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王益民的画眉缸 [打印本页]

作者: 人到中月    时间: 2010-7-7 09:33
标题: 王益民的画眉缸
胎质细腻 人物画工流畅  我个人十分喜欢
作者: 123456xjy    时间: 2010-7-7 09:45
   俺也喜欢嘀
作者: 契卡    时间: 2010-7-7 09:45
釉里红发色不错,我也喜欢
作者: 淡然    时间: 2010-7-7 12:18
引用第2楼契卡于2010-07-07 09:45发表的  :
釉里红发色不错,我也喜欢
兄弟, 这个不是釉里红,只是西洋红。釉里红发色还要正。
作者: 清艺坊    时间: 2010-7-7 14:07
引用第0楼人到中月于2010-07-07 09:33发表的 王益民的画眉缸 :
胎质细腻 人物画工流畅  我个人十分喜欢
我也喜欢,谢谢分享!
作者: 契卡    时间: 2010-7-7 15:43
引用第3楼淡然于2010-07-07 12:18发表的  :

兄弟, 这个不是釉里红,只是西洋红。釉里红发色还要正。

不会吧,胭脂红怎会如此发色, 难道是照片色差?
作者: 白相苏州    时间: 2010-7-7 16:50
很好,
作者: 宋远贺    时间: 2010-7-7 17:15
喜欢,谢谢分享!
作者: 淡然    时间: 2010-7-7 18:00
引用第5楼契卡于2010-07-07 15:43发表的  :


不会吧,胭脂红怎会如此发色, 难道是照片色差?
不是色差的问题,因为他还不会烧釉里红啊,你可以去网上查一下,正宗的釉里红是怎样的。釉里红是用氧化铜作为上色剂的,是最难烧的颜色。
作者: 钱串子    时间: 2010-7-7 19: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iaoyu102    时间: 2010-7-7 21:08

作者: 人到中月    时间: 2010-7-7 22:32
引用第8楼淡然于2010-07-07 18:00发表的  :

不是色差的问题,因为他还不会烧釉里红啊,你可以去网上查一下,正宗的釉里红是怎样的。釉里红是用氧化铜作为上色剂的,是最难烧的颜色。
哈哈  不是他不会烧釉里红,是你对瓷器了解的太浅薄了。
教你怎么认识釉里红:
    釉里红是我国传统的釉下装饰之一,它是铜化合物配合一定的原料磨至极细面画在釉下呈色。其开始创作年代可能早在宋朝,因为《宋史》有“仁宗召见学士王硅设紫花坐墩”的记载,紫花坐墩就是釉里红的产品,由于彩釉配合及烧成条件末恰到好处,钢在釉下便显出一种紫色,所以过去多有“钧紫”、  “元紫”,  “青花夹紫”的记载,估计它最初是由钧窑紫红斑启而创造的品种,不过它与钧红紫红斑不同之处:一是彩料从釉面移到了釉下;二是从彩料的随意涂布进到了有规则的花纹彩绘。
    由于烧成相当困难及当时的艺术风格,釉里红在元及明初多绘制简单的图案花纹。特别是明永乐时以三鱼、三果等画面较多,有的文献谓由于元代胭脂石的宝料不多,非常爱借,只好把那些原料重点的放在鱼形上,其实元瓷之紫及宗钧之紫都是以少量铜的化合物来着色,而不是依赖胭脂石的宝料。故把它用于三鱼三果的绘画上,只是工艺上和装饰风格的需要,并非真的是胭脂石的宝料不多。过去由于制法保密,做文字记载者又多不知着色特性,故有此臆测。
    釉里红流行以后就获得了各方面的好评为《陶说》中叙及宣德红鱼把杯时谓“以西红宝石为末,图画鱼形,自骨内烧出,凸起宝光,鲜红夺目”以后明清两代的官窑、民窑都曾经大量制造釉里红产品,所以传遗下来的样品还不少。青花与釉里红画在一起的称为“斗彩”又称“青花夹紫”或“青花釉里红”。它们配合在一起,互相衬托,效果良好,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过去民间大量烧造的斗彩鲤鱼盘,几乎行销到我国城乡每个角落,解放后对釉里红的烧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质量又较前有所提高。   
    其制作方法是:先在坯胎上施一道青白底釉,:然后用釉里红色料绘画,最后再吹上一层青白盖釉,在还原焰气氛下,于1280℃一1300℃温度下烧成
作者: 八色鸫    时间: 2010-7-7 22:47
引用第3楼淡然于2010-07-07 12:18发表的  :

兄弟, 这个不是釉里红,只是西洋红。釉里红发色还要正。
许四缸顺子缸时间都分不清的朋友,你对瓷器的那点点认识,就别在这误导人家啦!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