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中国的食虫习俗 昆虫的可食性及其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10-1-13 16:12
标题: 中国的食虫习俗 昆虫的可食性及其文化
很早以前有人就注意到了昆虫的可食性及其文化意义。在我国古典书籍中记载着不少有关昆虫食品的内容。汉初的《尔雅》 有人们吃土蜂或木蜂(幼虫或蛹)的早期记录。《礼记》有秦汉以前帝王贵族宴会用蝉和蜂作佳肴的记载。公元877年刘恂著的《岭表录异》记载:交广溪洞间的酋长,向群众征收蚁卵,用盐腌制成酱,叫蚁子酱,用以招待官客和亲友。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共记载了食用和药用昆虫76种。
  
     "唐贞观元年夏蝗。民蒸蝗爆,去翅而食"记载于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中。《吴书》上"袁术在寿春,百姓饥饿,以桑棍、蝗虫为干饭"记载了将蝗虫充作粮食。

    以昆虫作为食品、菜肴,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有些还被列为御膳食品。自古以来我国各地各族人民就有以不同种类昆虫作为食品的风俗习惯。我国各地作为食品的昆虫约有上百种,豆天蛾幼虫与蛹、甘薯天蛾、芝麻木天蛾、 葡萄天蛾、桃天蛾、沙枣尺蠖、松毛虫、蓑蛾、刺蛾、樟蚕、茶蚕、家蚕、柞蚕、 红铃虫、玉米螟,竹螟、蝗虫、龙虱、蝉、马蜂蜜蜂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被各地群众广泛食用。云南基诺人喜食蚂蚁和屎克螂。湖南湘西一带喜欢吃炒、烤蜂巢。广东、广西多池塘等淡水水域,龙虱、田鳖等水生昆虫丰富易采,当地人们将龙虱、田鳖加工制成珍贵食品,并认为龙虱味道像火腿,田鳖味道似熟梨和香蕉。江苏、浙江一带是我国饲养桑蚕最发达的地区,蚕蛹极为丰富。当地人们除留下少量做种外,大量蚕蛹经蒸熟、腌制和爆炒,或制成蚕蛹酱食用。天津、北京两地,人们有喜吃油炸蝗虫的习惯;名曰"油炸蚂蚱"(注:当地称蝗虫为蚂蚱)。古代经常受蝗虫危害的蝗区人民,结合治蝗将捕到的蝗虫做为食品,经腌制、晒干或油炸后在集市上卖,名为"蝗米"、"旱虾"。农村儿童捉来蝗虫后,将其埋进烧饭的灶膛,利用熄火后的余灰炙烤片刻后扒出,外焦里嫩,香酥味美。江西有些地区,也有吃烤蝉、油炸茶象甲幼虫和生食油箩子蜂的风俗习惯。用昆虫粪便泡"茶"给客人喝,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这是四川、贵州一带的习俗。湖南通道、城步等地也喜喝虫茶。他们采收为害茶树的害虫粪便,经晒于或烘干后保存,取名"虫茶"。这些害虫取食的就是茶树叶,只是经过它们的消化系统,吸收了它们所需要的某些营养成分,排出的粪便仍然保留着茶叶的某些成分。据说这种"虫茶"是招待客人的珍贵饮料,并销往香港。还有以洗净消毒后的蝇蛆或人工培养的蝇蛆作为食物的。将蝇蛆洗净晒干磨粉,添加辅料,混合面粉制成贡糕,名曰"八珍糕"。或以肉类养蛆,使蛆体肥大,洗净后加调料油炒食用,俗称"炒肉芽"。福建武夷山地区人民,油炸蜂蛹,上撤椒盐,用来款待稀客。

   当今,昆虫食品系列陆续问世,柞蚕蛹畅销于北方副食品市场。"油炸金蝉罐头"厂已在山东建成。"山蚁壮骨液"、"蚂蚁酒"、"蚕蛾酒"、"三叶昆虫茶"、"蚂蚁"、"白蚁"等产品出现在食品市场。昆虫食品及食虫活动已不知不觉地渗透到人类食品文化和生活之中。

作者: 京城晓苏    时间: 2010-1-13 16:18
小时候吃过炸蝉蛹,真是香极了。后来被我妈妈发现了,就再也不敢吃了!
作者: 木子金军    时间: 2010-1-13 16:34
昆虫的可食性及其文化,了解而已!
作者: 花虫    时间: 2010-1-15 06:35
咱们中国人就是聪明!
作者: xiaoyu102    时间: 2010-1-21 10:41
中国的食虫习俗 昆虫的可食性及其文化
好吃的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