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民间叠罗汉表演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11-11-7 17:00
标题:
民间叠罗汉表演
叠罗汉是一种游戏、体育活动或表演,由二人以上的人层层叠成各种样式。人上架人,重叠成各种形式,是体操、杂技表演项目之一。一般常出现于马戏团特技表演、啦啦队表演以及舞蹈表演等之中。
叠罗汉是民间一项集武术、舞蹈、杂技、器乐为一体的大型传统表演艺术。叠罗汉源于明代嘉靖年间,同治年间最为盛行,当时跟随戚继光平倭的义乌兵,在平患作战、练兵之余,根据武术套路、战时阵法和杂耍技艺演练而成的一种练武取乐的游戏。当时义乌民情“俗近秦风,喜习戈矛”,百姓平素喜练南少林派的罗汉拳,十里八乡民间常以传说中的十八罗汉皈依成佛故事为题材,大多由一个村或一个族组成罗汉班,每班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在每年重阳庙会迎神时作护卫队,于路过村落择地表演叠罗汉、滚狮子、练拳棍刀枪等。
表演集戏剧、舞蹈、武术、杂技、造型等为一体,整个表演过程都有先锋、锣鼓、唢呐等器乐伴奏;表演走阵、滚叉时,人们手舞足蹈、穿插跳跃、循环滚动,整个场面奔放与严整,粗犷与细腻巧妙地融为一体。春节元宵时也在本村或附近村落求热闹渲染喜庆气氛进行表演,另外叠罗汉显示本村(族)团结齐心,炫耀力量使外人不敢欺侮,故常有三代同阵,四代同班的现象。因而这种习武***的游戏很快就在义乌一带流传,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一套较完整规范的表演内容和形式。在义乌主要分布在华溪、王店、何宅、如甫、大元、西山下、新厅、油碑塘、八里桥头等地。
叠罗汉表演一般要叠4至5层,最上层的观音或小罗汉由6—8岁儿童扮演,手持道具做出多种花样动作,十分惊险,如走阵:长蛇阵、蜈蚣阵、龙门阵、梅花阵、盾牌阵、叉盾阵,循序渐进演变阵式;叠罗汉:叠牌坊、叠塔、叠十殿、叠荷花、过人桥等造型表演,十八个人参与,四层五层高度。滚叉:单手滚、双手滚、甩高滚,表演者要把滚叉抛到几丈高的空中,不偏不倚的落到身上还能滚动自如,精彩绝伦;拳术、刀棍术、操盾牌:单人打、双人打、大刀花、双刀花、单棍、双人棍、三人棍、操盾牌等;其他还有:哑背疯、懒头滚打、慈航普渡等;
在安徽歙县三阳叶村民俗杂耍表演里也有叠罗汉节目:开始,在灯火通明、锣鼓喧天的气氛中,24位体魄健壮的罗汉,赤膊着上身,描着各种颜色的脸谱,妆扮成大肚、肥胖、矮脚、嬉笑、震怒、哀怨、哼哈等各种异形,手执一盏明灯,绕场亮相一周。接着,全舞分上下两段开始:上段,采用戏剧的表演形式。先是由各个罗汉各自表演一段个性特技,拉开序幕。静场片刻。然后有小罗汉上台打扫佛堂,老罗汉手执仙帚,虔诚地拜叩诸佛。两仙童引出观音、韦驮、灵官、四大金刚伫立于舞台的四面。
下段,众罗汉先后上场,通过伏、卧、倒、立、拉、撑、支等不同的动作和姿势,叠成多种人体造型。叠罗汉堆叠造型丰富多彩,有“童子拜观音”、“仙人桥”、“金鸡独立”、“刘海戏金瞻”、“水帘洞”、“斜角旗”等90余套表演程序。可以单折表演,也可以连续配套,讲究层次递进,起伏跌宕,动静结合,一浪一浪,将演技推向高潮。 最后以“六柱牌坊”谢场。六柱牌坊由21位罗汉叠成。由一层、二层直至六层。每叠好一层,在舞台上旋转一周,最后的一层以体轻年少的一位屹立顶峰,向观众合掌祝福:“众生吉祥如意!”叠罗汉表演形式近似杂技。
作者:
架鸟提笼
时间:
2011-11-7 17:12
作者:
申大
时间:
2011-11-7 17:30
叠罗汉目前还未突破十层!
作者:
3629175
时间:
2011-11-7 18:09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