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新年写在笼具版的“笼艺杂谈”
[打印本页]
作者:
laohao
时间:
2010-1-9 10:44
标题:
新年写在笼具版的“笼艺杂谈”
拥有一把称心如意的名家笼相必是大多数爱鸟人渴求的事情,毕竟人靠衣裳马靠鞍装,好鸟配上一张靓笼,桥头鸟厮茶馆闹市一亮,那叫一个吸引眼球,那叫一个自信自豪,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鸟友队伍的不断壮大,工艺上乘、为大多数鸟友所熟知的制笼艺人的笼具作品价格已呈看涨之势,大势面前,琳琅满目的各家名笼在眼,想让人不动心都难,因此,基于市场需求,近几年来催生了一大部分能工巧匠加入到民族笼艺的研究与创作中来,由旧社会的蔑匠到新时代的工艺大师,这种飞跃应该说是时代的进步、社会文明的发展使然,是人类的进步,是鸟人的幸事,那么,滚滚“笼”尘之前,如何评判、理解、迎接这种社会现象,制笼人需要思考,鸟人需要思考,商家需要思考,看客也有必要思考。作为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笼艺”应该说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由生产生活必须到娱乐休闲消遣这个漫长过程的一种经验积累与审美沉淀。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约束捕获的动物,用栅栏用绳索来束缚动物,这种行为延续到今天便演绎成了鸟友手中精美的笼、具,如装鸟的竹笼,拴鸟的脖索、脚索等,材质与形式的改进美化的背后依然带有远古蛮荒时代的思维,所谓进步了、发展了只是行为目的的变换,由满足衣食住行的生活追求过度到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因此,作为娱乐消遣、享受劳动之余的快乐的一种负载物,笼具,在新的时代便赋予了鸟人们更高的要求既审美特质,不光要求实用,更多还要求美观漂亮,这种要求就是催生“大师”的激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强中还有强中手,于是大师出现了,“南有颜虎金,北有刘乐民”的评价也就在鸟友们的一番比对审视后不胫而走,随之不少鸟友为拥有一把虎字笼、乐民笼而朝思暮想,市场是最合理的,颜老先生的作品目前不甚了解市场行情,因为随着老先生年事已高,近几年作品出的少了,但是,刘乐民先生的顶级作品怎么也得5位数了吧!劳动创造了美,社会也给劳动者以相应的回报,这同样是社会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映。好多东西是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发展规律最客观最公正。那么,作为笼艺的创作者、使用者应该怎样身处其间而不迷失自我?这也是在这里闲聊的一个话题。
笼具艺术的创作者服务的对象是鸟友或者是笼具收藏者,我们很欣喜的看到长江后浪推前浪,颜老先生之后一代新秀正在把江浙笼、广笼艺术发扬广大,这期间自然离不开广大鸟友的审美参与,一代笼人在成长,美好的东西永远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卖盐的婆婆喝淡汤”,这种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精巧的笼具艺人目前已经迈入了普通百姓中的高收入阶层,他们正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在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艺无止境,博取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努力做本行业的最好,这应当成为新一代笼艺爱好者的追求,同时,热情服务广大鸟友,谦虚诚恳,精益求精,不嫉不妒,努力完善自我,更有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要发展,就要有开拓、有进取,古有毛遂自荐,毛遂如果不大胆的推销自己想必到老也是默默无闻,要想使自己的技艺炉火纯青,就离不开与广大鸟友的交流,满足于“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原始生态下的追去,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恐怕很快就会落伍的,现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比老一辈艺术家更为广阔的展现自己的平台,我们就要走出家门,走向前台,努力展现自我,与广大鸟友进行更为全面的交流,在交流中改进,在交流中提高,在交流中完善,在交流中成为名家大家,这方面江南江北不乏高瞻远瞩的优秀后生,永华、庆丰、传发、清华、法名、远荣、泽平、沈伟、兴义、刘建民等等,只有走进广大鸟友圈,才会从最朴素的人民群众中学到最优秀的东西,相反,手艺再好,局限于一个固有的圈子,尽管在这个圈子里很有名气,但是那毕竟是一个小舞台,很难成就大名气,我们知道,民间有不少手艺精湛的制笼艺人,他们的作品甚至毫不逊色于眼下成名成家的作品,但是,就是因为生活结交的圈子太小,没有走出家门,以致埋没了自己的艺术才华,跟方仲永一样,到头来泯然众人矣,对自己是一种损失,对民间艺术的发扬光大更是一种损失,这一点实在可惜,有些手艺好的后起之秀,对自己的作品信心不足,自己的作品常常被包销,个人的营销方式无可厚非,但是,当你的作品离开了与广大鸟友的直接对话你失去的将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广阔平台,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效果就是长时间的不为更广层面的鸟友所认识、所接受,一个商店、一个鸟市所提供的发展舞台远远比不上与国内外鸟友交流的空间来得广阔。“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愿这句话能与有志于民族笼艺研发的爱好者共勉。
广大鸟人是笼具产品消费的终端,我们应该感谢是鸟人推动了笼具市场的发展,是鸟人汇聚了无穷的智慧,丰富和发展了民间笼艺,离开鸟人的热情参与,笼只是笼,谈不上艺。广大鸟友在长期的使用与鉴赏中为各种款式的笼具提供了自己实用的与审美的意见和建议,丰富改进了笼具艺术的内涵,这是笼艺发展的活水。积极参与民间笼艺开发,收藏也罢,爱好也罢,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选择自己熟悉的层面去研究,选择自己经济条件能够承受的对象去收藏,不攀不比,穿衣吃饭量家当,养笼有养笼的实惠,遛笼有遛笼的格调,有条件多逛逛鸟市,到鸟市去淘宝也不失为一大乐趣,目前能够接触互联网的手工艺人毕竟在少数,好多优秀的民间工艺大师的作品还是“藏在深闺无人识”,委屈于街头巷尾的地毯等待伯乐相“笼”,性价比高,适合自己的消费,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淘了宝贝,可千万不要束之高阁自己偷着乐啊,有笼同赏,到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拿出来让鸟友们开开眼,长长见识,大家都乐一把,在这里,我要说:谢谢您了!玩笼,赏笼,其高雅情趣的背后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与执着,愿更多的鸟友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列,丰富我们民族的文化,丰富我们鸟人的生活。昔日东坡居士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换言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笼,无肉使人瘦,无笼使人俗”。“居无笼不雅”,一笼在手,摩挲擦拭,,审视端量,好不惬意啊!愿大家在养鸟赏鸟的乐园里都能淘到一把称心如意的靓笼,新的一年祝广大鸟友心想事成!
山人胡言,得罪之处还望海涵,欢迎大家拍砖!
Laohao 2010年1月9日
作者:
申大
时间:
2010-1-9 10:52
新年写在笼具版的“笼艺杂谈”羡慕!
作者:
123456xjy
时间:
2010-1-9 10:55
欣赏了
作者:
就是喜欢
时间:
2010-1-9 11:01
作者:
zblovetj
时间:
2010-1-9 11:03
杂谈不乱,有道理!!!!!
作者:
绣痴
时间:
2010-1-9 11:25
杂而有理
作者:
若菡
时间:
2010-1-9 11:40
作者:
青藏高原
时间:
2010-1-9 12:08
作者:
kkook0
时间:
2010-1-9 13:13
欣赏了
作者:
建文
时间:
2010-1-9 14:05
“居无笼不雅”,一笼在手,摩挲擦拭,,审视端量,好不惬意啊!
哈哈经典
作者:
彪彪
时间:
2010-1-9 17:10
室无笼不雅,笼无鸟不安。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0-1-9 17: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木子金军
时间:
2010-1-9 17:58
好文章,拜读了!
作者:
京城晓苏
时间:
2010-1-9 18:38
说得好,就像人要有几身新衣裳一样。有几张好笼子是很不错的事情,如果没有,也不必强求。
作者:
swlddg
时间:
2010-1-9 21:49
说的好!文章来的正是时候。亮出自己的宝贝,让笼艺作品不断光大,让鸟友们见到更多的靓笼,让互联网、让中花网成为展示的平台,借2010世博会的东风,开一届笼博会。来吧!
作者:
xiaosa
时间:
2010-1-9 23:39
欣赏了,
作者:
老戴、daiming
时间:
2010-1-10 05:58
有道理!有道理!
作者:
pigpig
时间:
2010-1-10 08:13
好文章
作者:
xiaoyu102
时间:
2010-1-10 08:24
作者:
华南老虎
时间:
2010-1-10 10:16
有道理。
作者:
崂山阿兰
时间:
2010-1-10 10:23
作者:
红宇
时间:
2010-1-11 12:11
好文采!!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10-1-11 13:42
喜欢笼具和喜欢好鸟具有同样的心情!
作者:
江红星
时间:
2010-1-11 18:16
好文采!杂而不乱,说出了玩笼者的心声也谈出了做笼人的心得;用心才能玩好笼,用心才能做出一把好笼。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