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第三只眼睛看王莽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1-8-5 15:11
标题:
第三只眼睛看王莽
乱臣贼子,阴谋篡权,王莽臭了2000年。可读了马立诚的《
历史
的拐点——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真替这家伙觉得冤。其实,王莽那年搞改制主要两点,一个是“井田制社会主义”,他把皇亲国戚、贵族豪强受封受赐受赏或者巧取豪夺来的土地,一纸命令化为“王田”,收归国有,重新分配,不准买卖私田,以减轻国库负担和百姓贫困;一个是不准买卖奴隶,还拿自己儿子开刀,强令儿子王获自杀以抵偿被杀死的奴隶性命。凭他想冻结残酷的奴隶制这一点,就朝人权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王莽是高干子弟这不假,他姑妈王政君就是太后,汉成帝刘奭是他表弟,王莽五个叔叔封侯封爵,王家显赫不在话下,朝堂上下,腐败丛生。但唯独王莽是个好同志。老爸王曼死得早,孤儿寡母没有沾上什么好处。但这个苦孩子,读书考试很争气,对母亲特孝顺,对朋友很慷慨,对老师很尊重,是个“克己复礼”的三好学生。和那些飞扬跋扈的表兄弟相比,他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备受瞩目。
公元前22年,大司马叔叔王凤偏瘫在床,王莽代替护士和仆人,端屎端尿,“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王凤大为感动和愧疚,弥留之际,把这个平时没怎么关照的侄儿郑重托付给了太后和汉成帝,封他为黄门郎(皇帝秘书),不久升为射声校尉(首都特警部队领导人)。此时王莽23岁。
后来因为他精通儒家典籍,对人谦卑有礼,廉洁自律,处事公道,不像他那些表兄弟四处封官许愿,乌烟瘴气,因此被太后看好,出息成一代王门新秀。37岁时接替叔叔王根成为大司马,从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依然克己不倦,更加节俭,去过王家的达官贵人竟把为客人端茶倒水的王大司马夫人误当作了佣人。此佳话轰动京城,那些穷奢极欲的贵族人家不得不有所收敛。
逢灾年王莽自动吃素,并赦免囚徒,带头捐款捐地捐粮救助穷人,修建廉租房小区,供贫民居住;大抓精神文明,根据《周礼》重订车服制度……公款吃喝,公款用车受到遏止,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汉平帝12岁谈婚论嫁,成千上万的士人百姓拥向政府门口不肯离去,要求平帝必须娶王莽女儿,以为国母,其他女子完全丧失竞争力。王莽摄政期间,朝廷收到49万人上书,恳请王莽接受加封九锡,也就是说,当时几乎所有知识分子都参与了上书这个行动。如果搞民意测验,那王莽的支持率当在99%左右。而加封九锡则离皇帝只有一步之遥。
一个推举他代替刘氏当皇帝的运动开始兴起。为什么无能的刘家后人永坐江山,而这样的王圣人却不能当皇帝呢?当时绝大多数的臣民一致决定,只有王莽才能使汉朝国家重新强壮起来。于是劝进劝进再劝进,王莽却推辞了又推辞,实在是盛情难却呀,加上许多神迹显灵,表明这是“天意”,不当这个皇帝对不起臣民啊。其实他还真是个顺应历史要求的民选皇帝。只不过他的激进而且大面积剥夺私人利益的措施,把一些拥戴者驱赶到反对者阵营,土地国有化贯彻起来阻力重重。禁止奴隶买卖,也遭到奴隶主的抵制,不得不取消禁令,标志改革失败。
尽管王莽以为吃下古书上的古药就可医治生病的汉朝,尽管王莽时代的耕田根本不够全国这样分,尽管“井田制社会主义”只是一个乌托邦,尽管他脚步向前却眼睛向后,但他毕竟准确地诊断出了社会疾病,也毕竟尝试操作了一次轰轰烈烈的改革。既然改革,就难免交点学费。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