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为何弃千里马而取伯乐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10-12-13 13:45
标题: 为何弃千里马而取伯乐
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在韩信和萧何之间,他选择了萧何,在千里马和伯乐之间,他选择了伯乐。
  为何?
  我很欣赏韩信受“胯下之辱”时的耐性,更欣赏韩信由执戟郎中一步步晋升为齐王的才能。但是韩信做人有一个极大的失败之处——就是显摆。霸王项羽有句名言:“富贵而不归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出人头地了,显摆显摆也属人之常情,但是韩信搞得好像太过了,为了显示威风,他常常带着一只很大的卫队和仪仗队,耀武扬威,巡行县里。
  如果说显摆是为了满足一下虚荣,那么过于张扬则无疑是一种轻狂了。
  相比之下,萧何则更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想当年,众将军离刘邦而去,这其中自然也有韩信,于是便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典故,这时萧何已经表现出了伯乐的气质。由此可知,萧何是具有远见卓识的。
  作为一个世间不常有的伯乐,难道会逊色于韩信这匹千里马?
  西方有句谚语:“仆人眼里无英雄”,就是说,神与人靠的太近了,自身也要被同化为人。从中国看来,应该是:“老乡眼里无英雄”韩信和萧何便是老乡,该是“眼里无英雄”,但萧何在刘邦还是泗水亭长的时候就看到了他的潜质,这便是“萧何慧眼识英雄”。那么韩信、萧何谁有见识自不必多说了。
  富有才智的人往往不一定有器量。正因为有才能,往往使人恃才自傲,目空一切,甚至不知天高地厚,韩信是也!当年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去见樊哙,樊哙称之为“大王”,但是樊哙仍然看不起人家,此足以看出韩信的器量之小。萧何的器量就大得多了,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萧何的器量不大也不可能当上宰相。
  韩信无“大丈夫当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之”的雄图伟略,又不懂“谦受益,满招损”的立身处世之道,被放弃自然可以理解。也许正应了那句老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抛开一切的外在因素,人与人本质的不同,似乎不外乎两方面:智慧和能力。纵观古今,有许多有能力的人不够智慧,但许多智慧的人一定具备能力,这或许能诠释“知识就是力量”的本质。
  我崇尚智慧的人!智者是引领这个物质世界的灵光!而一个人智不智,就看他能否看透物质,看透物质背后的空间。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0-12-13 13:46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作者: xiaoyu102    时间: 2010-12-13 14:13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作者: 京城晓苏    时间: 2010-12-13 14:13
说得好,自古千里马常有,儿伯乐却不常有。
作者: 彪彪    时间: 2010-12-13 14:26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