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教师”的古今称谓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11-4-5 13:59
标题: “教师”的古今称谓
教师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是人类通向文明的桥梁。几千年来,教师的别名代称林林总总。

  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了“庠”和“序”,即萌芽中的学校。于是出现了萌芽中的教师——学官,“司徒”、“秩宗”、“典乐”这些学官既是管理行政的首领或长老,又是社会教育的承担者。

  进入奴隶社会,官办学校出现,教师名称同时出现,时称“师氏”、“父师”、“少师”,但彼时的教师大多由官吏兼任,官就是师。而“师氏”就是掌管辅导王室、教育贵族子弟及朝议得失之事的官,同时又是国学中的教师,因而“师氏”便成了教师的称呼,又简称“师”。“父师”、“少师”,是乡学中的教师,退休的士大夫。郑玄在为《仪礼·乡饮酒礼》作注说:“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名曰父师,十名曰少师,而教学焉。”

  真正的以教为业的职业教师始于孔子办私学。私学中的教师就别称为“塾师”、“书师”、“学究”、“老学究”、“村夫子”、“门客”、“馆师”、“馆宾”等。塾,旧时私人设立的进行教学的地方。塾师,就是教师。“书师”指汉时教初学的教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汉魏博士考》中解释道:“汉时教初学之所,名曰书馆,其师名曰书师。”

  “学究”和“老学究”是指私塾的教师。“村夫子”是对乡村塾师的称呼。“门客”是家塾的教师,元代《赵氏孤儿》第三折:“不如只在我家中做个门客,抬举你那孩儿成*长大,在你跟前习文。”

  “馆”是旧时的私塾。“馆客”、“馆宾”、“馆师”即教师,宋代吴自牧《梦粱录·闲人》:“食客者,有训导蒙童弟子者,谓之‘馆客’”。明代贾仲名《萧淑兰》第一回:“萧公让有二子,命小生作馆宾。”

  自战国至唐宋,人们尊师重教,教师地位很高。孟子把师与君并列,荀子进一步把教师纳入了天、地、君、亲的序列。《吕氏春秋》曰:“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而一些帝王对自己的教师,也确实是“屈万乘之重”,“厚师臣之遇,执弟子之礼,或不名以士恩,或乞言以敦教。”形成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尊师传统,也为教师留下了许多敬称和誉称。

  《韩诗外传》中说:“古之谓知道者曰先生,何也?犹言先醒也。”意思是说先从蒙昧中解脱出来的人才称为“先生”。“先生”原为古时对老年教师的尊称。《礼 .曲礼》:“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人言。”郑玄注:“先生,考人教学者。”《管子 .弟子职》:“先生既息,各就其友。”

作者: 申大    时间: 2011-4-5 15:14
目前对:“教师”待遇也相当高!
作者: zizi    时间: 2011-4-5 15:54
学习了   
作者: 高原一秀    时间: 2011-4-5 16:05
  
作者: 彪彪    时间: 2011-4-6 14:36
认真学习。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