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汉字故事:从大篆到隶书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10-11-3 13:53
标题: 汉字故事:从大篆到隶书
[align=justify]大篆

       大篆又叫做籀文。《说文解字》保存了220多个籀文。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这些文字“左右均一,稍涉繁复,象形象事之意少,规旋矩折之意多”。

       籀文、石鼓文、诅楚文和部分秦国金文,都属同一字体,统称大篆或籀文。大篆笔道匀称,字体整齐,是当时官定的标准文字,曾长期使用。

       隋唐之际,在天兴县(今陕西省凤翔县)发现了十个石碣,样子像高脚馒头,又有些像鼓,就起名为“石鼓”。每个石鼓上都刻着一首六七十字的四言诗。据专家考证,这些石鼓是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的东西,这些诗是歌颂秦王的;石鼓父是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北宋时发现了三块刻字石头,文字内容是秦王诅咒楚王,后人称上面的文字是“诅楚文”。

[align=justify][align=justify]       隶书

       隶书是由一名狱吏在大篆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因为在下层民众中流行,所以得名。也许您不知道,三国名将张飞也是隶书的名家。

       隶书是由籀文的草率写法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因为籀文圆转弯曲的笔道太多,写起来很费时间,所以人们在非郑重的场合,就将字写得草率一点,一些本该工整的弧形笔道变成了比较平直的笔画。这种字体在战国后期的秦国开始出现,后来逐渐流行开来。

       隶书分秦隶、汉隶和八分。秦隶指秦始皇时期使用的简体字。汉代日常应用仍是隶书,但是形体、笔势不断发展。东汉中期出现庄重典雅的新体,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以新隶体立石经于太学,成为国家的标准书体。魏以后称为八分。

       晋代卫恒《四体书势》说:“下士人程邈为衙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作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员,员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以为御史,使定书。或曰邈所定乃隶字也。”其实,秦人写简笔字并不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才有。历年各地出土的战国时期秦国的兵器、漆器、陶器上,笔划省减、直多弯少的简体字都出于当时的工匠之手,已是隶书的雏形。程邈本是小吏,在狱中对照大篆把他熟悉的简体字加以整理,也是合乎情理的事。

       关于隶书的起名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因为这种字体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差役、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

       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汉字演变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隶变之后的汉字形体,基本就接近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了。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0-11-3 15:00
学习了解
作者: 景山祥子    时间: 2010-11-3 17:21
长知识!好好学习,谢谢分享。     
作者: 高原一秀    时间: 2010-11-3 17:27
  
作者: 快乐人生    时间: 2010-11-3 17:31

作者: 彪彪    时间: 2010-11-4 15:39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