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那片飘在云上的时光
[打印本页]
作者:
星天外
时间:
2010-7-1 00:17
标题:
那片飘在云上的时光
从1993年被几个上山砍柴的农夫发现,到2007年成为世界自然遗产,芙蓉洞只花了14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养在深闺”到“星光璀璨”的身份转变;而在武隆县城北部20公里的仙女山上,则隐匿着全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天生桥群——天坑三硚。重庆武隆县恰好位于芙蓉江和乌江交汇地,当地人相信,正是这两条绿得像菜青虫一样的江河,才将武隆山水抚育得纤尘不染,诞生奇观。
芙蓉洞 翠绿丛中的钟乳奇迹
眼睛里全是绿色,即使闭着眼睛,仍然逃脱不了绿意的侵袭,鼻子里尽是氤氲的清新味道——从武隆县城到芙蓉洞的一路上,芙蓉江一直跟随着车辆蜿蜒行驶,先前在前往武隆的车上已经被百里乌江峡谷的绿色震撼了一把,不想作为支流的芙蓉江,却要比自己的母亲乌江还要绿得畅快、深邃,几乎要将蓝天都染成绿幕。让人不禁怀疑,乌江的绿,难不成竟是拜芙蓉江所赐?
芙蓉洞的名字源自芙蓉江,位于半山腰上。洞口旁边的过江溜索排着很长的队,一看指示牌吓一跳,高近300米,长度号称亚洲第一,达到1000多米。相比最有名的怒江溜索,这里的溜索显得“温柔”得多,坡度平缓,很少有人因为害怕而大声尖叫。
轮到我了,“咯噔”一响,身子一沉就飘了出去,眼见着对岸的大山像一面绿色屏风朝我涌来,脚下江水微澜,整个天地间似乎只有我在流连。生命系于细细的钢丝上,恐高的我却没有一丝害怕,那是飘在云上的幸福日子。
相比之下,芙蓉洞则是一个视觉的宝藏。作为中国唯一一个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单的喀斯特溶洞,芙蓉洞被中外地质专家一致公认为世界级的溶洞,在世界上已发现的80多种喀斯特洞穴沉积物中,芙蓉洞内发现的种类就有近70种。
芙蓉洞全长2700多米,其中对游客开放的景观线路长1800多米,洞高30~50米,因而绝对不会有逼仄之感。最先看到的是洞壁上密密麻麻的石花,头顶上“危机四伏”,密不透风的“箭阵”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因为谁不小心按动机关而“万箭齐发”。
东海龙宫内则是玉柱罗列,锦帐低垂,珠光宝色交相辉映,至少已有百万年以上的历史。这里最值得一看的是“石旗”,仿佛一面面飘扬的旗帜倒悬着,很有动感,最薄的地方只有几毫米厚,因为很像古代帝王出行时用的华盖, 因此也被称做“帝王伞”。终于看到了神秘莫测的龙头,它由一组钟乳石构成,横亘在游客必经的通道上,灰暗的灯光下仍然显得气宇轩昂。龙头是找到了,但顺着游龙的身体接着看下去,眼睛都看花了也没能找到龙尾,真是应了那句“神龙见首不见尾”。
天坑三硚 两坑夹三硚
芙蓉洞被发现不过十几年,相比之下,50公里外的天坑三硚有历史得多,早在500多年前的明代《一统志》中就有记载。和芙蓉洞一样,天坑三硚也 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的组成部分,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珠串式天生桥群。
天坑三硚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外景拍摄地,三硚即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位于武隆县城北约20公里的仙女山镇,乌江支流羊水河流经的三叠系 灰岩分布的峡谷地段。景区的牌子上清楚地写着“硚”字,似乎是在昭示即将看到的是天工开物的石桥而非木桥。
世所罕见的“两坑夹三硚”奇观,通俗地讲,就是 貌似“一根由远古潜河串起的糖葫芦串”。它们中,相对落差最大的有281米,构成桥面的岩层厚度和拱高都在百米以上,凸显出天生桥的高大厚重与磅礴之势。山水壁立千仞气势恢弘,虚实空间错落有致,犹如书画中的留白,意趣隽永。
隐匿在红尘之外的天坑三硚,是庇佑巴山蜀水的宝甲。观赏的方式也很特别,直接坐一站式电梯从山顶“坠”入崖底,走几步,就是天龙桥。天龙桥拱孔呈长方体,形态伟岸,透过桥洞,远处的山景似一幅湿润的水墨画扑面而来,恰如其分地被安置在桥洞所形成的巨幅画框中。
连接天龙桥的是青龙桥,桥拱呈不规则的三角形,颇像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继续前行400米则是黑龙桥,拱洞似弧形弯曲幽深的狭隘,壁端飞泉流瀑直泻百丈。三桥中,尤以天龙桥直落天坑谷底的景色最为壮观,这也是张艺谋相中这里的原因。
作者:
狂风zow
时间:
2010-7-1 00:21
人间仙境
作者:
xiaoyu102
时间:
2010-7-1 10:16
作者:
北京鸟友
时间:
2010-7-1 14:00
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观
作者:
申大
时间:
2010-7-1 15:37
那片飘在云上的时光!
仙境般!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