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金错刀母钱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0-2-18 16:40
标题:
金错刀母钱
金错刀母钱又称一刀平五千,是一种古代货币,于新莽年代制造,主要材料是金属。
金错刀母钱刀币是继贝币和金属贝币之后流通使用的古代钱币,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割据小国开始制造并使用这种刀型币。这枚汉刀币,是王莽篡汉后更铸的货币,又称“金错刀”。
金错刀母钱
这枚“一刀平五千”刀币,分为环柄和刀身两部分,环柄为一方孔圆钱,环文上曰“一”,下曰“刀”,
字为阴刻,字陷处填以黄金,并且加以打磨,使字面与钱面平齐。刀身上铸有阴文“平五千”三字,其中“平”是“值”的意思,即表示一枚刀币价值等于五千。值得注意的是,这枚刀币的造型独具韵味,丝毫未拘泥于春秋战国时代刀币形制,彼时尖首刀形制。古拙稳重,并透露出秀美气息。币面铭文“一刀平五千”五字书写流畅,气势生动,毫不呆滞,承袭了战国时期币面铭文“一笔过”的特征,新莽钱币,钱文纤细,工艺讲究,钱币版别较多,但钱文大体以悬针篆为主,文体有精有粗,粗者文字平夷,制作较逊,精者轮廓斜削,笔划细挺。是金错刀的第1把刀币,其接口处不留一点痕迹。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广泛使用金银充当货币。但是至 少在清代以前, 这些金银并不是以“硬币”的形态出现,而是以条块的形态存在。金银在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是“两”,看过《史记》之类古书的人都知道,在东汉之前,金子就以“斤”计量。那时的史书经常记载,国君或者皇帝动辄就赏赐臣下黄金数百斤,甚至数千斤,最多竟达10万斤。当然,那时的“斤”和今天的“斤”比起来,要小得多得多,大概相当于250克或者更少,金子的纯度也比较低。古代的中国人,经常把黄金和白银铸造成“元宝”,元宝的单位是“锭”,但价值却是按照重量和成色来计量的。
到了西汉末年,建立了短暂的“新”朝的西汉外戚王莽倒是比较热衷于铸造金银钱币。王莽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进行了第一次货币制度的改革,除原有五铢钱继续行使外,又发行了三种新的货币,即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
据酷爱收藏钱币的中国青铜研究会秘书长赵春安介绍,刀币是继贝币和金属贝币之后流通使用的古代钱币。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割据小国开始制造并使用这种刀型币。而一刀平五千就是王莽篡汉后新铸的货币——“金错刀母钱”,又称一刀平五千。这种王莽为“托古改制”所铸之刀钱,钱体由刀环、刀身组成,青铜浇铸。刀环如方孔圆钱,穿孔上下镌“一刀”二字阴文,“一刀”二字用黄金,十分光灿华美。一般通长7.3厘米,重20—40克,厚薄不一。刀身铸有“平五千”三字,意思是一个这样的金错刀价值五千文铜钱。当然,实际上这种钱币包含的黄金重量远远不值五千文铜钱的价值。发行这种“不足值”的货币实际上是王莽掠夺民间财富的一种途径。因此,这种靠暴力保证流通的钱币在民间遇到了激烈的抵制。
金错刀母钱
在市场价值方面,因此类古金属货币的稀少,一刀平五千在上世纪90年代估价约为人民币2500元。
当属同类币中的高价。而2001年,在上海第十一届钱币拍卖会上,已经升值到了6700元,而2007的嘉德秋季钱币拍卖会上,一刀平五千以1.925万元的高价成交。而刚过半年,现在一刀平五千在报国寺古钱币市场上已经升值到了3万余元,而且根据目前古钱币市场的走势,一刀平五千还有升值的空间。
对于收藏保养方式,赵春安介绍,在古代藏家得到一刀平五千常以角骨为盒,入匣保存。现在则可以放入有机玻璃盒,并于盒底面粘贴一薄层织物或泡沫塑料,钱背朝上放入,以避免对于钱面的磨损。
作者:
木子金军
时间:
2010-2-18 16:43
金错刀母钱!
作者:
花虫
时间:
2010-2-18 16:52
金错刀母钱
作者:
申大
时间:
2010-2-18 16:55
金错刀母钱
作者:
宋远贺
时间:
2010-2-18 17:46
不懂~欣赏了。
作者:
北京鸟友
时间:
2010-2-18 17:49
谢谢介绍了解下。
作者:
景山祥子
时间:
2010-2-21 14:29
看来弥足珍贵啊!
作者:
xiaoyu102
时间:
2010-2-21 14:32
谢谢介绍了解下
作者:
青档绣眼
时间:
2010-2-21 14:41
很漂亮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