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庄户人之长篇大论 科学开缸篇
[打印本页]
作者:
庄户人
时间:
2011-7-14 12:59
标题:
庄户人之长篇大论 科学开缸篇
科学开缸、轻松养鱼
开缸这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了,论坛里有数以百计的帖子在教我们应该怎么做。说实话现在写这样的帖子是有难度的,已经很难出彩了。我之所以要写这个内容,是因为我有一些创新的思想和方法想和大家分享,同时我也看到在鱼友中流传着一些开缸的错误理论和做法,帮助新手朋友少走弯路,使我们以后的开缸更加科学合理。
先谈一下加速培养硝化菌的问题。
开缸时把死鱼死虾放在滤槽里可以给硝化菌提供食物,加速硝化系统的形成,这好象是一个常识了。刚开始养鱼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开缸,对这个观点没有任何的怀疑,结果却很不好,水混的特别厉害有腥臭味很长时间也养不好水,鱼也都病泱泱的。所以我才痛下决心研究养水质基础理论,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终的结论是这个方法是完全错误的,是有违科学原理的。下面我重点讲一下其中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硝化菌属自营性细菌它的繁殖速度非常慢,开缸时硝化菌数量是很少的,此时在滤槽里放入死鱼死虾后异营性细菌会马上大量繁殖来分解这些有机物,它们的代谢产物“氨”的浓度也会大幅度提高。“死鱼死虾、剩饵,粪便”这些物质都是有机物,过多的有机物会抑制硝化菌的生长,尤其是异营性细菌大量繁殖带来的最大危害是竞争缸内的有限资源,消耗大量氧气、侵占生物滤材、酸化住所,这些都对硝化菌极为不利。在有限的空间内微生物的繁殖是此消彼长的,如果有一些种群的微生物特别强大那么其他种群就会受到抑制,使本来平衡的系统因一家独大而导致崩溃。
开缸时把死鱼死虾放在滤槽里的初衷是好的,但方法是完全错误的,试想一下:开缸时数量希少还很弱小的硝化菌,突然被人为加入的大量的有机物包围了,异营菌会以1000倍于硝化菌的速度大量繁殖,并且和硝化菌争夺氧气地盘,释放出过多的“氨”让硝化菌无力分解,使缸内的生物负载过重,造成毒素堆积水质变坏,硝化菌在不利的生长环境下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把堆积的过多的氨分解掉,这样的做法延长了开缸时间,得不偿失。
科学开缸养菌的真谛是:“合理平衡的氨的供给,硝化菌才能更好的生存”。
正确的做法是:开缸时加EM菌片或硝化菌,缸里放1-2条粗生小鱼,正常喂食,慢慢等待。开缸立即下EM菌或硝化菌可以提高益生菌的基数便于形成优势菌群,EM菌是非常耐饥饿的,不用担心怕被饿死。这个方法开缸的核心是减轻开缸时的生物负载,让益生菌(硝化菌)从一开始就强大,与上面讲述的错误方法正好相反。我用这个方法开过6次缸,心得是:在开缸过程中我的水几乎没有混过,一直很清澈,检测的毒素指标较低,15天后毒素指标检测为零,真正的做到科学、简单、轻松。
这是EM菌片的图片:
注:em菌片是由80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制剂。我现在开缸不加硝化菌了,而是使用EM菌片。因为EM菌群里包含硝化菌,所以没必要在单独添加硝化菌。关于EM菌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做详细的介绍,请关注“我的养水秘诀之水质检测和维护”这篇文章。
再来谈一下开缸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开缸后水变清了就可以放鱼了,以水清做为硝化菌培养成功的标志,认为建立健全的硝化系统,是改善水混浊度的良方妙计,此种说法不仅少有人加以质疑,而且“深植人心”,但令人感到遗憾与惋惜的是这也是个错误的概念!
硝化菌的作用是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再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理论上讲在任何情况下氨和亚硝酸盐都不是造成水混浊的原因,二者都是无机物可完全溶解在水中,就好象把食盐溶于水中一样,根本看不到它们的存在的踪影。换言之,氨及亚硝酸盐的形成根本与水的混浊无关,如此一来硝化细菌就谈不上具有能改善浊度的能力了。
我在多次开缸养水的过程中,在水很清澈的状态下,仍然检测出毒素指标,而且这个过程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10—15天),这也说明水清和硝化系统是否完善无关,不能以水清来判断硝化系统是否已经建立。科学的判断方法应该是以毒素检测指标为依据,以氨和亚硝酸盐含量趋于零为开缸成功的标志,此时下鱼可确保万无一失。
这是氨和亚硝酸盐检测试剂的图片:
检测试剂只有区区几十元,却能让很多新手免去开缸时的无所适从、焦虑和烦恼,只要记住检测的氨和亚硝酸盐含量不为零,就说明硝化系统没有建立好,就不下主鱼。这样会帮你挽回不少的经济损失,当然更重要的让你有一个好的心情,让鱼有一个好的开始。所以我非常推崇以科学检测为依据的开缸方法,尤其是新手应该必备。
我的开缸过程:
1、困水:我一般静置暴露困水3天,条件不具备的可以不困水,使用自来水加适量的除氯剂也可。
2、滤材、鱼缸清洗:用自来水擦洗冲洗几遍就好,从不用高锰酸钾消毒,没有太大必要,以后会开贴说明的。
3、过滤系统的组装:裸缸系统和底沙过滤系统都可以。
4、缸里加水后开泵、打氧、加温、下EM菌片,然后下闯缸鱼,这些工作在一天内完成。
关于闯缸鱼我都是用小红鲤鱼,因为它们是粗生的鱼种好养活,我并不以闯缸鱼的状态好坏来判断水质,它们只是起到垃圾制造者的作用,是用来培养硝化菌的。用闯缸鱼的状态来判断硝化系统是否建立也是一个误区,不科学不可信。
5、每天正常喂鱼,每周换水20%.
6、每3-5天检测一下氨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一般在第5天的时候氨的指标最高,第10天的时候亚硝酸盐的指标最高,第15天的时候就全部为零了。
7、我的开缸是以水质检测数据为依据的,在毒素指标不为零的时候决不下主鱼。以检测氨和亚硝酸盐的指标全部为零作为开缸成功的标准,这时才下主鱼。
最后总结:
科学的开缸方法是以合理平衡的氨的供给为基础,以氨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检测数据为依据,以毒素指标检测为零做为开缸成功的标志。
附录:
氨和亚硝酸盐的毒性
氨又称阿摩尼亚,是鱼缸中最具毒性的污染物,含量过高将引起生物的大量死亡,也是衡量生物过滤系统的重要指标。一般浓度超过0.012毫克/升时鱼就有中毒的危险,毒性表现为: 灼伤、黑斑、鳍裂、没有方向地来回游、转小圈、躺在缸底。氨: 应为 0ppm。
亚硝酸盐含量高也将引起生物的大量死亡,是衡量生物过滤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指标。亚硝酸盐浓度过高,会引起鱼中毒,毒性表现为:缺氧、快速鳃呼吸、游在上层、鳃是褐色而不是草莓红、体色浅淡、食欲不振,进而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当水中的亚硝酸盐的浓度超过1毫克/升,鱼就会死亡。亚硝酸盐含量在0.1毫克以下是安全的健康水质,0.1毫克是轻微污染,0.25毫克以上的严重污染,1毫克或以上水中生物便开始走向死亡
作者:
北方清雪
时间:
2011-7-14 13:33
开缸过程虽然复杂些,但这是科学方法,学习。
作者:
workaa
时间:
2011-7-14 22:52
学习 学习收藏啊,
作者:
我签
时间:
2011-7-15 07:02
科学开缸篇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