嫉害,心香”的自珍“四香”廉政勤政约束,就实属不易。任县令五年,他从未私吞一文公款,即便是权贵的三亲五戚来打秋风,招待他们的常常只有一碟炒辣椒、一碗家常豆腐,外加一盘丝瓜汤。汤显祖“自平昌赤手归,橐不名一钱”。辞官归里,仍一如既往,保持清白廉洁之身,以至晚年生活清贫,有时只能喝粥度日,但他却指着满床的书自嘲:“有此不贫矣!” 他还将寓所唤作玉茗堂,以玉茗比德,以玉茗养性。格韵高绝的玉茗花,正是汤显祖一生的真实写照。
1598年,彻底看透朝政腐败、真正寒心不已的汤显祖,决意弃官而去。消息传到遂昌,老百姓自发整装北上,苦苦挽留这位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好官。扬州码头,汤显祖挥泪写下“富贵年华逝不还,吏民何用泣江关。清朝拂绶瞧行李,稚子牵船云水间”的诗句,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从此,辞官回家的汤显祖,潜心创作他的《临川四梦》。虽已是一介平民,但他仍念念不忘“山也清、水也清、官也清、吏也清”的社会理想,可叹人微言轻,无力改变环境,只能在满怀希望却遭遇四处碰壁的残酷现实里,只有在一身清正却无奈官场腐败的环境下,不得不带着疲惫不堪、满腔悲愤的心情,将理想融进了一场场的“劝农”,写入了一个个的“美梦”,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美丽“梦境”。
事实上,封建帝制没落社会里,汤显祖个人的力量极其有限,再美好的理想都无法抵御政治腐败,再清廉的为官也不能改变政坛恶劣。做梦写梦演梦,或许就是他最佳的抉择。
但我们深信,尽管汤显祖所处的黄昏时代最终无法让他的理想变成现实,他的局部改良实践也注定无法深入而持久,凝聚在他众多作品中的思想,以及他荆棘人生所坚守的信念,却能够穿越漫长的岁月时空,呈现出逼人心魄的美丽。数百年来,汤显祖的“梦”,不曾经和正在依然持续地温暖着我们,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吗?
常言道,美梦可以成真。汤显祖的梦,在古代只能是实实在在的梦,而在早已是改天换地的今天,梦醒时刻、心想事成,不是难事,指日可待。关键是我们现在还会不会做梦、能不能做梦、敢不敢做梦……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