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愚弄大众的鉴宝游戏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1-10-21 16:07
标题: 愚弄大众的鉴宝游戏


鉴定文物的专家,必定是位具备一定文化修养的人,但他肯定不是位杰出的历史学家或艺术家。

杰出的历史学家或艺术家,肯定具备一定的鉴赏文物的水平,但不一定就具备鉴定文物的能力。

历史学家、艺术家、画家、书法家等各类历史、文化、艺术家,不一定就等于是文物鉴定专家。

大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文物鉴定靠得是眼力,而这种眼力的培养,是十年乃至于几十年炼就出来的,仅读几本书,听几堂鉴定课是绝对达不到的。

现在好多只要与历史、文化、艺术沾边的不管什么家,一夜之间,忽然转行变成了鉴定文物的专家,考古的专家,而且不管是什么类别的文物,这些专家都能鉴定,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他们好象样样都懂,样样都精通,说起来更是头头是道。

有的“专家”还东拼西凑,出版了所谓的文物鉴定系列丛书,有些文物鉴定丛书漏洞百出,文物鉴定的基本原理更是张冠李戴,读了这些文物鉴定系列丛书之后,真是叫人啼笑皆非。鉴定古钱币用的是这标准,鉴定古青铜器用的也是这标准,鉴定古铜器皿用的还是这个标准,鉴定古代金铜佛像用的仍是这个标准,所以这个标准也就变成了万能的鉴定标准,所以这些专家也就变成了万能的文物鉴定专家,不管什么文物,他们都敢鉴定。

甚至还有一些基本没有历史、文化、艺术功底的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玩起用机器鉴定文物的把戏,美其名曰:科学鉴定。从而骗取了一大批世人的信任。如果按照他们机器分析鉴定得出的结论,那么碳就是钻石,寿山石就是田黄,因为钻石和碳的成分,田黄和寿山石的成分也都是“基本相似”的。如果您用各种廉价的软玉,用他们的机器去做鉴定,恭喜您:出来的鉴定报告一定就是和田玉了。您一定会欣喜若狂,机器一过您的藏品已经升值了上百倍了,不过您也得交上这上千元的“鉴定费”。到头来,鉴定的结果行内无人认帐,自己帐上到是实实在在地少了几千元钱,白白地空欢喜一场。


看来这些人还真有点石成金的本领,既然这些人有这么高超的本领,那么为什么还要这么费周折地去赚老百姓这么点不起眼的鉴定费呢?您把碳变成钻石卖了不是更赚钱?因为他们很清楚:碳就是碳,碳卖不了钻石的钱,寿山石就是寿山石,寿山石也卖不到田黄的价钱。

那么这机器鉴定文物的把戏,在鉴定钻石、田黄等宝玉石骗不了人,而改为鉴定文物为什么就会有市场了呢?因为钻石和碳外形差别巨大,寿山石和田黄色差也很明显,任何人都能看得明白,钻石、田黄、和田玉等宝玉石,国内还有各类众多的宝玉石鉴定机构,所以老百姓不会轻易地上当受骗。而文物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这特殊性又不为平常人所认知,官方目前还没有机构为老百姓鉴定文物,所以老百姓也只能是雾里看花。正是有了这么多监督和认知的空档,加上人们暴富的心理作怪,所以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把人给骗了。

这种机构出具的文物鉴定证书,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可能还会引发严重的刑事诈骗案件,浙江电视台新闻节目曾经暴光过一个案例:一个民营博物馆副馆长,将用机器分析鉴定的三件假文物及其出具的“文物鉴定证书”,加上保证如假随时可以退款的承诺,骗走了杭州一退休工人六十多万元的养老钱。到案发时,这个民营博物馆的副馆长早已逃跑了,老人的养老钱也只能是打了个水漂。

这些“专家”有的甚至和搞机器鉴定文物的人联合起来设局,骗取群众的信任,在鉴宝类电视节目上更是频频出丑。原来的娱乐群众电视鉴宝节目,从此就变成了“愚弄”观众的电视节目,从而使原本高雅的鉴宝、赏宝节目变了质。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相比之下,中央电视台的鉴宝、寻宝等节目就显得正规严肃,几年来,中央电视台鉴定、寻宝节目对普及全民的文物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有人还不时地指责其内幕操作,估价不合理等质疑。马末都先生的鉴宝节目,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老百姓容易理解,也很乐于接受。

愿今后电视台能办更多、更优秀的鉴宝节目,以普及大众的文物知识。鉴宝节目可以办成娱乐观众的节目,但绝对不能办成愚民的节目,更不能办成愚弄大众的游戏节目。

作者: 申大    时间: 2011-10-21 16:49
很好的建议!!!
作者: 合一轩    时间: 2011-10-22 00:30
楼主说的非常有道理!严重支持!
作者: 靛颏菜鸟    时间: 2011-10-26 09:51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