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大悲寺和少林寺 [打印本页]

作者: 买卖提    时间: 2008-1-21 18:40
标题: 大悲寺和少林寺
佛教自印度经中亚传入我国有近2000多年的时间,期间历尽坎坷磨难,但以其高尚的教理、完善的教义及揭示宇宙真理和拯救全人类的思想,最终被绝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同所信仰。但时至今日,同样的经典、同样的戒律、同样的理论,却出现了不同的信仰追求,完全截然相反的处事法则。怎能不使得想皈依正法的慕道者踌躇彷徨,怎能不使得虔诚的三宝弟子徘徊迷茫,怎能不使得外道及所谓的“游客”所耻笑。
  这段时间本人详细看了有关此类的文章,心情真是可以用悲喜交加来形容了。悲的是佛制的戒律在不少地方以被当做儿戏,任其擅自曲解、肆意践踏。喜的是在中国大陆依然有如此威仪,如此庄严的佛寺及僧团。在此以图文并用的方式向大家来展示,请诸教友来评说吧!
  大悲寺
  依教奉行溯正源,良苦用心谁人知?
  纵然世间一比丘,不退初心证菩提。
  大悲寺是大乘佛教在中国大陆唯一不设立功德箱的佛寺之一。由一茅草棚和两位比丘起家,持比丘戒、菩萨戒,全体僧人终身不摸钱,穿百衲衣,日中一食、过午不食、头陀行、托钵乞食。十年间共剃度比丘数百人,在此皈依三宝者数万。行脚数十万公里,使得无数人得以亲近三宝,近闻于佛法。
  [attach]69456[/attach] [attach]69457[/attach]  
少林寺
  禅宗祖庭终变味,万金虏尽世人心。
  纵是荣华富贵僧,还是世俗贫贱心?
  少林寺建寺有1500余年,由禅宗祖师印度高僧达摩所确立,是大乘佛教禅宗的祖庭。近20多年来由于电影《少林寺》而兴起,成为河南省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成为登封市的经济支柱。
  [attach]69458[/attach] [attach]69459[/attach]  
大悲寺住持,妙祥僧团创建者妙祥大师!
[attach]69460[/attach]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外国人授予“博士、MBA、CEO、政治和尚、经济和尚、精英和尚......的称谓。

[attach]69461[/attach]
大悲寺全体僧人以及住寺的护法居士严格遵守佛制戒律,日中一食、过午不食。全体僧人行脚途中全部托钵乞食,为众生种下了无量无边的福铩?
[attach]69462[/attach] [attach]69463[/attach]  

供养三宝是佛弟子的义务,其功德不可思议

养尊处优,衣着鲜亮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帝王一样的排场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接受采访
[attach]69464[/attach]

央视演播大厅里,不知他是要宣讲少林禅宗的精髓呢?还是又要为自己公司化经营少林寺而取得的辉煌成绩自吹自擂自赞呢?看着这个翻筋斗的小和尚,难道少林寺除了马戏团式的把戏外,就真的没有一点拿的出手的东西了?

大悲寺僧人在行脚途中为赶来的佛教徒讲解教义
[attach]69465[/attach]
作者: 寒夜听竹    时间: 2008-1-21 18:42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净心斋主    时间: 2008-1-21 20:46
阿弥陀佛   
两位和尚我都认识  但两位和尚都不认识我  
                                      南无 阿弥陀佛
作者: 净心斋主    时间: 2008-1-21 20:54
阿弥陀佛  两位和尚  一位苦行修头陀  一位表法修菩提  两位和尚同样都是在弘扬佛法   
须知
法无定法  定法无法
作者: 亚尔斯兰    时间: 2008-1-22 11:06
引用第3楼净心斋主于2008-01-21 20:54发表的  :
须知
法无定法  定法无法


不尽然也,法者即非法是名为法,佛法并非律法而是方法,故而世间万事万物可正道者即是佛法——法固然是法,非法也是法,非法非非法亦是法,定法是法,无法是法,可一念生净信者,便证菩提。执着于法者固然不得解脱,执着于非法者亦如是。
作者: 凤鸣西岐    时间: 2008-1-22 11:23
法无定法,事无常态。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语薇    时间: 2008-1-22 13:50
南无阿弥陀佛,野豌豆来学习下佛教知识。
作者: 老陈头    时间: 2008-1-22 16:26
[s:2]面壁苦行,是修行.一切为财为名为享受,绝不是佛法.__我是这么说的.  [s:8]
作者: 铜嘴.料    时间: 2008-1-22 20:51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凤鸣西岐    时间: 2008-1-24 20:58
出得世间,入得世间方为僧。僧就是僧,何必再分僧?南无啊弥........
作者: 亚尔斯兰    时间: 2008-1-24 21:50
引用第9楼凤鸣西岐于2008-01-24 20:58发表的  :
出得世间,入得世间方为僧........


僧者僧伽也,其义为众,要集受具足戒的比丘,三人或四人以上,才称为僧。
作者: 凤鸣西岐    时间: 2008-1-25 16:50
我认本性不认名数,请施主勿存分别心。“能休尘境为真境,末了僧家是俗家。”
作者: 亚尔斯兰    时间: 2008-1-26 22:25
引用第9楼凤鸣西岐于2008-01-24 20:58发表的  :
僧就是僧,何必再分僧?南无啊弥........
引用第11楼凤鸣西岐于2008-01-25 16:50发表的  :
我认本性不认名数,请施主勿存分别心。“能休尘境为真境,末了僧家是俗家。”


着啊!可见名僧者未必是僧,还是要分一分的,未了僧家是俗家嘛——不过分为僧家俗家依旧是存了分别心,而怎么分得僧家和俗家呢?无非也是从“名”从“数”,既然只认本性又无分别之心,如何出此言耶?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