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苏州下津桥 ![]() 正阳大桥位于江苏昆山甪直镇东市梢,是甪直镇上最大的石拱桥。建于明万历年间,初名青龙桥,后称震阳桥,崇祯初重建,改今名。清代多次修葺。桥体以金山花岗石砌,高大雄伟。桥长五十八米,拱高十二米,桥孔十米,桥面宽五点二米,有六十六级石阶,是甪直镇上最大的一座古桥。清晨,它是全镇第一座迎接旭日的建筑,故名。桥东西各有楹联。站立于桥面,小镇风光尽收眼底。夜晚于此观赏长桥月影,别有情趣。此为甫里八景之一“长虹漾月”。 二、江苏南京七桥瓮 ![]() 七桥瓮在南京市光华门外,横跨秦淮河上,是明初建造的石质拱桥。因桥有7孔,清代又称七桥瓮或七瓮桥。长约百米的七桥瓮设计精巧,建造坚固,为我国古代拱桥中的杰作之一。其桥身用花岗岩和灰岩掺石灰浆、桐油等砌成,异常坚固,尤其梭形桥墩两侧分水尖石上各镌刻6只精美的分水兽,卧伏在桥墩巨石上,不仅美观,而且具有标明洪水位的作用,所以600年来,桥至今仍在内河航运上发挥重要作用。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三江苏苏州吴门桥 ![]() 吴门桥位于苏州城西南的盘门外,跨古运河(护城河),为陆路出入盘门的必经通道。据《吴县志》记载:始称新桥,又名三条桥,宋元丰七年(1084年)郡人石氏出资兴建,横绝漫流,往来便利。绍定中重建,改今名。明正统间苏州知府况钟再建,以后历代均有修建。目前为苏州留存最高最大的单孔石拱古桥。用花岗石砌筑,杂有少量武康石。全长66.3米,中宽4.8米,拱券石10排,长系石11根,纵联并列砌置。条石桥栏凿成凹凸状,犹如通长靠背椅子。桥额阴刻楷书桥名。南北两坡各铺设条石踏步50级。北端金刚墙左右两翼均砌有宽约0.6米的纤道,为纤夫穿越桥洞的便民设施。吴门桥高大壮伟,与邻近的瑞光古塔、古水陆盘门浑然一体,古运河滔滔东流,舟船帆影往返不绝,是苏州城西南重要的文物古迹游览区。 四、江苏苏州普济桥 ![]() 普济桥位于苏州阊门外山塘街,跨山塘河。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桥侧有普济堂,因以名桥。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修,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1925年重修。此桥为三孔石拱桥,花岗石砌筑,南北走向,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全长38.69米,中孔净跨9.16米,矢高4.37米,桥面中宽4.05米。南次孔跨5.31米,矢高2.6米,北次孔跨5.29米,矢高2.54米 。两端石砌踏步,分别为26级、30级。拱券内壁刻有捐款人姓氏。东西两面明柱刻有桥。联句点明了桥所处地理环境和水路走向。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
- |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