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一堂匏器靛颏罐,请大家赏析!!!
[打印本页]
作者:
迎风漫步
时间:
2011-6-2 18:51
标题:
一堂匏器靛颏罐,请大家赏析!!!
一堂匏器靛颏罐,请大家赏析!!!
作者:
迎风漫步
时间:
2011-6-2 18:52
再上图!!!
作者:
梧桐阁
时间:
2011-6-2 19:02
作者:
洪广
时间:
2011-6-2 19:21
。。。。。
作者:
zizi
时间:
2011-6-2 19:29
作者:
京城晓苏
时间:
2011-6-2 19:38
欣赏了,能否介绍一下?
作者:
迎风漫步
时间:
2011-6-2 19:43
引用第5楼京城晓苏于2011-06-02 19:38发表的 :
欣赏了,能否介绍一下?
匏器简介
清代康熙年间的匏器工艺已臻精致,品种齐全,式样新奇,纹饰丰富。至乾隆年间,这种“朴雅”之器更深得皇帝弘历的钟爱,以为可胜金玉,乾隆御制诗中以匏为题材的即有数首。这些宫廷制匏器除供御前赏玩外,还被作为珍贵的礼品用以赏赐王公贵宦以及馈赠外国嘉宾使臣。
编辑本段发展简史
匏器最早是宫廷盛水用的工具,后来逐渐发展为皇宫贵族装饰把玩的用品,制匏工艺也随之受到皇家重视,制作工艺日渐精巧,清代康熙年间的匏器工艺发展到了高峰,出现了笔筒、花插、杯、碗、蝈蝈笼、蛐蛐罐等式样新奇,纹饰丰富的匏器。其中一些宫廷制的匏器还被作为珍贵的礼品用以赏赐王公贵族和外国嘉宾使臣。清代中期后,火画、压花、刀刻等制匏工艺相继出现,这类作品均是以天然束腰葫芦为之,姿态横生,境界各异,极具观赏价值。 匏器"即葫芦器,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相传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以葫芦为原料制成的瓢和乐器。匏器是明代(公元1368~1644年)末年出现的一种特殊工艺品,由当时的太监梁九公首创,此后一直受到宫廷的重视。
制作方法
"匏器"的制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成熟后的葫芦加工成形态各异的器物,工艺技法主要有圆雕、深浅浮雕和镂雕等,其中还包括拼贴、镶嵌等技艺。另一种是将模具套在正在生长的嫩葫芦上、使其长成与模子完全相同的样子,有人称其为"范制葫芦器"。在古代诸多的养虫器具中,匏制虫具以其典雅别致的造型,受到鸣虫爱好者和收藏者的珍惜。
编辑本段匏器种类
"匏器"的种类可分为实用器和陈设品两大类,从各种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以至赏玩之物,应有尽有。这些作品精微工巧,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的风尚和审美取向,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珍贵遗产。此外,匏器在具有实用价值的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那些经过收藏者长期把玩摩挲传世器物,更给人以古朴、凝重的美感。 现存的匏器实物和款识,以清康熙时期为早,有杯、盘、碗、壶、盒、瓶、笔筒、鼻烟壶、蝈蝈笼和乐器等器具。其中康熙年间的匏器以六瓣碗、缠莲寿字纹盒、八方形笔筒、蒜头瓶和四弦琴等物为最精。
艺术文化
匏器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玩儿文化。这种工艺是用人工和天然相结合的一种宫廷文化。清康、雍、乾三代皇帝特别特别喜欢这个匏制的器物,其中包括蝈蝈葫芦。种一片葫芦,但是成熟起来的寥寥无几,所以它非常难得。不论在拍卖场还是在古玩市场中,匏器都在不断的展现自身的美丽。其艺术性在藏家手中体会,在把玩中找寻。当看到那些“先天禁锢、后天加工”的匏器在手中盈盈一握,我们不仅仅感觉在玩那匏器文化,而且是在找寻那断历史。这样其收藏价值也在我们的手中凸现。
编辑本段清代匏器史略
正文参考中华匏艺世家网《大雍说葫芦》 范制葫芦器的出现使古代葫芦器工艺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并在清代达到繁荣。范即指模子。范制葫芦器的制作原理是利用葫芦幼时较嫩可塑性较强的特点,用模子抑制它的自由生长,使其只能在模子的有限空间里生长。这样长成后的葫芦就失去了原来的自然形态,而是和模子一模一样了。这和古代用模子铸钱是一个道理。也许古人正是受到铸钱的启发,才想出这么一个主意,为我们创造出那么多精美的葫芦器,开创了一门全新的工艺领域。说起来范制葫芦器的道理并不复杂,方法亦很简单,但究竟是哪位聪明人最先想出了这个主意,还是令我们赞叹不已的。 范制葫芦器是在何时出现的?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前面曾引商承祚《长沙古物见闻记》中有关“楚匏”的记载,其中说到石笙的“吹管亦匏质,当纳幼葫芦于竹管中,长成取用。”如果此说能够成立,则范制葫芦的方法早在春秋时代就为人所知了,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不过这种说法属于推测,说得也很含糊。其实吹管是否用竹管范制而成,本来完全可以从原物上看出来,可惜这件古代葫芦器已经毁坏,不能对它进行更细致的考察了。既然实物已毁,结论又属推测,此说当不可信。另说出现在唐代。现日本存有一个从中国传入的“八臣瓢”,乃范制之物。此器原藏日本法隆寺,明治间奉献宫中成为御物。其形似一个双耳盖罐,上绘三组人物,分别是孔子、荣启期问答图,苏秦、张仪向鬼谷先生求都图,四皓盘游图。此器何时传入日本不明,至其创制年代及作者为诠,就更不清楚了。有人从画意上考察,认为颇具唐人风格,怀疑为诏代故物。不过因无文献资料的佐证,此说亦很难成立。仅从画风上判断,毕竟只是一种推测。 史料显示,范制葫芦器的出现该是在明朝万历年间。谢肇浙在《五杂俎》“物部”中有如下一段记载:“余于市场戏剧中见葫芦多有方者,又有突起成字为一首诗者。盖生时板夹使然。不足异也。”葫芦长成方者,且有的突起为诗,必为范制无疑。他所说的“板”即木模。当初的木模是应该是光素无纹的,或许就是用木板钉成的小方盒,故谓之“板”;但后来又进一步,在木板上刻凹入的诗句,葫芦上便长出凸起的诗句来,这就是“突起成字为一首诗”的原因。最初可能是某个人无意间为之,但当发现葫芦竟能按照模子的样子长成后,便开始有意识地范制葫芦。就制作工艺品来说,以光板钉成木盒,套在葫芦上便可得到方葫芦,较为简单易行,所以这一类制口较多;而刻字成诗者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因而更为少见。谢肇浙以为“不足异”,主要是说其中的道理很好理解,不必大惊小怪,误认为真的有天志的方葫芦。但从另一方面看,既然他将此事记入自己的著作中,多少还是作为一件奇异之事来对待的。说明范制葫芦在当时是新出现的东西。
“市场戏剧”的介绍
为什么这种方葫芦或带诗的葫芦是出现在“市场戏剧”中而不是其他场合?所谓“市场戏剧”是指元明时期的一种街头演出活动。中国古典戏曲至宋已基本成熟,并有了专供演出的街头“勾栏瓦舍”;至元代已达到十分繁荣的程度,专门的演出剧场也达到相当规模。但对广大下层艺人来说,街头的“勾栏”仍然是他们的主要演出场所。在这些街头演出活动家中,除了戏曲之外,也有杂耍、魔术、说书等类艺术。所以这里的“市场戏剧”实际上是个很泛的要领包括当时的多种艺术活动。那么范制葫芦器在这些演出活动中究竟作何用途呢?因缺乏这方面的资料,还很难作出准确有说明。据笔者推测有两种可能,一是作为演出时的道具,比如魔术表演中的道具;二是可能仅仅起招徕观众的作用。虽然谢肇浙没有说明它的具体用途,为我们留下了些遗憾,但从他的这段记载里我们可以知道,范制葫芦器的发明者是民间艺人,其用途与艺术活动有关。另外,早于谢肇浙的明代散曲家冯惟敏有一首题为《咏诗匏》的菜曲,内中说:“付奚童仔细收拾,债高贤珍重留题。览诗篇字字精工,咏词章句句神奇。”其所咏的“诗匏”,是谢肇浙所记的那种范制品呢,还是将诗写在葫芦之上?从“倩高贤珍重留题”一句看,似乎是后者而非前者。
匏器另类传说
关于范制葫芦器出现的年代,还有一种说法,即出现于清初。清代的乾隆皇帝在他的《诗壶卢器》一诗的序中说:“壶卢器者出于康熙年间。圣祖命奉宸取架匏而规模之,及熟遂成器焉,研究会、盂、盆、盒惟所命。盖其朴可尚,而巧非人力之能为也。”另外沈初的《西清笔记》亦云:“葫芦器,康熙间始为之。”根据他们的说法,葫芦器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才出现的,而且是奉玄烨之命才创造出来的。显然,这一说法是不切合事实的。既然明代已有之,当然就不能再说清代才发明;况且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深居皇宫室,不事农桑,凭空想出,很难令人理解。事实是,明代后期出现的这种民间工艺品,由于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被作为供品进入到皇宫,得到爱好艺术的康熙皇帝垂青,成为最高统治者垄断的宫廷艺术。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1-6-2 19:46
这个很少见的
作者:
张顺元
时间:
2011-6-2 21:06
见识下
作者:
天府四少
时间:
2011-6-3 03:28
欣赏了.......
作者:
迎风漫步
时间:
2011-6-3 07:16
引用第3楼洪广于2011-06-02 19:21发表的 :
。。。。。
谢谢赏析
作者:
xiaoyu102
时间:
2011-6-3 08:20
学习一下!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