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书画赝品的四个新花样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1-4-23 09:49
标题: 书画赝品的四个新花样
  屡有书画作品在拍场突破亿元大关,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收藏者转向书画领域。然而,书画拍品的真伪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环球收藏网的专家介绍了书画赝品的四个新花样。

  一些人为了牟取暴利,采用编故事等方式推销赝品,什么祖传宝贝、出土文物等,还有的甚至会因人而异,把故事编得天衣无缝。随着投资者的日趋成熟,传统骗术曝光率高,贩假者开始对赝品进行更为巧妙的包装,主要有以下四种,投资者和收藏者务必要警惕,避免上当。

  一是采用现代技术“合影”

  近几年,在一些拍卖会的预展上,常会看到某名家与该幅拍品的合影,拍卖行采用此方法的用意是为了证明该幅作品是画家真迹。相关人士透露,他一外地的朋友曾请他安排沪上一位画家去办展销,问他如果画家不去是否可以,他说展销期间买画的人都想与画家合影,如果画家不去,买家怕买进的作品不可靠,这样将严重影响画家作品的销路和价格。

  这透露了市场的一个信息,买家非常看重画家与买家及作品的合影。而推销赝品的人为了以假乱真,他们会利用现代照相技术将画家与赝品进行合成,买家如果仅凭照片来判定作品真假是很容易被欺骗的。
  二是请名家在赝品上题跋

  一般在拍卖场上,只要有大名头或鉴定家的题跋,买家都会踊跃竞投、志在必得。在买家眼里,花巨资购买这类作品可靠、放心。记得中国嘉德曾推出过傅抱石的力作《丽人行》,画上就有徐悲鸿、张大千两位大师精彩的题跋,最后该作以1078万元成交。

  卖家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向买家证明该作品是真迹。那么,为何会出现名家或鉴定家在赝品上题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持有赝品的人出钱请名家或鉴定家题跋,而名家或鉴定家受到金钱的驱动而题跋;二是鉴定家走眼。从以往的经验看,任何一位鉴定家都不可能保证百分百的准确,因为鉴定字画不是依靠仪器,只能凭主观经验。所以,鉴定家走眼也就在所难免。

  三是真假混合共同出版

  过去,我国出版名家画册是比较严格的,现在只要有钱就可以为画家出画册。需要指出的是:在拍卖场上,买家对拍品是否被发表和著录非常看重,一般拍品只要被著录和发表过,往往会拍出相当理想的价位。

  如上海崇源2003年春季拍卖会有8幅陈佩秋的作品,其中一件用工笔细就的《海棠山禽图》,尺寸不到3平方尺,由于该幅作品曾在香港艺苑2002年出版的《中国艺苑名家作品》上发表,故受到藏家的青睐,最后以6.16万元拍出,其他陈的绘画作品尽管尺幅比这幅大,画得也不差,但价格远逊于此幅。

  同样,在本场拍卖中,凡著录过的拍品几乎都有上佳的表现。如来楚生的作品历来价格不理想,此次《白鸭浅水图》不到3平方尺,但该作曾多次被出版社发表,以2.2万元拍出。所以,著录过的作品创造可观的市场行情是不争的事实。于是,一些推销赝品的人摸准了买家的心理特点,将某名家的真迹和赝品混合在一起,印成画册,以蒙骗买家。

  四是以真带假推动卖价

  时下举办艺术品的拍卖行不少,这当中自然有好有差。一些较小规模的拍卖行,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利润,采取不规范的操作方式,同赝品的委托人暗箱操作,欺骗买家。

  在某拍卖会上见到这样的情景:在字画预展上,各有韩天衡和方增先的两件绘画作品,均为一真一假,真的作品还在某画展上展览过。在上拍时,韩的真迹受到了追捧,以2万余元被买走,后一幅韩的赝品被拍至数千元。同样,方增先的真迹被拍至9000多元,另一件赝品被拍至2000多元。从拍卖动机看,很明显拍卖行在安排拍品先后时采用将真迹放在前面,赝品放在后面,意在通过真的价格来带动赝品的价格。类似现象,并不在少数。

  希望广大投资者练就火眼金睛,于万千赝品中“淘”的宝贝。
作者: 北方清雪    时间: 2011-4-24 21:57
小心书画赝品的四个新花样。
作者: 京城晓苏    时间: 2011-4-30 20:54
只要不买,就不会上当受骗!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