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思南路印象之四:香山路7号[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星天外    时间: 2010-3-28 05:47
标题: 思南路印象之四:香山路7号[原创]
思南路印象之四:香山路7号

   作者: 星天外
  
香山路7号,它正式的名字是孙中山故居 。
繁复花纹的大铁门正对着思南路,门内就是香山路,两边是欧式洋楼。
比起周公馆的大门侧开和冷清,这里显得很络绎,门是高调地大开着,自费来观光的多是外国游客。
上世纪的1918年至1924年孙中山和他的夫人宋庆龄就在这座幽静的欧式花园里住了7年。这大约是他们最惬意的7年,孙中山著书立作,留下了《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
孙中山去世后葬在了他身前喜爱的南京,而他的夫人宋庆龄则葬在了上海万国公墓她父母身边。
一个是国民党的创始人,国民党党旗下葬,后人称为“国父”;一个是共产党的副主席,共产党党旗下葬,后人称为“国母”,不禁让人在钦慕两人志同道合矢志共和之时更感慨历史的沧桑!
万国公墓我去过,里面道路平整,树木高大,极幽静。许多我们以往课本上听见过的人就葬在这里,身份各异,党派不同。有遗老,有抗日名将,有艺人作家……墓碑也形状各异,具有很强的个性特色。一个个看下来要半天,是学美术和雕塑的学生学习观摩的好地方。不过宋家的幕却是常见的样式,建筑简洁庄重肃穆。
南京的中山陵我也去过,一眼似乎看不见边的台阶,抬升了陵墓,如临泰山,如上天庭。一路必须低头躬腰提气向上,建筑大气恢弘肃穆。
记得有一次路过香山路7号,碰巧三个刚刚参观完孙中山故居的外国人在问路,看见我,就向我打听去坐地铁的道路。我本来以为他们相互之间说的是英语,可能不会说中文,没想到他们中文并不蹩脚,只是有点看不懂中国地图。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影响日益加大,孙中山故居正起着这样的作用。这样的外国背包客,在这个路口是常见的风景,外国人的城市旅游并不是的出的进的,他们也喜欢边走边看,近距离来了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中国。
香山路7号离周公馆也不过一条复兴中路的间隔,可他们两位却没有在同一时刻住在思南路上,虽然孙中山在这里酝酿和发起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故居在我去的时候正是冬天,门口几株粗大的梧桐正光着身体和旁边的细细的小松树并排立着。冬日的阳光撒来,没遮掩地在阳处和背阴处留下了班驳的树影房影和人影。在这样的地方进进出出,只觉得空气在明暗中缓慢疏懒地变幻着,尘土在明惶惶的光中竟无处藏身,若有若无地闪烁着,时光就在这样的明暗中流逝……古人说:白马过隙,太快了!其实,时间是在光的变幻中慢慢累计成沧桑的。
我们论时间或看事观人,如果不囿于许多纵横的栅栏,就能感受到更多空间。
香山路7号,思南路中的深院!
                          2010-3-28

作者: 花虫    时间: 2010-3-28 07:03
思南路印象之四:香山路7号[原创]   
作者: 彪彪    时间: 2010-3-28 08:22
        
作者: xiaoyu102    时间: 2010-3-28 13:10
  
作者: 北京鸟友    时间: 2010-3-28 13:27
谢谢介绍!
作者: 金水    时间: 2010-3-28 14:53
学习了
作者: 静房山人    时间: 2010-3-28 16:15
谢谢分享。
作者: 景山祥子    时间: 2010-3-28 16:37
一个是国民党的创始人,国民党党旗下葬,后人称为“国父”;一个是共产党的副主席,共产党党旗下葬,后人称为“国母”,不禁让人在钦慕两人志同道合矢志共和之时更感慨历史的沧桑!

    
作者: 申大    时间: 2010-3-28 16:57
思南路印象之四:香山路7号[原创]
作者: 木子金军    时间: 2010-3-28 18:51
思南路印象!
作者: 契卡    时间: 2010-3-29 17:29
好文章,版主是上海的吗?
作者: 快乐人生    时间: 2010-3-30 08:17
  
作者: 星天外    时间: 2010-3-30 10:52
引用第10楼契卡于2010-03-29 17:29发表的  :
好文章,版主是上海的吗?
是的!谢谢关注鼓励!
作者: 星天外    时间: 2010-3-30 10:54
引用第7楼景山祥子于2010-03-28 16:37发表的  :
一个是国民党的创始人,国民党党旗下葬,后人称为“国父”;一个是共产党的副主席,共产党党旗下葬,后人称为“国母”,不禁让人在钦慕两人志同道合矢志共和之时更感慨历史的沧桑!

    

是啊!宋后来和周做了同志!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