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奇巧面人汤 做有思想的面人
[打印本页]
作者:
木子金军
时间:
2010-1-19 23:13
标题:
奇巧面人汤 做有思想的面人
了解北京,就要走近老北京的民俗艺人,从他们纤巧细腻的作品中领略京城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老北京的玩意儿有很多:面人、兔儿爷、毛猴儿……面人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造型精美、惟妙惟肖的小面人只是一个玩偶,而现在,面人已经登堂入室,成为民族文化的艺术精品:慈眉善目的观音、神态各异的钟馗、潇洒飘逸的李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北京“面人汤”的艺术殿堂,共同领略老北京的面塑艺术。
一
我国的面塑艺术,渊源悠久。早在宋代,捏面人就成为民间节令很流行的习俗。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谓之果实花样。”当时面点,有“甲胄”人物、“戏曲”人物、“孩儿鸟兽”、“飞燕形状”等,可谓“奇巧百端”。由此可见当时面塑艺术的精湛和种类的多样。
北京面塑艺术经过几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面塑艺术流派,其中最著名的一派是“面人汤”。
汤子博,面人汤的创始人,1882年在北京通州出生。他小时喜欢画画,就算是老师用戒尺把他的手打得攥不紧拳头,他依然还会坚持用手捏用手画。那时,北京主要有两批面塑艺人:一批是街头艺人,他们靠卖面塑为生,所以技艺不太纯熟,还有一批是来自山东曹州府的艺人,“他们的手艺高些,我父亲对他们的面人很感兴趣,想把自己画的戏曲人物捏成面人,于是他不买面人,光买艺人的面团,回家开始研习面塑。”汤子博的儿子汤夙国回忆说。后来汤子博自己配置面粉,找到了适合做面人的最佳配方,认真做起面人来。
行有行规,无师自通的汤子博也经历坎坷。清末民初,汤子博经常到外地采风,有次到了沈阳,他碰到8个山东的面塑艺人,这8个人围起来质问汤子博:“你从哪里出师的?你凭什么卖面人?”汤子博赶忙解释说:“我自己练习的,风格跟你们不一样,我不抢你们的买卖。”这才化险为夷。
汤子博的独门绝活儿是“核桃面人”,能在半个核桃里塑造27个人物,技巧娴熟,同时,他把传统的签举式面人改革成托板式面塑艺术品,并用历史文学名著人物、戏曲人物、神话传说人物等取代传统俗套的猪八戒、孙悟空,革新了这个民间技艺,拓展了面塑发展空间,使面塑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走入人们视野。
汤子博有三句话,发人深思:
爱嘛!就学,非要把它学会了不可。
会啦,不算完,还得出类拔萃才成。
心要野,要学仁,做人要包天裹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艺术的执著与追求。1971年,汤子博辞别人世,但是他的艺术精神并未消亡。
作者:
花虫
时间:
2010-1-20 06:56
很吓人啊!
作者:
申大
时间:
2010-1-20 07:58
好可怕一张脸!奇巧面人汤 做有思想的面人
作者:
昆仑小草
时间:
2010-1-20 08:02
艺术精神永存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0-1-20 11:19
奇巧面人汤
作者:
能歌善舞
时间:
2010-1-21 10:53
艺术精神并未消亡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