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玉蝉! [打印本页]

作者: 温顺羊羊    时间: 2010-4-25 12:42
标题: 玉蝉!
古人认为蝉性高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在最后脱壳成为成虫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等脱壳化为蝉时,飞到高高的树上,只饮露水,可谓出污泥而不染,故而古人十分推崇。  

同时,蝉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从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如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成语中称作“蝉形玉含”,寓精神不死,再生复活。而把蝉佩于身上表示高洁。因此,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如今在汉代以来的出土文物中,常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蝉形玉含,即使在现代的玉石中,也常能发现这类玉石。  

玉蝉分三种,一是佩蝉,顶端有对穿;二是冠蝉,用于帽饰无穿眼;三是含蝉,在死人口中压舌,体积较小,不过一寸余长,刀法简单没有穿眼。据考古资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玉蝉出现,著名的商代殷墟“妇好”墓,曾有玉蝉出土,同时出土的玉坠、玉琮也有一些饰以蝉纹的。可见蝉的形象作为一种装饰,已经问世好几千年了。  

汉代的玉蝉,其线条简练、粗犷有力、刀刀见锋,表面平滑光亮,边沿棱角锋利,翅尖几可刺手,素有“汉八刀”之称。其后的玉蝉,纹饰渐趋繁缛,有的翅膀竟像苍蝇翅那样撇开,早没了汉代玉蝉的那股神气,特别是器物边沿及翅尖被磨成了圆角,这也是判断是否为汉代玉蝉的重要依据。
作者: 申大    时间: 2010-4-25 12:47
学习欣赏   
作者: xiaoyu102    时间: 2010-4-25 12:50
学习了   
作者: 彪彪    时间: 2010-4-25 13:15
本人意见:
1。此器物非“汉八刀”的雕刻风格;有明显的砣轮加工痕迹(在20倍的放大镜下可清晰发现);   人工打磨痕迹亦明显;
2。料子不通透、不润泽,乌漆麻黑;
3。沁色过多且不自然,无层次感,感觉浮在表面。

    (一家之言,说错勿怪!不过老同志精神可嘉,值得鼓励。)
作者: 温顺羊羊    时间: 2010-4-25 14:36
引用第3楼彪彪于2010-04-25 13:15发表的  :
本人意见:
1。此器物非“汉八刀”的雕刻风格;有明显的砣轮加工痕迹(在20倍的放大镜下可清晰发现);   人工打磨痕迹亦明显;
2。料子不通透、不润泽,乌漆麻黑;
3。沁色过多且不自然,无层次感,感觉浮在表面。

.......
 汉,顾名思义,就是汉代,时间的标志。可是同类的东西谁也说不好汉代前后就没有。再者,汉有东西之分。讲严格,总不便“周八刀”、“秦八刀”、“西汉八刀”、“东汉八刀”······其实,清代中晚期,江阴姓陈名性字原心的人写过《玉纪》,他说得明白:“更有古时含殓之器,谓之琀玉。不知者,遇旧玉,皆称为琀玉者,非。更有音讹而呼为汉玉者,尤非。”好了,我来纠正,中国地方大,人的口音麻烦,“汉八刀”其实就是“琀背刀”的讹读。由实物遗存角度说话,它决不会仅仅局限于汉代。由此及彼,可以说殓葬玉握猪和作为佩件挂戴的玉蝉,包括汉代的玉翁仲等,雕刻再简古,也不好胡乱叫“汉八刀”,顶多说它具有殓葬玉蝉的“琀背刀”风格。



年轻人,请不要出现概念性错误!
作者: 守信如节    时间: 2010-4-25 14:45
蝉是这么个意思
作者: 温顺羊羊    时间: 2010-4-25 14:58
引用第0楼温顺羊羊于2010-04-25 12:42发表的 玉蝉! :
古人认为蝉性高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在最后脱壳成为成虫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等脱壳化为蝉时,飞到高高的树上,只饮露水,可谓出污泥而不染,故而古人十分推崇。  

同时,蝉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从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如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成语中称作“蝉形玉含”,寓精神不死,再生复活。而把蝉佩于身上表示高洁。因此,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如今在汉代以来的出土文物中,常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蝉形玉含,即使在现代的玉石中,也常能发现这类玉石。  

玉蝉分三种,一是佩蝉,顶端有对穿;二是冠蝉,用于帽饰无穿眼;三是含蝉,在死人口中压舌,体积较小,不过一寸余长,刀法简单没有穿眼。据考古资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玉蝉出现,著名的商代殷墟“妇好”墓,曾有玉蝉出土,同时出土的玉坠、玉琮也有一些饰以蝉纹的。可见蝉的形象作为一种装饰,已经问世好几千年了。  
.......
(4)三代的青铜砣几式砣机
关于汉代跽坐式多人共同操作的几式砣机的设想判断也是来自三代的出土资料,如在殷墟出土的人与兽等石雕和妇好墓出土的坐佣均为跽坐形式。商代人佣的二种坐式均为席地而坐,所以可证商代砣机应是跽坐式砣机,其前之夏代及其后的周代亦不能例外,均为跽坐式砣机。
跪、跽均为古坐式,坐在机前双足不能发动砣机旋转,只可一手拉动弓弦转动,另一手托玉琢磨,如十九世纪印度砣机。或有另一、二人来回拉动使其轴旋转带动砣子转动,可能二、三人操一机。所谓玉人就是坐在砣前托玉蘸调水沙磨玉的人。砣机高度约30—50厘米。砣机结构由几、支架、轴、砣、条带或弓子等组成,砣子用青铜制作,可自行铸打而成,比原始砣机效率要高。
作者: 温顺羊羊    时间: 2010-4-25 15:43
值得与彪彪好好研究!
作者: 彪彪    时间: 2010-4-25 16:28
回羊羊老同志:约个日子(明日即可,你办公室),你带实物,我带40倍的叉子镜,会让你看到电动工具的加工痕迹与手工  的有何不同,输了请我吃油焖大虾,酒我自己带!反之亦然。
作者: 孤独冰    时间: 2010-4-25 17:25
  
作者: 白山雀之家    时间: 2010-4-26 08:36
  
作者: 星天外    时间: 2010-4-26 09:08
佩服彪彪对玉的了解!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0-4-26 09:13
学习学习
作者: 孤飞鹤    时间: 2010-4-26 09:36
正反意见都值得我学习。谢谢你俩。
作者: 千里冰封    时间: 2010-4-26 22:35
此件看器型即为近代臆造品,先不论玉质,此件是一皮带腰扣老件无此形制。楼主的贴里也介绍了。
作者: 建文    时间: 2010-4-26 22:47
引用第14楼千里冰封于2010-04-26 22:35发表的  :
此件看器型即为近代臆造品,先不论玉质,此件是一皮带腰扣老件无此形制。楼主的贴里也介绍了。
应该是专业的点评了,有幸领教过朋友的专业.不得不服.
作者: 千里冰封    时间: 2010-4-26 22:59
引用第15楼建文于2010-04-26 22:47发表的  :

应该是专业的点评了,有幸领教过朋友的专业.不得不服.
让兄见笑了,个人观点,说错勿怪。只为让同好者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
作者: 黄石牛牛    时间: 2010-4-28 16:05
学习欣赏高论!
作者: 东北鸟具    时间: 2010-4-28 16: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建文    时间: 2010-4-28 23:46
引用第16楼千里冰封于2010-04-26 22:59发表的  :

让兄见笑了,个人观点,说错勿怪。只为让同好者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
以后还请朋友多多指教.
作者: 成都可可工作室    时间: 2010-4-28 23:59
同好之间的交流,支持!

大家学习,共同进步。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