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三国陶瓷重要窑场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0-3-3 13:22
标题:
三国陶瓷重要窑场
青釉香熏
三国瓷器产地以窑命名始于唐代,以产瓷地所在的州为名,称某州窑,或简称某窑。现代人研究唐以前瓷窑,为保持某地某窑产品的连贯性,仍借用唐以后命名。现在,由于发现的古代窑址越来越多,假如遇到唐宋时同一州的地域内发现多处瓷窑的情况,往往用窑址所在地的地名来命名了。用州命名的窑,大多数为文献上已载,历史上已成定论者。
1.越窑
窑址分布在浙江上虞、余姚,及宁波、奉化、萧山、湖州等地。上虞等地唐朝时属越州,帮这一带瓷窑称做越州窑,简称越窑。实际上形成一个产品基本一致的瓷窑体系。这时期越窑瓷器的主要特征是:胎呈深浅不同的灰色,坚硬细致。釉为淡青色或青灰色,釉汁纯净。西晋时越窑开始流行釉上褐色彩装饰工艺。由于瓷业发展,此时全国各地瓷器的风格渐趋一致,从器形到纹饰都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正是鉴定瓷器的重要根据。
2.瓯窑
在浙南温州一带,因窑址多分布在瓯江两岸而得名(不是以州名命名之一例)。瓯窑瓷器胎色白灰,三国西晋时胎质粗松,东晋后变得比较细腻。釉色淡青,透明度较高,多剥落现象。多用褐色彩装饰。南朝时釉青中泛黄,开冰裂纹。
青釉堆塑人物罐
3.婺州窑
分布在浙江金华一带,此处唐时为婺州。婺州窑瓷胎呈浅灰色或深紫色,较粗糙,风胎中颗粒,故多用化妆土。釉青灰或青黄,釉面开裂,有析晶现象(在胎釉结合不紧密和釉面开裂处,有奶白色晶体析出)。
4.德清窑
浙江德清县一带。德清窑以产黑釉瓷著名。胎呈砖红色、紫色或褐色。黑釉厚,好的黑釉乌黑如漆,釉面滋润,闪闪发光,釉中氧化铁的含量达8%以上。
5.湘阴窑
分布在湖南省县城关及其他地区,因县得名。湘阴县唐属岳州,湘阴境内的瓷窑,唐代就叫岳州窑了,所以有人主张,最好把南朝时期的湘阴窑称做南朝岳州窑,使这一个窑的研究有前后的连贯性。此窑在南朝时,胎呈灰白色,瓷土淘洗不精,胎质不太细密,少量胎中有气泡。秋购有青、黄、酱(即褐),以青绿为主,半透明,多开片,有流釉现象,施半釉,较易剥落。
青瓷羊
6.青羊宫窑
位于四川成都青羊宫一带。南朝时的青瓷胎呈紫、红、淡红色,只有少量灰色和灰白色。釉多为青褐色,上半釉易剥落。釉的玻璃质较强。
7.固驿窑
分布于四川省邛崃县固驿镇一带。南朝时初创,产品不多,其瓷器胎呈褐色为主,另有少量红褐色,砖红色,胎质粗糙,胎体厚重。釉以青中泛白者为多,另有青褐、青灰等。
8.罗湖窑
分布于江西省丰域县罗湖一带。这了尺是唐代洪州窑所在地。罗湖窑瓷器胎灰白色,也有灰褐色的。胎较薄,火候不很高,较松。釉以青黄、米黄为主,开裂多,易剥落。
青釉鸡首壶
9.寨里窑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东一带。此窑青瓷器胎多为灰白色,也有灰褐色的。胎较薄,火候较高。釉青褐或青黄,厚薄不匀,容易剥落,但秋较明亮润泽。
10.中陈郝窑
这是近年来中国北方新发现的一处南北朝时期的窑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故名。中陈郝窑北朝时期的瓷器胎为青灰色,胎质较粗,釉为青或青绿色,里满秋釉外半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还有一些地方也生产瓷器,但为数不多,工艺技术也较落后,有特色的,重要的青瓷窑场就是上述这些窑。
作者:
xiaoyu102
时间:
2010-3-3 14:23
三国陶瓷重要窑场
学习了解了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