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舊時女人不能作揖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11-8-22 17:36
“揖禮”源于周代以前,于今3000多年曆史。傳統古禮存留至今,除了“鞠躬”,恐怕隻剩“作揖”了,隻是今天會的人不多,包括電視上那些身着唐裝拜年的主持人,一者,男人的手勢太随意,有故作風雅之嫌;二者,女人也行作揖禮,不倫不類。

作揖即抱拳拱手,抱拳爲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拱手則抱拳在胸前微微晃動,不能過烈過高。施于平輩,這叫“吉拜”,如果右手抱左手,則爲“喪拜”。

據《周禮》記載,作揖有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時揖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稍向上舉,特揖是一個個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級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對衆人一次作揖三下。此外還有長揖,即拱手高舉,自上而下行禮。

根據《周禮·秋官·司儀》的诠釋,“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

作揖有時也能表示倨傲,比如《漢書》中“郦生不拜,長揖”,表示郦生對劉邦很不服氣。

古代婦女行禮方式與男子有很大區别,唐宋時期民間白話小說有相關記載,婦女相見行禮,往往是口稱“萬福”。這種禮節要求兩手松松抱拳重疊(右手覆左手)在胸前右下側上下移動,同時略作鞠躬的姿勢。這種禮在京津地區,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依然保存,在年節、祝壽等莊重場合使用。

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說,古代女子也行作揖禮,即“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是謂尚右手。女拜如是,女之吉拜如是,喪拜反是。”但是,根據唐宋以後白話小說,并不支持此種說法。以宋代小說《錯斬崔甯》爲例,男女相見,男方“深深作揖”,女方則“還了萬福”。這說明,當時男女已各行其禮。

清代滿族男子向人請安時,所行禮叫“打千兒”,即左膝前屈,右腿後彎,上體稍向前俯,右手下垂,是一種介于作揖、下跪之間的禮節,《紅樓夢》第八回中買辦錢華就向寶玉“打千兒”,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一些滿族雇工向東家請安,依然行此禮。

滿族婦女的行禮方式與男子也不相同,是雙手扶在左膝,右腿微屈,往下蹲身。很多人認爲京劇《四郎探母》中,鐵鏡公主所行之禮即爲此禮。

作者: 高原一秀    时间: 2011-8-22 17:50
了解
作者: 抗风港    时间: 2011-8-22 19:01
学习,进步!   
作者: 京城晓苏    时间: 2011-8-22 19:42
看帖子,让人长知识!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