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中国人不理解的日本“大唐情结”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11-9-29 11:09
标题: 中国人不理解的日本“大唐情结”
中国人自称“汉人”,在欧洲则称中国人为“秦人”(拉丁文之Sina,法文Chine,北欧文Kina,英文的China,本字皆为“秦”),而在日本,则向来称呼华夏人为“唐人”。

  在我的印象中,唐是中国史上一个完美的时期,虽然事实上——想必——并不如此,但是终究不妨碍我对於唐的那种完美性的误解。与唐朝相对的,在日本大致同 时期的平安朝,同样也是一个优雅的时代。不得不说,当日本人对自己的历史越了解,对平安朝的从容与风雅越理解,就会越向往唐朝。

  甚至在今日的现代日本社会 中,仍然能够发现许多可以追溯到那个年代的风俗与器物:日本的抹茶与茶道,佛寺与禅宗,相扑与蹴鞠,白居易的汉诗,和服中最高规格的唐衣……都依然坚持着 一千年前的大唐遗风。而唐朝人对於美与精致事物的追求,也历经千年而融入了日本人的性格之中。

  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能如此温柔而非侵略性的被其他周边民族所接受。日本遣唐使中的留学生与留学僧们,在学成归朝後带回了大唐的文明与风 俗,使日本吸收了从佛道哲学到典章制度在内的所有中华文明,甚至当时的平安京,也就是今日的京都,也是完全仿照左京长安,右京洛阳的样式而建造的,至今站 在京都的街巷之中,都依然能够感受到唐风的强烈存在。

  然而这种交流,在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中,几乎是一种历史上唯一性的,当唐朝走向覆灭的时候,及至南北宋、蒙元、明、清,正式的交流就几乎是戛然而止了。

  对於许多日本人而言,或者对於整个东亚文化圈而言,传统意义上的中华,源于夏,传于秦汉,兴于隋唐,而亡於南宋。“崖山之後,再无中华”,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悲伤故事。可以说,崖山之役後,无论日本、朝鲜、越南或琉球,皆已不再仰慕变异了的中华文化。

  但是,更严重的是,当清室入关问鼎,唐人剃发易服,这可以说是在当时东亚历史上最为耻辱而震撼的事。李氏朝鲜与阮朝越南殊死抵抗,得以保存衣冠,然而也更加使得周边国家对於夷蛮化的中国的鄙夷,或者说,对於东亚各国而言,中华已然灭亡。

  此后,李氏朝鲜自称小中华,以表示中华文明虽已被清室所亡,但其正统仍传承至韩地,有别於蛮夷;越南自称南朝,对内称朕,着汉服,且禁止国人仿照北朝(即 清国)的满式衣装及发型;日本亦自称“中华”或“中国”,讲究华夷之辨,称朝鲜为近藩,清国为远藩。

  长期把持日本朝政的幕府将军,其完整的头衔正是代表着 守卫正统的“征夷大将军”。在李鸿章代表清廷与日本签署《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甚至完全不允许条约里清国以“中国”自居,因为在当时的日本人看来,中华 的传承在日本,而非满清。

  这也是为什麽日本後来先侵朝鲜,後占满洲,进而进兵整个中国,皆是仿照满清入关的顺序,试图以中华传承者的身份重新建立起东亚的 新秩序。然而所谓的“新秩序”,正是相对曾经的以中国天子为中心的东亚“老秩序”而言的。

  然而,在那个将近千年以前的繁华时代,长安的天子才是整个华夏文化圈精神上的领袖,甚至西北庞大的游牧民族都尊称唐皇为天可汗。韩人缅怀大明,因为那是 最後一个汉人的朝廷。而大和人却最追怀有唐,向往曾经的长安,日本人心目中的“大唐情结”,恐怕是即使现今的中国人都无法理解的。


作者: 听竹观海    时间: 2011-9-29 11:12
大唐盛世!
作者: 京城晓苏    时间: 2011-9-29 12:16
大唐,可谓是中国历代的盛世王朝!
作者: 抗风港    时间: 2011-9-29 13:45
民族融合、同化的鼎盛时期!   
作者: 胡司令    时间: 2011-9-29 13:58
大唐盛世。
作者: 申大    时间: 2011-9-29 15:10
中国人对日本人影响太坏!!!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1-9-29 15:21
唐是中国史上一个完美的时期
作者: 西山王    时间: 2011-9-29 22:45
引用第5楼申大于2011-09-29 15:10发表的  :
中国人对日本人影响太坏!!!
日本人就坏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