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佛教与外交
[打印本页]
作者:
木子金军
时间:
2009-12-27 22:27
标题:
佛教与外交
笔者应友朋之邀,赴无锡瞻仰了灵山大佛和新建的梵宫。只见现场众生挤挤,香火鼎盛,伏地参拜者众多,更有洋人参与其盛。此情此景令人震撼,由此想到,其实佛教与外交,也是颇有说道呢。
佛教源起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佛祖释迦牟尼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因痛感世间生老病死等万般苦痛,毅然舍弃王位继承权,出家修行,以拯救众生。佛教传入东土业已2000余年,此举本身即隐含文化外交之意。嗣后,唐朝玄奘的西行取经,鉴真大师的东渡弘法,均非此意莫属。
外交与佛教有缘,笔者感受至深的是驻节“黄袍佛国”泰国的数年。佛教是泰国的国教,约95%的泰国人信仰佛教,佛寺多达32000余处,僧侣则有30余万之众。泰国宪法规定,泰国男子,包括国王在内,一生须剃度出家一次。泰国举行国家庆典,都恭请僧侣诵经赐福。笔者赴泰外交部谈事,在副外长的办公室内专有供奉佛像的设施。外国驻泰使节出席泰方的活动,也都是僧侣诵经在先。泰国总理差瓦立就任总理后,首日进入总理府办公时,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在早晨7时59分这个吉祥时刻敬香拜佛。佛教思想也影响泰国的外交。佛教的教义是以“和”为“尚”,泰国外交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正是以和平手段通过谈判和协商来解决争端。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泰关系的发展中也有不少佛教思想的痕迹。
几十年前,当泰国代表团初访中国时,中方人员是否也合十还礼成了一个难题。为此国务院外办专门请示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笑答合十还礼。
与佛事有关的一件趣事发生在1978年1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泰时。此访恰逢泰王储哇栖拉隆功举行剃度仪式。此乃泰国大事,为使其更添光彩,泰方试探邀邓副总理出席仪式。泰方深知新中国乃由共产党执政,是信仰唯物主义的国家,此举仅为试探,并无把握。孰料邓副总理却一口答应,欣然出席。此事给泰国王室、佛教界和人民留下了良好深刻的印象。
应该说,中泰关系的“更上一层楼”,佛教因素也是作了贡献的。1991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访问泰国,在会见泰国国王时,中方所赠的礼物是全套大藏经。中泰间,佛教代表团互访不断。1993年6月,泰国僧王访华时,中方按副总理级规格接待,江泽民主席还予以接见。
中泰关系中的佛门盛事,最可载入史册的,莫过于1994年11月西安法门寺的佛指舍利来泰供奉。当时笔者出使泰国,有幸亲历其全程盛况。法门寺的佛指舍利乃世上唯一的佛指舍利,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它一直深藏于法门寺内,此次赴泰为其首次出国之行。此事由泰政府、宗教界和民间组织共同*办,泰国华商领袖谢慧如先生专来使馆同笔者商谈此事。因事关重大,中泰双方还签署了协议,规定佛指舍利自1994年11月29日起来泰供奉85天。泰方特派以外长他信、副僧王颂勒佛陀庄等为团长的代表团来华恭迎佛指舍利。
佛指舍利抵泰之时为11月29日上午11时半。此时曼谷机场已是人如潮涌,以泰国总理川·立派、副总理占隆·西蒙、空军司令西里蓬上将等为首的数千名各界人士翘首以待,笔者也在恭候之列。恭迎仪式隆重异常。先是川·立派总理致词。他说:恭请佛指舍利来泰是泰国国家和人民的重大吉祥之日。它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同泰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密切关系和深厚友谊。我谨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感谢。我请求三宝佛祖与佛指舍利神圣之福荫,为泰中人民消灾纳福,世世代代兴隆昌盛。接着,笔者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也致了贺词,说:中国的佛指舍利首次出国即来泰供奉,这是中泰两国佛教界的旷古盛事,也是中泰友好关系中的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它充分体现了中泰两国、两国人民和两国佛教界之间日益增长的深厚友谊。此次佛指舍利来泰供奉将赐福于泰国人民,给泰国带来国泰民安、经济繁荣和吉祥如意。恭迎仪式完毕后,恭载佛指舍利的彩车,在警车开道、数十辆轿车的护送下,驰往供奉地——佛统府的佛教城。供奉期间,泰国国王普密蓬首先亲往参拜,并主持佛指舍利在泰供奉的开光典礼,接着便有多达数十万计的佛门弟子争往顶礼膜拜。
中国法门寺佛指舍利赴泰供奉,充分展现佛教与外交的因缘,这是笔者使泰的一段拭抹不掉的记忆。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9-12-27 23: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星天外
时间:
2009-12-28 09:22
谢谢介绍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09-12-28 16:49
感谢分享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