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林彪—----面对朝鲜战争的叹息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11-10-13 06:00
标题: 林彪—----面对朝鲜战争的叹息
抗美援朝选帅时,无论从那方面看,最佳挂帅人选毫无疑问应该是林彪:

一、首批入朝部队均是四野老班底,指挥驾轻就熟;

二、林帅在关外不到三年变魔术般拉出近百万野战军和民兵,从东三省打到海南岛,势如破竹,声望无人可比;

三、林帅熟悉东北,后勤保障驾轻就熟。军内,党内文武百官都暗忖此帅印非林氏莫属。

都说老毛也已内定再拜林彪为帅,指望这只猛虎出山逞威,一举荡平韩美夷蛮。谁料出兵在即,林彪竟然称病抗旨,拒不奉诏,迫的老毛急召彭大将军进京救驾。好个赤胆护主的彭大将军,闻听主公有令,不计艰险,二话不说,即刻披挂上阵,殚精竭虑,亲冒矢石,率百万神州子弟,直杀得高丽国里愁云惨雾,神鬼变色,终于得胜班师。

故事至此,众多人士对林彪竟然托词养病,不肯为主分忧,已经多有疑惑;但以老毛睚(目此)必报的脾性,事后不但对林彪抗旨不行的大不敬作为没有加以惩戒,反而宠信有加,恩赏不断,直至定为继统大宝的接班人;更加令国史、军史、野史的分析家们无从解释。

而那位一片忠心,冒险犯难,替主公分忧解愁的彭大将军,数年后反被老毛周纳织罪,星殒庐山。为何有如此结局,究竟入朝选帅过程有何奥秘,半个多世纪来一直困惑着当代史学者。本文试图从一全新角度诠释这一中国政坛的“抗美释兵权”现象。  

1. 林彪并非怯阵,畏缩不前

913后,许多分析家称林彪当年是由于惧怕强大的美国军事机器,不敢迎战。此种说法可信度很低。

作为排名中国十大元帅第三的林彪并非浪得虚名。他二十四岁就升任红四军军长,二十五岁升任红一军团总指挥,与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成为毛***反围剿的左膀右臂。第四次反围剿,林彪率红一军团干脆利索地消灭了蒋介石嫡系陈诚赖以起家的“常胜军”十一师,为粉碎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抗战的“平型关”、东北的“辽沈”几乎所向披靡。什么时候怯过阵?如果林彪的心理状态如此脆弱,他绝不可能在20多年的战火硝烟中闯出来,名列探花元帅。

林对自己的战略指挥才能是充满自信的,与老毛看法不一致时,在给老毛的电报中甚至有“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的字样。即使林彪真的预计朝鲜这一仗打不赢,那么他会相信别人上阵会输得更惨,此乃战之错,非人力所能也。因而胜败均不会累及林的英名。

如果林真的怯阵,以他行密思缜的特性,反到应该主动请缨,以免留下千古笑名。另外,老毛一生最擅长的就是识人和驭人,他对这样一个临阵脱逃的胆小龟,后来怎会一再委以重任,官拜元帅,直至传以大宝呢?林彪怯阵之说不能成立。

2. 林彪辞帅也非身体原因

根据流行的说法,林彪朝鲜避战,是身体不好,无法承担重任。

这种说法目前尚无可靠史料佐证,大多出于想当然的推理。但据徐京跃“日出日落三八线”所写“在10月2日召开的会议上,毛***透露:前些日子我找林彪谈了一次话,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出兵,不出兵会怎么样,出兵有哪些有利条件,可是林彪表示说他每天晚上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他有这“三怕”还怎么率兵打仗呢!他要求去苏联治病,我同意了。”

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当时国内战争尚未完全结束,林彪指挥的四野刚完成海南作战,也就是说林彪征衣尚未卸甲,怎么就不能“率兵打仗”了呢?  

林彪身体不好源自1937年平型关战役后阎锡山部哨兵的误伤,到1950年已有10多年了,这并没有影响林金戈铁马,荡平东北,横扫京津,直下海南。而且林的病也没有恶化的现象,因为就在这期间,林由中南军区司令员升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同时,林彪出席了自7月初直到10月初的各次有关朝鲜局势的中央军委会议。如果林彪称病,就应像粟裕一样躲进疗养院,怎么还次次开会不落呢?

林身体有病不假,但那是“和平”病。戎马一生的将军一旦无仗可打,可真是坐卧不宁,寝食难安。林彪晚上总失眠,但他的治疗方法是寻找战场的感觉,让司机开上越野吉普,在无路的野地里“疯颠”,而林彪就在这当年战争的环境里,在后座上安然入眠。这是后话了,按下不表。但由此可以看出,林彪的身体完全是“战争”型的,他自己绝不会因身体不好,拒绝挂帅出征。另外,林彪的身体状况如何毛是一清二楚,因而林绝不敢冒犯“欺君之罪”而以此为理由拒绝挂帅的。

3. 林彪已作好一切出征准备

林彪对于挂帅出征是有心理准备的。50年7月2日,周恩来在中南海勤政殿召集国防委员会会议,接着7月7日和7月10日又开了两次会,林彪均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林彪以军委的名义调动原四野13兵团组建东北边防军,准备入朝作战。林彪并未推辞,积极部署,很快将13兵团在河南的38,39军,在广东的40军星夜调往东北。林彪还精心选调得力干将,以15兵团的邓华替换他认为有些弱的黄永胜(黄刚接替程子华任13兵团司令员)。当邓华提出需要加强干部配置时,林彪毫不犹豫,连广东军区司令员叶剑英都没通知即抽调刚任命为广东军区副司令员的洪学智担任13兵团副司令;乘洪学智到京出差,当天就派往东北赴任。

由此可以看出林彪是在积极备战,准备出国大干一番的。东北边防军也一直是向林彪请示报告的。例如1950年8月31日第13兵团首长邓华、洪学智、解方就向林彪报告说:朝鲜战局已日益走向相持局面...朝鲜人民军各个击破和歼灭敌人的机会已经过去。

种种迹象显示林彪并未表示不能担任赴朝重任,相反他是积极参于,精心谋划。可为什么后来他又退避三舍,让出帅印,把四野的亲信子弟兵交给别人了呢?

作者: 抗风港    时间: 2011-10-13 08:23
挂帅出征,当然选择主战最积极的人!
作者: 3629175    时间: 2011-10-13 11:10
“抗美释兵权”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1-10-13 11:16
学习了解
作者: 金翅雀    时间: 2011-10-14 19:50
曾经当过逃兵的元帅,哪里能与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相比。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