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揭秘造假古玉器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榆树
时间:
2007-3-26 00:47
标题:
揭秘造假古玉器
这里揭露玉器造假、 以假乱真的秘密。 其一,玉粉压模玉器越做越精。根据几位收藏者带来的玉牌,玉器专家不禁惊叹目前玉器造假者的功力。专家称,目前在市场上很多玉牌都是用玉粉浇铸在模具之中压制而成的。但由于其看上去洁白,摸起来玉质细腻、柔和,仔细研究起来玉牌的雕工又非常精致,因此这种玉粉所制的玉牌几乎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更有甚者,还在这种玉粉制作的玉器中做出了绵等一系列纹理,这种作假让专家都真假难辨,需要仔细研究。同时,还有一些造假者在玉粉中掺入水晶等粉末,这就在硬度上达到了真正玉的标准,有时候就算是机器都难以检测出来。因此,专家建议在购买玉牌等看似羊脂白玉的玉器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其二,两种老玉容易被新做。一是手扳。一般老手扳都是素面的,没有雕刻的纹饰,因为手扳开始主要是在拉弓的时候使用。到了清乾隆以后,手扳逐渐成为了一种男性的装饰物,手扳上逐渐有了刻工,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一些造假者就大批购进素面的手扳,然后再雕刻上精美的纹饰来冒充老手扳出售。二是籽儿料。籽儿料上多半带有玉皮,虽然玉质相同,但质量、大小等都不如玉料。但籽儿料经过长时间流水冲刷,表面非常细腻、光滑。因此进行加工以后也可冒充老玉出售。另外,还有很多造假者不惜工时,使用老做工,如手工雕刻,利用动物骨头、竹子等较为原始的工具进行打磨等来处理籽儿料,这种做旧的方法也是最难辨认的。 辨伪要点古玉器的辨伪是一门非常专业的非常严谨的学问。拥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和成熟的辨伪技巧的朋友,他们一定是非常注意学习和借鉴前人和当代学者专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他们一定熟知每个时代玉器的器形、纹饰、琢工等特征的。要想提高自己的鉴赏和辨伪能力,必须: 第一,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除熟读中国玉器史外,还应熟读中国通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研究中国的青铜、陶瓷、书画等艺术,追踪现代考古学的最新发现。 第二,大量地接触、研究实物。专业人员近水楼台通过对实物大量地类比研究,快速提高自己的辨伪能力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广大爱好者除了虚心向专业人员请教外,认真研究图片画册,注意听各类讲座,仔细观察博物馆藏品,利用闲暇时间去古玩店或古玩市场对各种真品或赝品进行比较研究等,都是提高自己辨伪能力很好的途径。 第三,有条件的同志应该向治玉工匠虚心请教。熟悉现代治玉特点、琢玉方法,对深刻领会各代玉器的治玉工艺特点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如震惊中外的殷墟妇好墓玉器出土后,专家学者深入玉雕厂广泛听取琢玉工人的意见、虚心向老玉工请教一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四,对玉材应该有一定的认识。是玉还是非玉,好玉还是玉皮这直接影响着古玉的价值也影响着衡量玉器雕琢水平。
作者:
老榆树
时间:
2007-3-26 00:48
辨伪之事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但拿到一件玉器应该一看器形,二看纹饰,三看琢治特点,四看玉质,五看沁色。一看器形
器形是器物给人的第一印象。判断某器为某物后,就可以根据该器物的发展衍变,某时代该具有的特征,判断它是真品还是赝品,这是辨伪的第一步。二看纹饰
优美的造型和婉转自如的纹饰是玉器惹人喜爱的必备条件每个时代的纹饰有每个时代的特点:龙山文化以复杂阴线勾连的兽面纹和商的纹饰随型变化以及令人注目的臣字眼;春秋战国以谷纹、蒲纹等为代表日趋抽象繁密的纹饰等特点都是必须熟记在心的。三看琢治特点
一块玉必须经过多道工序才能成为一件玉器,琢治时的锯片、钻孔,雕琢等加工情况是判断玉器优劣真赝的重要标准。四看刀工 古代刀工细腻而现在刀工粗糙。古代雕刻玉的图案,一般一条纹路是一刀走完没有回刀,而现在后仿的仔细观看是有回刀的;再就是从玉本身的光谱看,和现代玉绝对不一样的,怎么做都不可能做一样的,只能接近。五看玉质
我们知道和阗玉也即软玉是商代才开始使用的,汉代才大量进入中原地区的。而红山文化的玉器一般是由呈黄绿色的岫岩制成,翡翠是明末传入中国,清代才较多使用的硬玉,因此用和阗玉制造的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是可能为真品。而用翡翠制造的汉玉,真正制作时代绝不会太早,但用昂贵的和阗、翡翠伪造古玉从经济上考虑是绝对不合算的,因此它是极少量的,一般为宫廷仿造。现在充斥古玩街的,都是一些价格低廉的石性很强的似玉甚至是大理石。六看沁色
沁色的深浅、形状是鉴赏、也是辨伪的一大要点,需要提醒广大读者的是,不是的出世古都有沁色,而现在众多古玩摊上看起来天衣无缝的古玉,是运用高新科技产品人工染色的产物。 人工染色虽可乱真,但细心辨析还是能准确识别的。如伪造的鸡骨白干枯似石,缺乏玉特有的温润感;人造血沁仔细嗅来有一股血腥味,且迄今的考古发掘得到的玉器中未发现有此种沁色,至于用提油法上色的玉器,油腻感很难消除。此外,观察色沁处是否正好在玉器的瑕斑处,也是辨析的捷便途径。 现在的古玩市场上,仿制品极多。像战国的龙形纹玉佩;汉代的各种龙纹、蛹虎纹的小件器、玉佩饰、玉鸡心佩;明代的子刚(冈)款玉佩等。玉辟邪、玉龙、玉马也是仿制者较多伪造的对象。现代仿古玉器者也掌握着几手可以用卓越二字形容的染色技术,他们一般喜欢把小件器通体染成烟垢色,也喜欢在玉壁、玉辟邪上人工染上土黄色和灰黑色。掌握了这些特点,你就不会受骗上当,听信摊主之言,徒寻烦恼。
作者:
老榆树
时间:
2007-3-26 00:48
如何玩古玉?对古玉,玩玉之人有三忌、四畏,刘大同在《古玉辨》中说,三忌:忌油、忌腥、忌污秽;四畏:畏冰、畏火、畏姜水、畏惊气。三忌,四畏虽是心得,里面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望收藏古玉的朋友以做参考。忌油 忌油是指古玉应避免接触油腻、油脂,这些物质可封堵玉质的微隙孔隙,使玉质中灰土无法排出,玉器自然不会莹润,也不会透出所谓的清光,古人认为玉石中有排泄杂志的管道,称之土门,所谓土门即是指玉石中所具有的微隙孔隙。玉器因在地下长期受水浸土蚀,微细孔隙中自然渗入土质或杂质。养护的目的便是尽量使其杂质吐出,便可使古玉还原。 一但沾了油腻,解决的办法有二,一是用滚水煮一会儿,便可退油,二是将玉件放入干面粉中,吸除油脂。从而不使土门闭塞,而渐渐现出宝光。 日常佩戴中,古玉每天都接触人体,同样沾有人体分泌的油脂等。有二种办法可解决此问题,一谓之温吐,二谓之干吐。所谓温吐,即是在睡前将玉器置入温水中浸泡,早晨再取出擦干佩戴。所谓干吐就是前面刚提过的将玉器放入干面粉中,吸出其油腻。从而使玉质土门不封闭,在人体恒温及摩接作用下,慢慢复原。一般每隔四五个月,进行一次处理即可。 其实所谓忌油根本目的就是保持玉质的微隙孔隙的基本清洁。忌腥 玉器与腥物接触,不但使玉器含有腥味,也会伤至玉质。人们发现,在海滨出土的玉器,往往没有一件是完美的。古人认为,这便是由于腥气或腥液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进入玉器内和玉石内部的化学成分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使玉质受损,所以古玉要避免与腥物相触。忌污秽 其一,污秽会使土门闭塞,而使玉质中的灰土不能退出,其二,可能使玉质与污秽物产生化学反应,使玉质受损。所以忌污秽是忌油和忌腥的综合。因此玩玉之时,事先要洗净双手。畏冰 玩玉之人认为,如果古玉时常近冰或被冻,则色沁就不活,没有润感,谓之死色。有人以为将古玉放在冰箱中冷冻,会使其通透和质坚,实在是错误。正相反玉质可能会产生裂纹而不可挽救。更何况色沁不但不会活,反而可能无论怎样盘也就救不活了。纠其原因是破坏了玉质(色沁)中吸附水的存在。另外低温也会使破坏玉石矿物之间的结构。畏火 古玉如果常靠近火或热源,则可能使色浆尽褪,所谓色浆主要是指玉质表面光泽和透明度。古玉近火受热,尤其是高温,可导致裂纹的产生,亦可伤及玉质,从而失去光泽,降低透明度。不要说古玉,即便新玉,也是一样。此外也因为玉器多有过蜡,因而高温易使蜡熔化,而便表面光泽降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见珠宝店的玉器柜台中放着一杯水的原因。由于柜中的射灯温度和湿度,从而减少射灯对玉器的影响。其科学原因基本是高温可能使组成玉的透闪石阳起石产生物力变化,破坏玉石结构。畏姜水 有些人本以为姜水乃除腥臭之物,正可除去出土古玉的土腥气或腐臭气。谁知却伤及玉质。古玉与姜水接触,往往会使已有的沁色暗淡无光。如果浸的太久,还会使玉器浑身起麻点。以后即便不断盘玩,也难以补救。畏惊气(怕跌) 是指当佩戴者受惊或不慎,将玉器跌落在地或碰撞于硬物之上,重者粉身碎骨,轻则产生裂纹,即使看不见裂纹,也不意味着其完好无损。因为重撞之下,内部结构总会受影响,即便是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纹,也是玉器的隐患。因此玩玉者讲究平心静气,借惊借燥,这也是修身养性的内容。 由上述可见,古玉的佩戴、把玩和养护,都是不可马虎的。同样三忌、四畏也是玩新玉的玩家要遵循的准则。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07-9-21 13:30
好文章,学习了。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