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越古老的姓“女”字旁越多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11-8-24 15:35
标题:
越古老的姓“女”字旁越多
最早的人類處于蒙昧之中,生産力極低,與之相适應,最早的婚姻形式是血婚制。這個時候,人們生活在一個小圈子裏,接觸的總是那麽一些人,在同一氏族内,性關系是不區分父女、母子、兄妹、姐弟地沒有限制地交媾。中國古代傳說中,伏羲與女娲是兄妹,他們結合後繁衍出了人類。這個傳說,就包含着對蒙昧時代實行的血婚制的解說。
人類漸漸意識到,血緣相近的結合産生的後代體力、智力都很弱。在這時候,首先排除了父女、母子之間的性交,然後是兄妹、姐弟之間的性交,接着是整個氏族内部的交媾被禁止,代之以一個氏族的全體男性與另一氏族全體女子之間的性關系。這個時候,一個男人可以同另一氏族的任意女子發生性關系,這種婚姻組成的家庭,就是恩格斯所說的“普那路卡家庭”。與“普那路卡家庭”同時的是母系氏族公社時代。家庭以年長的婦女爲中心,女家長與諸多子女、外孫、外孫女共同居住在一起,組成一個大家庭。男子到女子家給女方一定的财物,并付出勞動,才能取得與子女過不固定的性生活的權利,如果表現不好,女子随時可以叫他回到自己的家族裏去。由于婚姻不固定,孩子的父親不是都能确定的,即使知道父親是誰,因爲母親是社會的主宰,孩子隻能姓外婆家的姓。我國雲南有些少數民族還存在甥舅連名制,即舅舅的名後面加上本人的名,組合成新的人名,以表示血緣。這也證明了曆史上曾有以母姓爲姓的時代。
母系氏族社會的中心是女性,一位女性能有幾個丈夫。傳說中的堯是母親遇到一條赤龍而生下的,大禹的母親吃了薏苡而生下他,後稷則是母親踩了一個巨大的腳印後生下的。這些傳說證明:我們的祖先确實經曆過隻知母而不知父的時代。那個時代,婦女是社會的主宰,人們隻知道自己的母親,卻不知道父親是誰。直到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四川、雲南交界處的納西族摩梭人中還保留着這種婚姻制度,當地人稱之爲“阿注婚”,“阿注”就是朋友的意思。"阿注婚"是母系氏族社會的遺存,一個成年男子,可以與另一氏族的所有女子結成阿注,阿注可以随時結成,也可以随時解除。
在人類認識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道理,有意識避免近親性交時,區别血緣關系成爲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曆史需要區别血緣關系的時候,姓真正地産生了。有了姓,能否通婚就很清楚了。
對于“姓”,《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的:“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女生,生亦聲。”這個解釋說的是,“姓”是個形聲字,其中的“生”隻是表示讀音,意義是從“女”得來的,“姓”的本義可以理解爲: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族屬的共同标志。
我國古老的姓,如姬、嬴、妫、姜、姚、姒、妘、嫪等,都有“女”旁,這些古老的姓也告訴我們,人類曾經有過以女性爲中心的社會。“姓”字,由“女”和“生”組成,意思是,由母親而産生的。母系社會因爲人類社會的進步而退出曆史大舞台,但有一些帶有“女”旁的古老的姓,卻一直留到現在。
當人類進入以男性爲中心的父系社會時,孩子的姓也由母系轉變爲父系。這時候,生産力有了較快的發展,生産品開始有了一些剩餘,私有觀念也随之産生,爲了把剩餘的财産留給自己的後代,以男子爲中心的一夫一妻制婚姻産生了,姓也有了新的意義--确定财産繼承權。
這個時候,未婚姑娘爲了加以區别,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表示老大、老二、老三、老幺這種排行。如古書所記孟姜、仲子、叔姬,意即姜家的大女兒、子家的二女兒、姬家的三姑娘。哭倒長城的孟姜女并不姓孟,而是姓姜,是姜家的大女兒。女子嫁出去以後,一般用丈夫的姓和娘家的姓并列稱某某氏,如一位姬姓女子嫁給被孔子贊譽爲"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衛國大夫孔圉做妻子後,就叫孔姬,若是李姓女子嫁給張姓男子,婚後隻能稱爲張李氏或李氏,這種稱呼方式,不久前在某些農村還能找到。
這是中國姓産生的過程,而在歐洲和其他地區姓産生得很晚。北歐一些國家直到19世紀才使用姓,許多國家、許多民族直到現在還沒有使用姓,但他們采用聯名制和其他方法替代了姓的作用。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1-8-24 15:42
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
作者:
抗风港
时间:
2011-8-24 15:49
作者:
高原一秀
时间:
2011-8-24 17:45
了解。
作者:
京城晓苏
时间:
2011-8-24 17:53
女人做主的时代!
作者:
朝酒晚舞
时间:
2011-8-24 18:25
作者:
庄户人
时间:
2011-8-24 22:04
拜读大作 学习知识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